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綜藝 X”是賽道創(chuàng)新還是惰性創(chuàng)作?
時間:2022-06-04 06:09:01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6-04 06:09:01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犀牛娛樂原創(chuàng) 文|方正 編輯|夏添 女性意識近年的覺醒是需要辯證來看的。
一方面,女性自小在男權社會遭遇各類現(xiàn)實困境,女性萌發(fā)獨立意識以爭取平權是社會進步的某種標志;另一方面,女性爭權很多時候卻演化為“渴望將男性踩在腳下”的性別對立、抱持著“男的全都不行”的全盤否定態(tài)度,傅首爾說,“這樣的女權其實是另一種自卑”。
她綜藝從去年至今的這波熱潮,搭乘的是女性意識覺醒之風,即便這中間也有些非理性的部分,但很多綜藝因承載“平權表達”的話題而對女性個體進行了充分關照,尤以去年標桿級她綜藝《浪姐》為典型代表。
自《浪姐》后,她綜藝賽道的作品產出一直沒停下來過。今年以來,一種“她綜藝 X”的綜藝制作模式正受到熱捧:上周,騰訊視頻聚焦女性rapper態(tài)度表達的“嘻哈她綜藝”《黑怕女孩》上線;上個月,愛奇藝出品、笑果文化制作的“情景劇式她綜藝”《姐妹俱樂部》如今還在熱播中;再往前復盤,“她綜藝 表演”的《我是女演員》、“她綜藝 脫口秀”《聽姐說》等節(jié)目也都曾在播出期間引發(fā)過熱議。
她綜藝興起至今,內容同質化、議題討論隔靴搔癢的節(jié)目好似越來越多。在如此情勢下,她綜藝 X”似乎成了各平臺尋求內容新增量和「破局」她綜藝之困的一劑靈藥。
萬物皆可“她綜藝 ” 她綜藝是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嘻哈、情景劇、表演、脫口秀、職場、京劇等等,單拎出哪一項都只是垂類綜藝的某一分支而已,但當他們與她綜藝做融合,一種全女性視域下的節(jié)目新樣態(tài)似乎誕生了。
這種“女性圈層圖鑒”帶來的觀感確實是新鮮的。其一,全女性群像一種程度上擺脫了男性凝視的枷鎖,多元女性們專注“專業(yè)技能”以展現(xiàn)出五彩斑斕的魅力,而非依附男性審美的單一形象。《浪姐》里的“姐姐”們就是以唱跳魅力破題30 獨立女性的逆襲之法。
其二,女性過往在XX圈里常處于弱勢地位,很少人能夠被看見,而“她綜藝 X”直接給了她們一個廣闊的表演平臺。在嘻哈圈,男rapper和男性廠牌是歌迷追逐的主要對象,女rapper就鮮少被人提及,但通過《黑怕女孩》,王澳楠、Jinx周、張晨蕾、吉田凜音等平時難以被人知曉的rapper正被得到更多關注。
如果說前兩點更多從女性選手角度出發(fā),第三點則是對綜藝制作層面的助力。她綜藝是當下熱門女性議題的“最佳表達場域”,當女性議題借由各類垂類文化形式去輸出,新穎、有趣的表達方式或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歌手尚雯婕平日里給人高冷、難接近之感,她的表達也常常被人誤解,但在《聽姐說》里,她用“女廁所是社恐暫逃社交的共享充電寶”的一個段子,以細膩的“女性脫口秀”表達形式,成功引發(fā)了大家的共鳴;《姐妹俱樂部》里,“要不要設置女性停車位”的議題經由張?zhí)鞇?、楊子姍、謝可寅的小情景劇演繹,也極其自然地將觀眾帶入相關問題的思索中。
她綜藝對圈層綜藝的加碼還有諸多面向。女性向來在共情力方面更為敏感,在競技類真人秀里,女選手的情緒表達、感染力,以及女選手之間的臺上battle、私下相處的情感連結都更具戲劇感,更能真情實感地感染到觀眾。
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年的《創(chuàng)造101》《青春有你2》也可看作是某種意義上“她綜藝 X”的翻版。他們之所以能獲得出圈級別的熱度,多半要歸功于“女性共同體”生發(fā)出的姐妹情共情場域實實在在打動了觀眾們。
圈層,她力量的“培養(yǎng)皿” 她綜藝,核心看點是對她力量的展示。從這個角度來說,圈層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一個絕佳的載體,去全景式表現(xiàn)她力量養(yǎng)成、質變的過程。
