TOC決定CNCF社區(qū)的技術走向
時間:2022-03-29 14:51:01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3-29 14:51:01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自2015年底由Google、華為、IBM、Intel、Red Hat等公司推動成立以來, CNCF經過兩年多的發(fā)展逐漸成為了云計算領域頂級的開源社區(qū)。迄今社區(qū)包含Kubernetes、Prometheus、gRPC、containerd、Linkerd等16個著名的云計算開源項目,吸引了2萬1千多名代碼貢獻者、6萬2千多人參加社區(qū)舉辦的線下活動。目前CNCF共有會員公司170多家,包含AWS、Azure、Docker、Google、高通、IBM、Intel、Mesosphere、Red Hat、Salesforce等,以及國內的華為、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云計算主流玩家。
整個社區(qū)采用兩層技術方向決策機制,CNCF基金會層面由TOC定義和維護云原生領域技術愿景,對CNCF下所有的項目進行生命周期管理,如項目的創(chuàng)立、畢業(yè)、合作、終止等、接受用戶委員會的需求與建議,并交由旗下各個項目組來承載和實現,基于代碼標準化通用的接口和實踐。項目層面由各自的技術決策機構,針對單個項目的代碼開發(fā)、發(fā)布周期、功能等進行決策和監(jiān)控,比如Kubernetes有自己的Steering Committee來決定其具體的版本策略和技術實現。這樣,CNCF TOC在基金會層面從整體技術堆棧角度,自上而下的給予每個項目大顆粒的技術指導,每個項目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自下而上的技術決策,這種兩層技術方向決策機制,兼顧了技術趨勢和項目自主權。
從2015年加入CNCF基金會開始,華為就決定利用Kubenetes技術,對自身管理的800多種應用的IT系統(tǒng)進行容器化改造。與此同時,華為通過參與和貢獻CNCF項目,為社區(qū)帶來了在規(guī)劃、網絡、多集群聯合、應用支持、安全、可擴展性和政策執(zhí)行等方面的良好設計、代碼和文檔管理,以及在服務治理方面的收益。通過自身的容器化改造實踐,在受益的同時又將自身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的貢獻給社區(qū),與社區(qū)成員一道,推動云原生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已有集群聯邦、容器高級調度策略、服務路由管理、Container Policy Interface等多個大顆粒技術方案被社區(qū)接受。
基于華為前期在CNCF社區(qū)的活躍度與積極貢獻,使得社區(qū)認識到華為既是最早將Cloud Native技術在生產環(huán)境中使用的公司之一,同時也積極把自己和客戶需求帶到社區(qū)進行落地,最終在TOC選舉中獲得社區(qū)全體成員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