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里桃花塢》層層剝開“社恐”真相
時間:2022-06-04 13:12:01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6-04 13:12:01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犀牛娛樂原創(chuàng) 文|方正 編輯|樸芳 你在路上看到熟人會故意繞開嗎?
你進電梯看到同事會假裝玩手機嗎?
你合租時會屏息聆聽確保室友不在再出門嗎?
如果上述情境都踩中,恭喜你,你已然是當代社恐族的一員。社恐并不可怕,身在江湖誰沒社恐過,但若長期奉行個人主義、排斥社交,這種“高度原子化”生活無益?zhèn)€體成長。如何社交,成當代青年普遍頭疼的課題。
初次見面如何找話題、長輩問婚戀狀況該怎么答、自我介紹要怎么得體,這些問題犀牛君之前也很迷惑。但在時下熱播的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里,犀牛君竟跟郭麒麟學習了如何與長輩在飯桌上“見招拆招”,從宋丹丹、汪蘇瀧那偷師了陌生人初見的“破冰小招數(shù)”……
以“理想社區(qū)探索”為目的,以“群居生活體驗”為手段,《五十公里桃花塢》邀來宋丹丹、郭麒麟、舒淇、周杰、汪蘇瀧、辣目洋子、李雪琴、張翰、周也、孟子義、賴冠霖、蘇芒、彭楚粵、陳陳陳、OO(歐歐)這15位明星同住北京近郊的桃花塢社區(qū),展開一場結果未知的群居生活創(chuàng)造之旅。
15人“小社會”的嘉賓體量、自由度極高的社會實驗、新社區(qū)建設的創(chuàng)意題材,都顯露出該節(jié)目的先鋒性、超前性??疵餍莻兇笮蜕缃滑F(xiàn)場,既能助攻觀眾解決日常社交難題,又為都市青年安利了一種近郊群居的新社交活動,其現(xiàn)實意義已超脫綜藝范疇。
一本聚會社交避雷手冊 15明星齊聚一堂,免不了要集體行動。更微妙的是,節(jié)目組選擇的觀察對象是15位性格迥異、且并不太相熟的人,他們中有“天生領導能力者”宋丹丹、蘇芒,有“氛圍組擔當”汪蘇瀧、辣目洋子,也有“孤獨癥患者”彭楚粵、周也……
當這些不一樣顏色的煙火相互碰撞,在幾番集體聚會中,大型社交名場面撲面而來。而《桃花塢》最令犀牛君驚訝的是,它無懼于袒露明星群體社交里的真實樣態(tài)。
一場騎行局觸發(fā)的野餐派對,宣告《桃花塢》新一期社交實驗的進階。當周杰向大伙熱情安利丹丹姐的《尋找未來的世界》,從未聽說過的眾人想把“如果聚會話題離你太遠怎么辦”打在公屏上;當周也興奮鼓動大伙玩狼人殺,聽完規(guī)則后三臉懵圈的丹丹姐、周杰火速下線,這種代際隔閡是群體社交的天然屏障。
個體是否要選擇合群?是《桃花塢》借聚會場景拋給所有人的問題。周也帶了很多小桌游來桃花塢,派對上她一直試圖用游戲帶熱全場氣氛,但聚會參與者們年齡不一、喜好各異,借游戲熱場不是容易的事,想合群卻不成的她陷入了失落。
回到桃花塢,郭麒麟又cue起周也,鼓勵她再次帶領大家游戲,但這時的她已提不起熱情,眾人換游戲后她選擇獨自一人回屋。當我們想“合群”而不得時,選擇逃離該不該被苛責?就在她的逃離不被理解時,旁白這時跳出來做了解釋,“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社交活動確實是件消耗能量的事,尤其是在關系不那么深的時候。”
確實,人在社交能量消耗過多時適時休息,不必強迫自己時時融入群體,這也是一種社交技巧。而如果對15人的大群體社交難以招架,想合群的另一種解決方案,也可以從人數(shù)更少的“小團隊社交”開始。
大聚會上的周也有些無所適從,但她在與彭楚粵搭檔的烘焙屋小團隊里就從容很多,烘焙試驗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另一邊,把廣播臺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東北三兄妹”,更詮釋了一支“合群”的小團隊能爆發(fā)出怎樣的能量。
同住六號屋的汪蘇瀧、李雪琴都來自東北那嘎達,加之辣目洋子也是相似的性格,讓他們三位極度合拍,他們不僅合力讓廣播臺走上正軌,把明星訪談做成桃花塢王牌欄目,甚至開通了“電話招商”業(yè)務。可見,融入一個合群的小團隊,大家能相處更融洽、工作效率也獲得顯著提高。
“合不合群”向來都是人際關系交往中的一個重要命題。觀此綜藝,關于我們是否要合群、怎么合群的問題,想必觀眾心里都有了各自的答案。無論是聚會派對場景,還是在小團隊里,觀眾都能跟隨嘉賓們學習到各類社交妙招,習得對一些社交雷點的規(guī)避之法,給了社恐青年們關于社交命題的有效解法。
《五十公里桃花塢》播出至今,15人聚首的每個瞬間都是一場場“社交等級考試”,從當初賴冠霖錯過與前輩舒淇打招呼瞬間神色緊張,到如今能在聚會上、在電臺做客時與眾人愉快打成一片,嘉賓們在多日相處中逐漸習得社交技能,觀眾好似也在跟他們一起同進退、共成長。
