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對網絡電影有用嗎?
時間:2022-05-17 06:51:02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5-17 06:51:02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文 | 廖藝舟 編輯 | 張友發(fā) “網大都這樣,我也可以勉強接受?!?/span>
在驚悚題材網絡電影《興安嶺獵人傳說》的豆瓣詞條下,一位用戶的短評收獲了69個贊同。這部電影4月1日上線騰訊視頻后,首日分賬票房達到557.4萬,刷新了網絡電影的首日票房紀錄。豆瓣平臺開分6.3的成績(截至發(fā)稿前為6.2),在網絡電影中也頗為罕有。
作為中文互聯網最大的影迷社區(qū)和電影數據庫,豆瓣的評分體系是國內判斷影視作品質量的重要準繩。2015年的《豆瓣電影評分八問》如今依然掛在網站“電影”頁面的顯眼位置,文中寫明豆瓣評分的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豆瓣并不反映大眾對網絡電影的平均看法。網絡電影在豆瓣的開分比例不高,2020年全年119部,占上線影片總量的15%,質量也很難在豆瓣獲得認可。“典型的網絡電影,能取得6分以上的很少?!庇趁纻髅紺OO高銳告訴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
2020年的疫情激發(fā)了線上觀影需求,網絡電影的市場空間被大幅拓寬。全年網絡電影票房破千萬影片共計79部,同比增加超過50%,但票房TOP10影片的豆瓣平均評分僅為4.6。
這種票房與評分“倒掛”的現象,在疫情前更加明顯。2019年網絡電影年度票房冠軍《鬼吹燈之巫峽棺山》上線初期評分不足4分,現在豆瓣已經找不到該片條目。2018年冠軍《大蛇》首次讓網絡電影分賬票房突破5000萬,但豆瓣評分只有3.4。
網絡電影《大蛇》 圖源豆瓣
豆瓣和網絡電影的距離感,反映出兩種觀影人群的割裂。在大眾固有印象中,“豆瓣電影”和“網絡電影”似乎天然帶著截然不同的氣質,前者離不開“文藝”、“迷影”的標簽,后者早年則給人“低俗”“粗制濫造”的印象,受眾圈層重合度很低。
從生產周期、分賬周期、評分邏輯等多個維度觀察,網絡電影目前都還是以流量為主導的短期產品,最終的票房成績依賴平臺推薦和站外導流,尚未形成類似院線電影的“口碑-票房”強相關鏈條。
對豆瓣評分的討論面向未來。網絡電影所追求的破圈效應,以及單片付費商業(yè)模式的落地,都需要豆瓣評分所代表的口碑傳播給予想象力。
受眾差異影響評分
數位網絡電影從業(yè)者在采訪中表達的共同觀點是:豆瓣用戶與網絡電影受眾存在較大差異。這是網絡電影不被豆瓣關注、難出豆瓣高分的最重要原因。
“網絡電影受眾人群大多用手機等移動端設備觀影,或習慣在家里用智能電視。相對而言,豆瓣用戶更多是有固定院線觀影習慣的人群,影迷較多?!逼鏄溆恤~副總裁李思文告訴毒眸。
受眾差異的形成,和網絡電影誕生之初的定位有關。
國內網絡電影元年是2014年,當時正值4G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移動互聯網浪潮下,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人口紅利明顯,大量原本不怎么上網但也有互聯網娛樂需求的用戶,成為了網絡電影的主要服務對象。
行業(yè)初期,大部分網絡電影的投資成本僅在100萬人民幣左右,有從業(yè)者直言,這批作品“甚至稱不上完整的電影”,但也能獲得不錯的播放量?!巴诘亩拱暧脩舸蠖嘤斜究茖W歷吧,會看英美劇、日韓劇和各國電影,網絡電影不在他們的觀影序列之內。”
