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甘沙人物經歷
時間:2022-02-21 07:36:01 | 來源:信息時代
時間:2022-02-21 07:36:01 來源:信息時代
在大學期間,吳甘沙是十個拿到英特爾獎學金的幸運兒之一。十多年,他兢兢業(yè)業(yè),一心撲到研究上。剛進英特爾時,吳甘沙有些'自卑',周圍全是博士,而自己是碩士,他自己感覺就像是個跑龍?zhí)椎?。但是,這并沒有打擊他要在英特爾干一番事業(yè)的信心。他說,沒有任何一刻能夠與初入英特爾時內心強大的動力相比,'出人頭地——這個簡單的愿望支撐著我'。
吳甘沙首先遵守公司規(guī)定,上午8點上班,同時遵守上司的作息凌晨3點下班。堅持了一個月之后,吳甘沙病了,后來他學會了平衡和調節(jié)。
說起這次經歷,吳甘沙告訴CNET科技資訊網,或許現在看來有點兒傻,但是,我始終被那時的自己感動,以那時的干勁鼓舞著自己,永不松懈。
'我之所以對英特爾有那么的熱情,是因為受到很多人事跡、經歷的激勵。比如華人高管虞有澄寫的《我看英特爾》,讓我了解了英特爾的很多歷史、文化;安迪·格魯夫的《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讓我了解了英特爾的基因;戈登·摩爾和鮑勃·諾伊斯的經歷讓我對英特爾在半導體產業(yè)的發(fā)展史上有了全面認識。后來,這些傳奇式的人物都成了我的同事,這讓我很自豪、興奮,動力也更足了。'
吳甘沙還清楚記得在2000年時,現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博士當時在英特爾美國中央研究院,來國內做一個講座,對他的激勵和啟發(fā)都非常大。
吳甘沙加入英特爾,剛開始是做人機界面,但是他個人感覺強項不在這方面。第二年,吳甘沙迎來了工作上的一次重大機遇:選擇轉組,進入核心技術團隊!在這次轉組之后,吳甘沙和他的團隊在美國技術團隊的支持下,慢慢地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項目,進行自主研發(fā)。
'這是一個更能夠發(fā)揮我能力的空間。'吳甘沙說。僅僅過了三年,他就成為了項目經理,'在那段時間里,我?guī)缀趺磕甓寄艿玫教嵘?,英特爾讓我堅信,只要做出成績就會有回報?回首自己的經歷,吳甘沙感受最大的就是,每隔五年,研究方向都會有一次轉變。
市場在變動,科技在進步,科研也一樣,需要不斷的變化。也許正是在不斷地嘗試和開拓新項目的過程中,吳甘沙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一次選擇轉組對我以后的發(fā)展有很好的導向,我學會了更積極的應變甚至求變,學會不在執(zhí)著于球在哪里,而更關注球會滾到哪里。'吳甘沙笑道。
也許是因為自己與英特爾的緣分始于大學,吳甘沙在公司與大學的合作項目上投入了很大的熱情。除了基本的英特爾研究基金的投入與在大學開設相關的工程課程之外,吳甘沙還邀請了清華、北大等許多名校的教授到公司做訪問學者。
吳甘沙說,他本人也曾去北大做過講座,甚至做過助教。當時他的上司,一位英特爾的首席工程師,在北大開設了一門課,叫做《Java虛擬課程》,整整上了一個學期。'我們想把最先進的技術引入高校教育,讓學生也站到科技的前沿。'
當時Java對國內的科研隊伍來說,是全新的課題,這門課程填補了這一領域在大學教育中的空白。除了開設課程,吳甘沙和他的團隊還與大學合作研究。其中的一個成功案例就是和東北大學的合作。研究內容是,通過汽車上的測試攝像頭,分辨出人、物體、交通標識等,有效地給車主以警示和提醒。
除了汽車,吳甘沙帶領他的團隊對并行計算技術應用于數字醫(yī)療技術也進行了深入研究。數字醫(yī)療關系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吳甘沙說:'研究的意義,就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談及這些年來,自己在研發(fā)事業(yè)上取得的成就,吳甘沙認為英特爾獨特的文化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每個人對公司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注重成果。'也正是因此,僅2003年一年,吳甘沙就獲得了十幾項專利。正是這種結果導向的文化,使得老板們也總能非常及時地看到每個員工的付出和業(yè)績,吳甘沙自然也就時常獲得老板們及時的鼓勵。
如今的吳甘沙身為管理人員,他也常常用各種形式的獎勵鼓勵員工努力工作,也鼓勵員工良性競爭。吳甘沙說,自己絕對不會辜負員工的努力。在和美國的合作項目中,偶爾美國方面偶爾忽略了對員工的嘉獎與鼓勵時,他立刻會寫郵件要求表揚他杰出的員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