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的歷史
時間:2023-10-03 19:48:01 | 來源:網站運營
時間:2023-10-03 19:48:01 來源:網站運營
Web的歷史:
本文翻譯自萬維網基金會的文章https://webfoundation.org/about/vision/history-of-the-web/。原文使用知識共享許可協(xié)議4.0。
蒂姆·伯納斯-李是一名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他出生在倫敦,父母都是早期的計算機科學家,在最早的計算機之一上工作。
兒時,蒂姆對火車非常感興趣,有一個鐵路模型在他的臥室。他回憶道:
“我制作了一些電子小器件來控制這些火車。結果我對電子比對火車更感興趣。后來,我在大學時利用舊電視制作了一臺電腦“
從牛津大學畢業(yè)后,伯納斯-李成為了一名軟件工程師,工作的地點是CERN,這個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就在瑞士日內瓦旁邊。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使用它的加速器,但是蒂姆爵士注意到他們在共享信息方面遇到了困難。
”那時候,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電腦上,但是你不得不登錄到不同的電腦上去獲取那些信息。并且,有的時候你不得不去學會每臺電腦上的不同程序的使用。通常,更簡單的做法是趁著他們還在喝咖啡時直接過去問?!?,蒂姆說道。(
http://www.w3.org/People/Berners-Lee/Kids.html)
蒂姆覺得他找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一個他預見到能夠有更廣泛應用的解決方案。這時,數百萬的計算機已經通過正在快速發(fā)展的因特網連接在了一起,伯納斯-李意識到它們可以通過利用一種被稱作超文本(hypertext)的新興技術來共享信息。
1989年3月,蒂姆在一份題為“Information Management:A Proposal(
http://info.cern.ch/Proposal.html) ” 的文檔中詳細闡述了他對日后將會成為web的技術的想象。難以置信的是,蒂姆最初的提議并沒有被立即接受。事實上,他這時的領導邁克·森德爾在封面上寫下了“模糊但是令人興奮”這句評語。web從來就不是CERN的官方項目,但是在1990年的9月邁克還是設法給了蒂姆時間來做這項工作。他開始使用一臺NeXT電腦工作,這臺電腦是史蒂夫·喬布斯的早期產品之一。
截至1990年十月,蒂姆已經編寫了奠定今天web基礎的三種重要技術(也許你已經在你的web瀏覽器上見到過它們了):
- 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專為web設計的標記(格式化)語言。
- URI:統(tǒng)一資源定位符。一種“地址”,是唯一的,用來定位web上的每一種資源。它通常也被稱作URI。
- HTTP: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允許從web上獲取被鏈接在一起的資源。
蒂姆也編寫了第一個web網頁編輯器/瀏覽器(“WorldWideWeb.app”)和第一個web服務器(“httpd”)。在1990年末,第一個web網頁被放到了開放因特網上,在1991年,CERN外的人們被邀請加入這個新的web社區(qū)。
當web開始發(fā)展的時候,蒂姆意識到只有當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使用它,并且既不用支付任何費用也不用申請授權,web真正的潛力才能夠被釋放出來。
他解釋道:“如果這項技術是專有的,并且由我控制,那么它也許不會取得成功。你不能期望一件事物既是通用的空間又在你的控制下。
所以,蒂姆和其他人要求CERN同意在免版稅的基礎上開放源碼,永遠。這個決定在1993年4月宣布,而且激發(fā)了以前從未見過的全球的創(chuàng)造、合作、創(chuàng)新浪潮。2003年,參與制定web新標準的公司承諾他們的工作是免版稅的。2014年,我們慶祝了web的25歲生日,全世界幾乎有2/5的人都在使用它。
1994年,為了創(chuàng)建萬維網聯(lián)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一個致力于制定開放web標準的國際團體,蒂姆從CERN搬到了麻省理工大學。他一直擔任W3C的負責人到今日。
這個早期的web團體提出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想法,現(xiàn)在已經廣泛傳播到了技術之外的領域:
- 去中心化:發(fā)布內容到web上不需要獲取一個中央權威的授權,沒有中心控制節(jié)點,所以沒有單點故障……也沒有“停止開關”!這也意味著自由——沒有非歧視審查和監(jiān)視的自由。
- 非歧視:如果我付費使用一定質量的服務連接到因特網,然后你付費使用了相同或者更優(yōu)質的服務連接到因特網,但是我們兩個能夠在同一等級進行通信。這種平等的原則也作為網絡中立而被大家熟知。
- 自底向上的設計:它的代碼并不是由一小部分專家編寫,更不是被他們控制,它是在每個人的關注下開發(fā)的,鼓勵最大程度的參與和實驗。
- 普遍性:對于想在web上發(fā)布信息的人們來說,所有相關的計算機都必須講相同的語言,無論人們使用的硬件有多么的不同,無論他們住在哪里,無論他們的文化信仰和政治信仰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web在允許多樣性不斷發(fā)展的同時打破了孤立。
- 共識:要想讓通用的標準起作用,就必須要讓每個人都同意使用它們。蒂姆和其他人通過給予每個人在制定標準時的發(fā)言權,然后經過在W3C的透明的、參與的過程來達成共識,
這些想法的新組合正在給不同領域帶去令人激動的新方法,比如信息(Open Data)、政治(Open Government)、科學研究(Open Access)、教育以及文化(Free Culture)。但是到現(xiàn)在為止,有關這些原則如何能夠改善社會和政治,我們只是觸碰到了表面。
2009年,蒂姆爵士和羅斯瑪麗·利思一起創(chuàng)辦了萬維網基金會。基金會為我們夢想的web而奮斗:一個每個人都有權使用的安全的web。
請訪問我們的網站和我們的工作 (
http://webfoundation.org/our-work) 。我們希望你們能夠被我們的想象所鼓舞,然后行動起來。記住,正如蒂姆在2012年奧運會開幕式期間發(fā)布的推特上所說:“這是為了每一個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