發(fā)展至今,下沉市場仍然是網絡電影的基本盤。據《2020年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電影篇》,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比例占總用戶比例達72.4%,《優(yōu)酷網絡電影2020年度數據報告》也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比例為58%。
這種差異也能從評分人數上得到反映。按照網娛觀察的統(tǒng)計,近7年網絡電影豆瓣評分人數過萬的一共只有14部,其中《倩女幽魂:人間情》《陳情令之亂魄》《發(fā)財日記》《陳情令之生魂》《靈魂擺渡·黃泉》5部影片的評分人數超過了2萬。
評分人數最多的《靈魂擺渡·黃泉》,在推出電影版之前已有三部網劇為IP造勢,也是迄今唯一一部豆瓣評分人數超過10萬人的作品。
網絡電影用戶也有評價作品的訴求,只不過更多反映在流媒體站內評分上。愛優(yōu)騰三家平臺中只有愛奇藝顯示站內評分人數,《發(fā)財日記》在愛奇藝的評分人數為227萬,《陳情令之生魂》164萬,《靈魂擺渡·黃泉》達到1040萬。
數據差異達到百倍,需歸因于用戶行為方式的不同。豆瓣評分需要打開app、搜索影片、點選星級,很多用戶還會撰寫短評,除了針對影片質量作出評價,也包含了一重展示自我的目的。而視頻平臺的評分操作,只需要隨視頻播放完成點擊屏幕的“星星”選項即可。
《靈魂擺渡·黃泉》女主角“三七”嫁衣造型出圈
受到不同用戶不同審美傾向的影響,網絡電影評分自然難在豆瓣有亮眼表現。以2020年票房TOP3為例,《奇門遁甲》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評分分別為8.1分和7.8分,豆瓣評分5.3?!豆泶禑糁嫖髅懿亍夫v訊視頻7.8分,豆瓣4.0分?!顿慌幕辏喝碎g情》騰訊視頻9.0分,豆瓣評分4.9。
“深層原因在于,網絡電影的受眾還沒有覆蓋到大部分看電影的人群?!被⒚任幕瘎?chuàng)始人楊力告訴毒眸。相較于每部電影的實際觀影人次,在豆瓣打分的人數也只占極小比例,但最終通過匯總計算所形成的評分,卻能輻射到相當廣泛的觀影人群。
而習慣以豆瓣評分作為觀影參考、輔助購票決策的電影觀眾,大多具備一定的觀影量,也有較為穩(wěn)定的線下觀影習慣,這部分人群過去對“網大”持有一定成見,隨著行業(yè)的進步和升級,正是網絡電影當下需要掌握的增量用戶。
口碑效應仍待形成
和豆瓣評分體系的游離,也影響了網絡電影口碑效應的建立。
如今的院線電影,口碑對票房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今年春節(jié)檔的《你好,李煥英》只用4天時間就反超了首日優(yōu)勢巨大的《唐人街探案3》,并憑借優(yōu)良口碑所帶來的市場后勁,上映22天后來到內地影史票房榜第二。
有95萬人在豆瓣上為該片打出了8.1的高分,相對公正和權威的豆瓣評分,構成了電影口碑傳播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電影實現長線逆襲的基礎。
而在網絡電影領域,李思文告訴毒眸,“好的內容能引起觀眾討論,口碑效應在形成當中,去年我們做的《中國飛俠》算是豆瓣評分和票房雙高。但整體市場還沒完全達到能靠口碑決定頭部影片票房的狀態(tài)?!?/span>
院線電影的上映周期多在1個月左右,熱門影片還能繼續(xù)延長,票房的積累依靠長尾效應。而網絡電影本質上是一種短周期產品,在平臺上的曝光推廣周期只有7-10天,除非數據表現極佳,否則很快就會進入片庫,不會在首頁、榜單、信息流等處得到展示。
這意味著在內容變現上,相比等待映后口碑的長期發(fā)酵,如何在前期快速吸引用戶才是關鍵命題。“所以會出現網絡電影三大神獸:片名、海報、6分鐘。主要靠引流,而不太注重所謂的離場感?!备咪J說。
