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營銷資訊 >
電子商務 > 垂直電商在“新零售”模式下還會有“逆襲”的機會嗎?
垂直電商在“新零售”模式下還會有“逆襲”的機會嗎?
時間:2023-03-31 19:58:02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3-31 19:58:02 來源:電子商務
當當網與京東在早期的時候就是靠著做垂直電商起家,而后,兩家公司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向綜合服務型電商平臺轉變。不同的是,京東轉型基本成功,電商市場份額已經占據了總體市場份額的兩成以上;而當當網還是那個當當網,即使自己對外的宣傳已經改口為“綜合電商平臺”,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基本無感。中國的電商行業(yè)已經發(fā)展了20年有余,有的成了先驅,有的成了先烈,它們在電商發(fā)展不同的風口因選擇的不同,命運也不相同......
電商初級階段:人與貨的的銜接階段 電商在開始的階段是B2B模式,廠家間的信息獲取成了極大的需求,這個階段過渡的較快,轉而進入了C2C、B2C模式(B代表廠家,C代表用戶,2為to),在那個時候,垂直電商的數量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這個階段的用戶,使用電商平臺購物的習慣并沒有形成,倉儲物流也沒有形成體系化,SKU集成化類型電商平臺的搭建都處于觀望狀態(tài),于是垂直電商就成了各個電商平臺最佳的選擇,在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會有代表性的電商平臺,例如當當、京東、亞馬遜。
電商發(fā)展階段:O2O發(fā)展良機 談及新零售,人們所強調的一個概念是重構人、貨、場,這里所說的“人”是指消費者,“貨”指商品,“場”是指消費的場景(場所)。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傳統(tǒng)零售在貨、場、人三者的排次上更加注重“場”,線上優(yōu)先找平臺,線下商場找黃金地段。
在新零售之前,O2O模式在人、貨、場三者的關系就嘗試尋求突破,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連接有意將“場”的地位進行弱化,信息+資源+服務的服務方式帶給消費者極大的新鮮感和便利感,在“人”與“貨”的連接上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此時的垂直電商再次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高潮,各類上門服務、生鮮電商、汽車后市場等蓬勃發(fā)展,只不過有的是風口下“盲目”的想法,有的則是抓住了消費者真正需求的痛點。
電商現(xiàn)階段:場景升級,再成新寵 新零售概念提出了一年多,我們發(fā)現(xiàn)“場景”的重要性再次被凸顯,像是“住所”、“上班”這樣的場景被無人貨架“看中”,新的“汽車”場景屢屢被資方看好,汽車場景中的輕模式有被朱嘯虎看好的“汽車零售”,重模式有京東著力打造的“二手車4s店”。
在這個發(fā)展階段,垂直電商再次尋求發(fā)展的突破口。它們發(fā)現(xiàn),那些單價低,標準化程度高的商品已經不適合再去嘗試,所以那些新興的、客單價高的領域成了垂直電商著重發(fā)展點。在這個階段有一些新興的商業(yè)模式不能定義為“場景”,但又很類似于場景,比如“共享經濟”、“知識付費”,這些領域也成了垂直電商非??释l(fā)展的點。
垂直電商的生死討論一直在進行,五年來,人們總覺得垂直電商將會成為電商發(fā)展領域的“先烈”而不是“先驅”,但事實證明,在每一個電商發(fā)展的風口,垂直電商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維棉網、品聚網、初刻等垂直電商早已淡出視線之外,成功IPO的聚美優(yōu)品、唯品會等也成為討論的焦點……
對于資本來說像二手車、生鮮、家具這樣的重模式垂直電商未來發(fā)展的前景非常值得看好,因為它能夠解決用戶需求的“痛點”。這是因為:綜合服務型電商不能將每一個細分的領域做得過于專注,客戶需求的每一個“痛點”不會統(tǒng)統(tǒng)解決,而垂直電商則可以將這些“痛點”需求,轉化成為自己獲客的“機會”。
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的整體流量越來越貴,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客單價更高的垂直服務因為無可替代性而備受資本市場的厚愛。因此說,垂直電商在新零售的風口還會有其發(fā)展的空間,但相較以往,其發(fā)展所需的資本和專業(yè)化程度方面的要求要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