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創(chuàng)始人
時間:2022-02-19 11:33:01 | 來源:信息時代
時間:2022-02-19 11:33:01 來源:信息時代
雅虎有兩位創(chuàng)始人,一位是大衛(wèi)·費洛,另一位是楊致遠。楊致遠1968年出生,并在臺灣渡過了他的童年時光,他的母親是講授英語和戲劇的教授。在楊致遠兩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以后,一直是他的母親撫養(yǎng)和教育著他和他的弟弟。楊致遠有一個姨母生活在美國,10歲時,楊致遠隨家人移民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他堅持認為自己當時是一個比較懶惰的孩子,而且注意力不集中。
也許情況確實如此,但他的學業(yè)還是完成得不錯。楊致遠學習起點確實比較低,第一天上學的時候,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個單詞——shoe(鞋子),但在完成了中學學業(yè)以后,于1990年順利進入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楊致遠用4年時間,完成了電子工程系本科及碩士學業(yè)并獲得了學位。快到畢業(yè)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所學的知識還遠遠不夠,并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完全做好走向社會的準備。于是他又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以求獲得更高的起點。也許是上帝的安排,這時恰好大衛(wèi)有個研究項目需要人幫忙,于是他們倆走到了一起,開始了他們的博士學業(yè),也開始了他們后來創(chuàng)業(yè)的關鍵一步。
楊致遠
當初,楊致遠和大衛(wèi)認為自控軟件有很多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便選擇了這個研究方向作為創(chuàng)業(yè)實驗田,但不久他們就發(fā)現(xiàn)這個方向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已經被幾個公司壟斷,留給他們的機會并不多。就在他們萬分沮喪又百無聊賴的時候,轉機出現(xiàn)了。刺激兩位決定走上經營搜索引擎業(yè)務同樣也有兩個因素,準確地說,是一件事和一個人。
一日,兩人無意中登錄了一個叫'梅爾玫瑰'的搜索站點,盡管該站點內容空洞貧乏,缺少新意,但整個站點采用的分類目錄的做法吸引了他倆。為什么不組織一個像這樣可供登錄者按自己的需求查詢內容的站點?這種創(chuàng)新的思路導致了雅虎的誕生,并成為后來雅虎建立網站的技術方向。同時由于關鍵字技術的使用,查詢速度更快,遠非從前那些僅供上網者誤沖誤撞的搜索引擎可比,用楊致遠的話來說:'雅虎是大器晚成的網絡巨人。'
如果說'梅爾玫瑰'是雅虎的正面動力、框架藍圖的話,可畏的迪·梅爾徹老師則是一根鑲滿鐵釘、催人奮進的鞭子了。這兩位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小有名氣的高材生,起先也很有一番常青藤大學學生發(fā)跡的常規(guī)思路:讀好書,拿上一連串的'A'到大公司報到上班。然而,這個美好的幻夢被他們后來稱之為'救命恩人'的博士生導師迪·梅爾徹及時摧毀了。
Yahoo!總部
當這兩位好學生在租來的一間小閣樓里啟動他們的凌云壯志時,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卻由于他們那臺寶貝服務器每天受到幾萬次的登錄而不堪重負起來。迪·梅爾徹老師在三番五次勸說無效后,終于發(fā)起了脾氣,最后通牒:要么放棄工作,要么卷鋪蓋走人。兩人走了一條折衷道路,將實驗室搬出了校園。
