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大俠霍元甲》給了翻拍劇哪些啟示?
時間:2022-05-14 17:21:01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5-14 17:21:01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隨著國內影視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題材類型被挖掘,都市、懸疑等題材遍地開花,佳作頻出。以至于有人說,對于如今年輕一代的國產劇觀眾來說,武俠世界正逐漸變得陌生而遙遠,它背后的武俠精神成了空洞的過氣名詞。
而8月12日晚,在CCTV-8收官的《大俠霍元甲》,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鏗鏘有力地回擊。目前,《大俠霍元甲》正以高達2756的全網關注度,霸占酷云EYE全網關注度排行榜冠軍寶座。
該劇雖然開局并不順利,在酷云EYE全網關注度僅為129,但播出第三天(7月30日)后,便扭轉頹勢,全網關注度呈現(xiàn)一路增長態(tài)勢,日均全網關注度為1689,峰值為8月11日的3313。回顧《大俠霍元甲》開播以來取得的收視佳績,可見,一開始不被看好的“炒冷飯”翻拍武俠劇,最終還是“乘風破浪”,實現(xiàn)利好。
與全網關注度一致的是,《大俠霍元甲》的直播關注度,自開播以來,也同樣是低開高走,以平均1.36%直播關注度圓滿收官。
那么,被翻拍了數次的霍元甲經典IP,此次打造的《大俠霍元甲》,有何新意?它的成功經驗對翻拍劇又有何啟示?
緊貼時代背景傳遞中華武術之魂 作為經典英雄故事,《大俠霍元甲》將落點放在了時代洪流中的人物成長:一代武術宗師面對內憂外患,一步步從武林高手成為愛國武林宗師,捍衛(wèi)民族尊嚴,并倡導武林新風。而以霍元甲的成長歷程為線索,王五、陳真等人物依次出場,塑造了一批清末民初俠者群像。
譚嗣同和其追隨者王五是《大俠霍元甲》前兩集的高光人物。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舍生取義,慷慨赴死?;粼椎牧x兄大刀王五,同樣也是一位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匡扶正義,捐軀赴國難,是一位真正義薄云天的真?zhèn)b士。無論是譚嗣同的愛國情懷和獻身精神,還是王五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之心,都感召著霍元甲。他們不僅是霍元甲武學上的切磋者,亦是霍元甲思想上的引領者。
霍元甲、陳真、王五等不僅僅是一個習武之人,他們對于武術的態(tài)度、理念傳達了中華武術文化背后的民族魂,他們本身亦是那個時代中國精神的縮影。這也是這些英雄人物反復被影視作品刻畫的根因所在。
拳腳功夫與冷門兵器一應俱全 能否讓懂行的人看到門道,讓看熱鬧的觀眾賞得盡興,是衡量一部武俠劇質量優(yōu)劣的重要標尺。尤其當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故事、動作橋段耳熟能詳時,《大俠霍元甲》對功夫的正面突破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因此,該劇中既有實打實的拳腳功夫呈現(xiàn),也有不少冷門兵器的展示。
劇中,霍元甲與鷹四的決斗尤為精彩?;粼咨剖姑咱櫲?,柔中帶剛,鷹四長于鷹爪功,剛暴兇狠。兩位演員各具特色的表演風格賦予角色旺盛的生命力。
在《大俠霍元甲》中,除了觀眾所熟知的長槍、長棍、大刀、三節(jié)棍,還有流星錘、桿子鞭、子午鴛鴦鉞等相對冷門的兵器展示,可謂十八般兵器都齊活了。劇中人打斗時鷹四的講解,再加上視頻播放過程中適時出現(xiàn)的兵器詞條,對這些冷門武器不熟悉的觀眾也沒有觀劇門檻。這些藏于戲中的冷兵器細節(jié)呈現(xiàn)恰恰說明了《大俠霍元甲》的考量之處。
探索武術正劇的類型化和年輕化表達 導演柏杉表示,隨著影視市場的發(fā)展,觀眾已經趨向于年輕化了?,F(xiàn)在很多年輕的孩子對霍元甲的印象只停留在民族英雄、津門大俠,創(chuàng)建了精武門,但是能完整了解這個人物全貌的并不多。作為影視人,有責任讓年輕一代了解霍元甲,尤其是他的武學精神。因為它是一種正能量的東西,是民族不能缺失的東西。
伴隨著香港電影電視劇的輝煌,一代宗師“霍元甲”和武俠劇這一類型,成為很多70后、80后的童年記憶。近年來,較之其他類型劇的興盛,武俠劇也亟需優(yōu)秀作品重新觸及年輕觀眾。經典IP號召力仍然強大,但如何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中解讀英雄形象,在滿足觀年輕眾觀劇需求的同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是擺在創(chuàng)作者面前的難題。
《大俠霍元甲》在敘事結構上,借鑒了當下其他類型劇快節(jié)奏、極致化的類型風格,敘事引人入勝;再次,該劇對于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再度包裝,也引起了眾多年輕觀眾的興趣。
通過對類型劇創(chuàng)作的拓展和年輕人觀劇愛好的敏銳捕捉,“霍元甲”的英雄形象成功第從70后、80后延續(xù)到了90后、00后的記憶中。據酷云EYE Grow數據顯示,該劇主要受眾為18-44歲的青中年,比例高達80.7%,且更受男性觀眾的偏愛。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行業(yè)如何發(fā)展,市場如何變化,武俠劇背后蘊含的武俠精神和家國情懷不應該被忘卻。同時,緊跟時代脈搏,重視年輕化的收視群體,找到符合當下市場語境的創(chuàng)新表達,這或許是武俠劇的新出路,也是影視人應有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