有一個現(xiàn)象尤其值得關注,一旦一件事前頭加上“女”字,似乎天然容易被人注目,如女演員、女脫口秀演員、女rapper、女京劇大師、女武術家……。只要有一檔節(jié)目選擇以“女性做……”為起頭,它似乎天然就容易激起觀眾看戲的好奇。
在硬糖少女303官宣去詠春館前,誰都沒有想到這個可可愛愛的唱跳女團與武術能牽扯到什么關系。初入《姐姐妹妹的武館》,這些女團成員確實如“一張白紙”,而隨節(jié)目進行她們的詠春拳和精神力量一步步“變強”,這種給觀眾帶來“養(yǎng)成感”的她力量進階,是圈層文化賦能她綜藝的成效所在。
《黑怕女孩》對嘻哈文化競技感的展現(xiàn)更是全方位的。在緊張激烈的行業(yè)競爭氛圍里,女性在其中的成長就更具戲劇感。第一次登大型舞臺表演的“在校大學生”王澳楠,自我介紹緊張到語無倫次,但她出彩的表演反差感十足,也讓人無比期待她在后期節(jié)目里如何獲得“她力量”的成長與進階。
《聽姐說》的“姐姐”們或許在脫口秀技能上遜色于《脫口秀大會》的演員,但她們真情實感的經歷分享確實讓我們看到女明星更立體的面向。張藍心吐槽自殘式整容呼吁拒絕容貌焦慮、王子文回憶暴瘦經歷勸大家不要跟女演員比美,這些自剖、自省、為其它女孩做榜樣引領的觀點表達,可謂飽含女性精神力量。
不過,對于女明星“跨界”脫口秀、表演、武術等領域,大眾的反應卻是兩極分化的?!堵牻阏f》《我是女演員》在播出期間口碑上一直沒有實現(xiàn)翻盤,大家對于“誰都能說脫口秀嗎”這樣的專業(yè)質疑此起彼伏,女性表演節(jié)目在觀感上似乎與其它演技綜藝也并無二致。
可見,她綜藝與圈層文化的融合還是存在一定難度。既然一個圈層能被稱之為文化,它必然有一定從業(yè)門檻和專業(yè)度的,女明星跨界脫口秀達致的效果確實更多時候是“尬”,而女性習武、唱rapper等在水平上也難達到男性從業(yè)者的高度,這都導致她綜藝可能在專業(yè)呈現(xiàn)效果上大打折扣,面臨觀眾不買賬的風險。
我們需要怎樣的她綜藝? “她綜藝 X”節(jié)目在口碑的兩極分化提醒我們,“她綜藝 X”不能是想當然把兩個賽道進行簡單的“1 1”疊加,如若不能發(fā)揮“1 1 2”的效果,這樣的綜藝制作邏輯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惰性創(chuàng)作”。
演技綜藝火了,我們就出一檔女性演技綜藝;脫口秀綜藝火了,我們就出一檔女性脫口秀綜藝…… 如果把“她綜藝 ”當作一劑萬能靈藥,而全然不顧“她”與圈層文化的適配度,公眾對她綜藝的好感只會繼續(xù)下滑。
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她綜藝?回到文初,正如她綜藝的誕生是伴隨著女性意識覺醒的浪潮而生,那么,她綜藝的歸處,必然也是要與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的困境緊密相連的。
《脫口秀大會3》之所以助推楊笠的“普信男”段子成為全民熱梗,是因為它敏銳踩中了當代女性在生活中遭遇到的類似處境,說出了女性對社會上相當一部分男性觀感的共鳴。優(yōu)質的她綜藝需要在內容表達上基于現(xiàn)實去創(chuàng)作,否則很多性別表達只會是空中樓閣。
從這個意義上看,《姐妹俱樂部》借用情景劇的模式去演繹“女性日常遭遇的處境”,在立意上是好的,但綜藝在戲劇能量上遠遜于劇集,這導致節(jié)目始終難以出圈,它的受挫或許是因為劇式綜藝的局限所在。
《聽姐說》《黑怕女孩》選用脫口秀、嘻哈方式去為女性發(fā)聲,選取方式是可取的。不過,前者因為是女明星群體,她們日常遇到的女性困境與一般女性是有一定差異的,這導致她們的段子很難達到楊笠的效果。
相比而言,《黑怕女孩》用嘻哈歌詞去承載女性視角的觀察,這種表達是更容易入心的。例如,張晨蕾的《女流之輩》從兒時的親身經歷入筆,述說與傳統(tǒng)重男輕女觀念做出對抗的過程,向所有人喊出“不要再叫我女流之輩,把所有偏見標簽都撕碎;不要再叫我女流之輩,絕不會被世俗觀念支配?!辈贿^,《黑怕女孩》也要面臨如何與男性觀眾、下沉觀眾建立對話通路的難題。
過去幾年,有不少“個性”女性從綜藝里走向出圈,“錦鯉”楊超越、“獨立女性”楊笠、“北大才女”李雪琴莫不如是,她們昭示的是更有趣靈魂、擁有十足共情力女性的魅力。優(yōu)質的她綜藝,就需要基于對女性內心更深入的挖掘,從而讓更多元、有趣的女性被更多人看到,這或許是她綜藝能為女性平權主義做出的小小貢獻。
關鍵詞: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