'開始時的一切如同惡夢一般,我們沒有了電腦,沒有服務器,楊致遠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購買了幾臺電腦,至于服務器,則是靠免費為美國在線、網景這樣的大公司作pop-up(一種彈出式廣告)而租用他們的;更要命的是,在我們手頭最為拮據的時候,上述兩家大公司都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想高薪聘用我們,我們好不容易才挺過來了。'大衛(wèi)·費洛在回憶這段往事時,露出一臉無奈的神情。
1994年4月,當時剛出現(xiàn)的因特網瀏覽器Mosaic很快就把他們迷住了。于是,他們制作了自己的主頁,把喜歡的靚站網址收集起來,鏈接到自己的主頁上。他們在因特網上通宵達旦地游歷,博士研究工作自然也被放到一邊。像許多上網的人一樣,楊致遠和大衛(wèi)各自收集自己喜歡的站點,然后互相交換,先是每天交換,接著是幾小時一交換,而后隨時交換。隨著收集的站點資料日益增多,他們開發(fā)了一個數據庫系統(tǒng)來管理資料,并把資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將它命名為'楊致遠和大衛(wèi)的www網站面'。站點的名單越來越長了,于是他們將站點分成不同類別,很快每一類站點也太多了,他們又將每一類分成子類。雅虎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核心就是按層次將站點分類,這很像中國的圖書分類法,中國圖書分類法將圖書根據內容分成大類,大類下面再分小類、細類,直到書名目錄。
楊致遠和大衛(wèi)·費羅
起初,楊致遠和大衛(wèi)只是把指南的地址給幾個朋友,但沒過多久就有數以百計的人開始訪問他們的指南。他們在設計指南時,并沒有想到給大學外的人使用,純粹是自娛自樂的性質。但楊致遠的電腦屬于斯坦福大學網絡的公開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隨時來訪問。楊致遠和大衛(wèi)一起設計的這個軟件投放到網絡里后,大受歡迎,無數的人都到他們在斯坦福大學的地址上來查詢,以至于使得斯坦福大學的網絡顯得十分擁擠,校方抱怨連天。隨著站點的訪問者越來越多,他們也越來越得意,也越來越用心,不斷擴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最新站點、最酷站點等功能。伴隨著每一點進步,他們都會收到大量鼓勵的電子郵件,有些還提出了改進建議。這一切都是在沒有任何商業(yè)利益的驅使下完成的,但是得到人們的注意總是一件好事。他們不斷增加更多更好的服務來吸引更多的訪問者,站點的名字也改成了雅虎。
到1994年冬天,他們的流量獲得巨大增長,同時整個Web網也進入了飛速發(fā)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隨著雅虎流量的與日俱增,兩個沒有經驗的男孩十分為難,但不管怎樣,雅虎的價值不容忽視,雅虎每天要接待數以萬計的訪問者,任何擁有大量忠實追隨者的事物總是有價值的,楊致遠堅信這一點。在這樣的情形下,也許有人會說,那楊致遠還不如干脆離開學校,自己成立一家公司,說不定會發(fā)大財。這正是楊致遠所做的。于是楊致遠便中斷了學業(yè)并成立了雅虎公司。公司的股票在華爾街上市后,楊致遠的個人資產在一瞬間飛升為1.7億美元。楊致遠是Internet催生的億萬富翁。Internet上充滿了機會,楊致遠抓住了機會,在Internet上威風八面的雅虎,就是這位來自臺灣的華裔青年研制的。雅虎讓楊致遠一夜之間成為億萬富翁,真是財從天降。這也許讓人覺得,他的經歷好像同另外一個與電腦有關的家伙相同?不錯,已經有人把楊致遠稱為'比爾·蓋茨第二。'只不過,楊致遠自己不愿意把他同那個在哈佛大學中斷了學業(yè)創(chuàng)建微軟(Microsoft)公司的年輕富翁相比。他說他是'楊致遠第一。'
雅虎
自命為'首席笨蛋'的楊致遠在接住從天而降的財富以后,正在解決下一步將如何發(fā)展的問題。不了解電腦發(fā)展史的人都會知道,電腦肯定不是從一開始就是今天這個模樣,或者說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電腦,是人創(chuàng)造了電腦。所以,電腦從誕生到發(fā)展,就是人類不斷向自己的能力挑戰(zhàn)的結果。仔細回味一下,一部電腦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智力競技史。電腦,就是智力的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