宋小寶主演的網絡電影《發(fā)財日記》
站內流量累積由用戶行為邏輯所決定。對流媒體用戶而言,選擇觀看網絡電影的決策路徑,要比院線電影短得多。去影院觀影大多是先看評分再買票,網絡電影受眾打開視頻平臺,如果首頁推薦的新片,片名、海報、類型等要素符合胃口,就有可能點擊觀看。
而視頻會員點開后,只要收看電影前6分鐘,便會算作有效播放開始計費,影片是否完播,乃至影片整體質量如何,并不是制片方的首要考慮要素。
“流量為王”的思路也反映到了站外營銷上。曾任吾道南來營銷負責人的楊力告訴毒眸,“普通的網大類型片更看重渠道導流,不會特別在意口碑?!?/span>
毒眸曾在《 用拉片吸引觀眾,“劇透”營銷能帶來更多票房嗎? 》一文中提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已成為網絡電影宣發(fā)的重要陣地,由于受眾覆蓋面大、用戶畫像相近、跳轉便捷等因素,短視頻平臺正在成為網絡電影重要的流量來源。
短視頻左下方直通優(yōu)酷電影頁面
除此之外,網絡電影也會尋求更有針對性的垂直渠道進行導流。依照內容調性不同,有可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知乎、小紅書、鐵血網等特色社區(qū),乃至特定的線下場景打出營銷“組合拳”。比如映美傳媒曾讓旗下出品的科幻電影《孤島終結》在世界科幻大會展映,并在著名科普平臺果殼網上進行推廣。瞄準春節(jié)期間的影片《唐伯虎點秋香2019》則在地鐵、長途客運站等春運必經地進行曝光。
受限于發(fā)酵時長和空間,網絡電影映后的口碑營銷基本處于缺失狀態(tài), 但這不意味著網絡電影不需要口碑效應。網絡電影的分賬時間除了一周左右的集中推廣期,還有長達5個多月的“長尾期”。
”長尾期“的網絡電影收益依循與院線電影相同的邏輯,用戶需要在影片的口碑效應帶動下,主動搜索電影觀看。而目前網絡電影普遍評分較低的狀況,就成為了票房持續(xù)增長的最大掣肘。
在高銳看來,優(yōu)質項目在這兩個時段的收入比例應該達到1:1。迄今為止能接近該比例的網絡電影鳳毛麟角,偶有“二次翻紅”的作品如《東北插班生》,在上線一年多之后又以“東北插班生太沙雕了”登上微博熱搜前十,更多靠的也是網感和話題度,而非出眾的口碑。
目前來看,第三方平臺的評分遠沒有“站內熱度”重要。站內熱度是一項綜合數據,通過專門算法運算得出,包含了點擊率、站內評分、閱片完成度、站外討論情況等多個維度,這項指標會對用戶點擊造成更直接的影響。
由于生產和消費的邏輯不同,有部分從業(yè)者認為網絡電影也需要一個類似豆瓣的獨立評分平臺,不論線上線下,受眾選擇電影,無非是想知道現在有哪些作品在熱映。但豆瓣并沒有把網絡和院線電影做區(qū)分,網絡電影也不會出現在豆瓣的推薦頁上。
“后疫情時代”的變革可能
以疫情為分水嶺,網絡電影進入了新的發(fā)展時期。以流量為主導的商業(yè)模式無法滿足用戶逐漸增長的娛樂需求,也難以匹配擴大后的市場規(guī)模,需要向由口碑拉動票房的商業(yè)模式轉型。
疫情所催生的線上經濟紅利,讓外界更多關注到了網絡電影市場。票房上限和高票房影片數量都在增加,這直接抬升了制片方的投資信心。“以前最高票房3000萬的時候,投資不敢超過2000萬。當最高票房5000萬的時候,3500萬的項目就也敢試試了?!?/span>
據《2020中國網絡電影年度報告》顯示,網絡電影已告別“低成本”時代,投資成本300萬以下影片由51%縮減至40%,投資成本在600萬以上的影片占比達到34%。
隨著制作升級,影片的拍攝周期也會延長。過去即便是主打視效的類型片,拍攝周期也只在15天左右,如今則至少翻倍,平均需1個月以上。
市場空間雖然在疫情影響下被擴大了,行業(yè)進步并非一蹴而就。不少從業(yè)者告訴過毒眸, 真正的提升和變革,會發(fā)生在“后疫情時代”。對網絡電影來說,當前正處于從“流量為王”轉向“口碑為王”的過渡期。