“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相互映照、認識自己”。從《五十公里桃花塢》的第一期,男聲旁白就一直引用社會學家的理論,結合“AKA”、“開始表演”等網感語言的使用,令觀眾在輕松觀察之余領會社交行為的奧義。而第三期,一句“歌德曾說,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的開場,則將節(jié)目帶向“人是否要合群、如何與孤獨自處”的深度思索。
一場與孤獨和解之旅 泰戈爾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長時間的集體生活確實會加深成員間的情感羈絆,但有時候抱團未必就能取暖,熱鬧散盡后往往是孤獨佇留。
節(jié)目播到第三期,“孤獨”躍升為核心母題。又一次,節(jié)目組把明星最真實的心路軌跡曝露在觀眾面前。
當李雪琴在聚會上掏心窩訴說她“從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當陳陳陳在生日會談論年齡焦慮、向眾人吐露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困惑,節(jié)目開始從純粹的“社交行為觀察”升維到對嘉賓的“微觀心理”進行刻描。
野餐會上的群舞在張翰眼里是“享受”,到了李雪琴這里卻是“特別怕的迷惑活動”?!拔疫@輩子最怕就是篝火晚會,上次錄某節(jié)目讓我跳舞轉圈給我抑郁癥都快轉犯了”,從李雪琴的講述里,孤獨患者們想必能感同身受其可怕。
但雪琴也在過程中嘗試適應節(jié)奏,雖口上說著“個體不一定非要走進集體”,但她同時也坦言,試著走進集體也許是另一種接納自己的方式。晚會結束前,她分享“一直不愛集體活動”的感受,不僅未遭到眾人反感,更因勇敢說出社恐心聲被大伙理解,她也借機感激了桃花塢生活對于她的治愈。
節(jié)目里,陳陳陳亦成為旁白口中“慢慢從群體生活掉隊”的一員。在畫外音里,他坦言自己一直是個工作狂,平時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也不太會分享情感。生日會上,他一番關于對別人投來的情感些許排斥的言論令人心疼。
但孤獨如陳陳陳也在試圖處理他與桃花塢集體的關系。他在第三期里主動邀約張翰、郭麒麟、舒淇等人打籃球,在體育活動中找尋到生活的況味,給觀眾展示了未流露過的可愛面,于他而言,打籃球就是他主動合群、消解孤獨的方式。
從第一期的“初遇社交觀察”,到第二期的“小團隊合作圖鑒”,再到第三期探究“個體如何處理與集體的關系”,《五十公里桃花塢》的觀察由行為拓深到心理向度,是真正在尊重社會學實驗基礎上進行綜藝化探索。綜藝不僅可以展示明星的日?;顒?,更能挖掘出他們與觀眾們一樣的社交困惑和心理圖譜。
看完節(jié)目最新一期,犀牛君感慨頗多?,F(xiàn)代人往往活成了一座座孤島,想彼此連通確實不容易。但《五十公里桃花塢》告訴你,在獨處與社會交往中間找尋屬于你的應對孤獨之法,是需要終其一生去探尋的人生命題。
一檔跳出框架的觀察綜藝 “觀察綜藝究竟要觀察什么”是該賽道永遠的議題。
過往觀察類綜藝多聚焦明星婚戀、獨居題材,但節(jié)目往往訴諸于觀眾對明星生活的窺私、獵奇心理,對“非典型”明星生活的觀察并不能為觀眾的生活提供參考?!段迨锾一▔]》的出現(xiàn),則打開了觀察綜藝的另一新思路。
從節(jié)目形式來說,當觀察的對象由1個拓展到15個,明星間自發(fā)形成一個“日常擬態(tài)”的化學反應場,容易記錄下明星們對每件事最真實的反應;而跳出傳統(tǒng)棚內觀察室模式局限,由旁白引導,觀眾是絕對的觀察者C位,可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明星的所思所想。
《五十公里桃花塢》的節(jié)目理念是真正對準當下的。當代青年人中996社畜居多,都市繁忙的兩點一線生活擠占了大家的社交時間,作為社會動物的我們空有意圖社交的剛需,卻尋不到鍛煉社交力的合適場所。
《桃花塢》洞察到的便是當下青年人這一社交困境,李雪琴曾在采訪中說,“我們的工作東跑西顛,很難連續(xù)在一個地方生活,沒有那種沉浸感”,而普通人也難有長時間沉浸社交的時刻,透過綜藝他們收獲了一個性價比極高的社交體驗入口。
再者,城市周邊度假游、近郊群居也是時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新式活動,對應節(jié)目里的“城市外50公里社區(qū)”概念。周末去北京通州種菜、坐船去廣東東澳島吹吹風,這些高性價比周邊游最近廣受大城市白領們歡迎,而媒體也曾多次報道過“從互聯(lián)網大廠辭職的小伙伴一同在近郊群居建屋、過上自給自足小日子”的案例,貫行低欲望生活路線。
“未來都市附近是不是都會慢慢有新型鄉(xiāng)村社區(qū)出現(xiàn),這是不是大家覺得好玩的地方,會不會是一種未來的方向?!痹诠?jié)目總導演池源的某采訪里,我們也能窺見,借由綜藝里的明星宣傳效應,這種新社區(qū)群居方式或有引領未來風潮的可能,
在國綜制作水準突飛猛進的今天,操盤《五十公里桃花塢》這類“大型社會實驗”已越發(fā)成熟。無論是透過社交指南幫年輕人擺脫“原子化生活”,還是傳遞一種先鋒的社區(qū)生活新理念,《五十公里桃花塢》大大拓延了觀察綜藝的現(xiàn)實意義,更升維了綜藝的人文關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