網絡電影也產出過高口碑的作品,前文提及的《靈魂擺渡·黃泉》豆瓣評分達到7.1分,《罪途》三部曲評分都在6.5分以上。6.5分基本也是院線電影在豆瓣的“及格線”。
《罪途》三部曲
2020年疫情爆發(fā)時,網絡電影行業(yè)本身就成長到了必須大力提質減量的階段,原有下沉市場的用戶審美也在不斷提升,“流量進來,賺一筆錢,觀眾看完影片罵一頓”的模式不能長期運轉。網絡電影畢竟是內容產品,提升內容品質是必經之路。
作為重要的內容垂類,流媒體平臺也一直希望提高網絡電影的競爭力,而形成口碑效應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yè)務群總裁楊向華曾在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上表示,“追逐所謂6分鐘是網絡電影的一大誤區(qū)”,近期騰訊企鵝影視副總裁常斌也表示:“希望網絡電影能把豆瓣評分6分作為奮斗目標,未來用口碑引導票房是最正向的操作?!?/span>
完成商業(yè)模式轉型,達到類似院線的“口碑-票房”正向循環(huán),需要靠單片付費來實現。
從2020年年初至今,已有十余部影片采取單片付費模式發(fā)行,2021全年采用該形式的影片數量會繼續(xù)增加。這種模式基本遵循和院線電影相同的消費邏輯,即便是會員也需要為影片額外付費,選擇是否“購票”之前,自然也會先關注影片在豆瓣這類第三方平臺上的評分。
采用單片付費的網絡電影《少林寺之得寶傳奇》
目前,推行單片付費主要難點還是在于內容質量。李思文認為,“如果每周都有一部豆瓣6分的電影,一年就足夠培養(yǎng)出觀眾進行單片付費的習慣。但現在好作品的儲備量還不夠。”
缺乏優(yōu)質劇本的支撐,則是網絡電影難以被豆瓣用戶認可的重要原因。演員謝苗一年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每年60%的網絡電影資源都會從他手上過一遍,“如果以正常標準衡量,網絡電影80%的劇本不達標。拿到劇本從不奢望它能講一個好故事?!?/span>
當前市場奇幻、怪獸、軍事、東北喜劇等題材較為賣座,普遍更看重特效和噱頭,較為輕視劇本和故事。
在2020年,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在數量和質量上均有較大突破,數量占比9%,其中《中國飛俠》豆瓣開分6.5,首周票房破1000萬?!独洗蟛恍 芬?0萬成本撬動563萬分賬,投資回報率高達703%,豆瓣評分達到了7.0。《樹上有個好地方》豆瓣評分8.0,為近年最高。
高銳將國內網絡電影的發(fā)展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進行了類比,80年代港片和網絡電影早期一樣,也喜歡拍僵尸、道士、妖魔鬼怪,周期快,大量拍,最后量變引起質變,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繁榮。
“現在追求票房也好,追求豆瓣評分也好,都只是行業(yè)發(fā)展的過程,而非結果?!敝挥薪洑v大浪淘沙的過程,才會有更多精品留下。
2021央視春晚數據報告 近十年豆瓣高分劇集榜:9分劇正午陽光占近四成;2020年口碑劇最多 2020年哪些行業(yè)最舍得花錢?|2020智能大屏生態(tài)(廣告篇) 誰在看網絡電影?
酷云互動戰(zhàn)“疫”專題報告重磅出爐:智能電視開機率同比提升2.8%,《新聞1 1》關注度漲幅達235%,影院人流瞬降90%
酷云EYE Grow | 全媒體營銷決策開放平臺
酷云EYE Grow 將全媒體數據(電視、戶外、互聯網)與企業(yè)轉化數據打通,應用業(yè)界權威算法模型,為企業(yè)提供透明、高效的營銷決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