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動畫《千與千尋》,你有什么感受?
時間:2024-01-03 13:48:01 |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時間:2024-01-03 13:48:01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重看動畫《千與千尋》,你有什么感受?:
15000字逐幀解說,為你揭開《千與千尋》的51個秘密“這不是一部揮動武器、較量超能力的作品,而應(yīng)該算是一部描述冒險故事的作品。雖說是冒險,但主題并非正邪對決,而是述說少女因為被丟進好人和壞人混合存在的世界里。她后來雖然順利逃脫,回到原本的日常世界當中,但正如這個世界不會消失一樣,其結(jié)果并不是因為世間的惡毀滅了,而是因為她獲得了生存的力量?!?——《千與千尋》電影企劃書
“希望這部電影可以讓觀眾中的十歲女孩們,覺得她們找到了自己心中所期待的作品吧。” —— 宮崎駿
本文通過時間順序進行逐幀解讀,為你解開你早就知道或還未知道的
51個秘密。
涵義解讀,請參閱《獻給還沒變成豬的各位:請和千尋一樣,記住自己的真名》
01 搬家對十歲孩子的巨大壓力
我在十歲時連續(xù)搬過兩次家,所以我非常理解千尋在片頭的感受,搬家意味著告別一起長大的小伙伴,內(nèi)心是非常抵觸的。
對千尋來說,理砂送的花是她面對未知的唯一依仗,以至于攥著花的手一直太過用力,鮮花開始脫落。
為何電影第一個畫面是滿屏的鮮花和卡片?因為這張卡片特別重要,千尋后來找回真名就是靠它。卡片在車中掉出來后,母親將卡片交回千尋手上,并囑咐她不能弄丟了,就是在這個時候,千尋將卡片裝在了短褲褲袋中,帶入了異世界。
而卡片上“我們還會再見面的”這句話,正是片尾白龍對千尋說的話。因此,不僅是白龍和千尋在未來還會再見面,大家也要期待理砂的出現(xiàn),她提醒著各位,即便去了遠方,也不要忘記往日的老朋友哦。
02 千尋是一位普通的小女孩
既不美麗,也不丑陋,這就是吉卜力賦予千尋的外貌。
千尋的原型是電視臺工作的友人女兒“千晶”,他們經(jīng)常在暑假到宮崎駿的山間別墅做客,宮崎駿慢慢的和千晶成了朋友,萌發(fā)出要為十歲小女孩這個群體制作一部電影的想法。
“她們現(xiàn)在看起來是很高興,但是未來呢?她們會一直快樂下去嗎?” 這就是推出《千與千尋》的動機。
宮崎駿在企劃書中是這么描述孩子們所處的世界的:
“世間充滿了曖昧,雖然曖昧,卻也有被貪婪啃食殆盡之憂?!薄白尯⒆觽兲幱谶@個被層層包圍、被過度保護,在人際上形于疏離,對于生存只剩下模糊感覺的日常生活中,只會讓他們虛弱的自我日益肥大?!?br>
“千尋那細瘦無力的手腳,以及露出’我沒那么輕易就會感到有趣好玩’的氣鼓鼓表情就是最佳象征?!?br>
在制作過程中,宮崎駿發(fā)覺,十歲的小女孩們要比他想象中難對付多了,“她們很清楚在搬家時,只要自己開心父親就會跟著開心,于是便想著’那就讓他開心一下好了’…” 這種復雜心態(tài)是宮崎駿之前沒有料想到的。
03 千與千尋的神隱
千是湯婆婆留下的名字,千尋是真名,而神隱則是日本鬼神文化中的特有現(xiàn)象,意為從人類社會消失,留在不可知之地。
而在《千與千尋的神隱》之前,有兩個名字估計會永遠的“神隱”起來,它們是《吭喳咔喳街的莉娜》和《畫煙囪的玲》,這是啟動《千與千尋》之前的兩部影片策劃。
它們的創(chuàng)意或多或少影響了《千與千尋》的創(chuàng)作,《吭喳咔喳街的莉娜》中的奇幻小鎮(zhèn)被保留在油屋的對面,《畫煙囪的玲》也是在澡堂里展開的故事。
宮崎駿對澡堂的熱愛真是不一般呀。
04 千尋父親的樂觀與魯莽
千尋的父親叫做荻野明夫,是個樂觀過頭甚至有些魯莽的人,這從他的開車方式就可見一斑。
這種駕駛方式是有原型的,正是宮崎駿的十歲好朋友千晶的父親奧田誠治,開起車來便是這幅橫沖直撞的模樣。
正是這種有些盲目自大的樂觀,驅(qū)使著人們無視傳統(tǒng)、無視信仰,他們將遭到“神明”的“詛咒”。
05 路邊的道祖神
道祖神是日本路邊常見的神祇雕塑,一般在聚落的中心,或者村外的叉路上以石像樣貌豎立的神明,人們認為道祖神可以防止惡魔瘟神進村。
道祖神實際上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行路神”,因其與人們?nèi)粘I蠲芮邢嚓P(guān)而被祀奉,為“五祀”之一,諸侯稱為“國行”。
一行三人,只有千尋本能的對道祖神有些畏懼,父母則大大咧咧的無視了它們。
這不奇怪,我們大多數(shù)不也不記得我們曾經(jīng)有“行路神”這樣的文化嗎?
06 “通往奇異世界的入口就在我們身邊”
日本新生代小說家森見登美彥在書中這么描述《千與千尋》開篇對她的震撼:
“那時我第一次在宮崎駿的電影里看見自己所追求的完美的‘異世界入口’忽然出現(xiàn)。千尋就是曾經(jīng)的我。通往異世界的隧道正如我所預想的那樣,位于新興住宅區(qū)的旁邊。這就仿佛是我與父親外出冒險,而宮崎駿剛好在背后觀察我們。我希望找到而未曾找到的東西、孩提時代起執(zhí)著追尋的夢想、奇異的事物、幻想的世界,都在這部電影里細致入微地描繪出來了?!?br>
07 千尋緊緊地“粘著”母親
細心的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不管是在進入時,還是最后出去時,千尋都是緊緊“粘”著母親的,連表情都一模一樣。
不過在進入時,千尋僅僅是因為緊張與害怕,希望在母親身邊獲得最大的保護。
出來的時候,千尋的心情完全不同,她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遇事慌張不夠懂事的小女孩,但她卻害怕再次失去父母,因此她仍然選擇緊緊的“粘著”母親,直至走出這段陰暗的甬道。
就算父母有些不靠譜,他們?nèi)匀皇亲顚氋F的親人。
08 西洋風格的完美融入
從廢棄候車站開始,這一奇幻世界的建筑與裝橫,就不僅是傳統(tǒng)的日式或中式,而是融入大量的西洋元素。宮崎駿為本片定下的色彩基準是“赤色”,下面彩色窗戶右上角的顏色便是赤色,油屋前的拱橋欄桿同樣是赤色。
采用這樣的色彩與建筑,目的是讓人感到懷念,讓人分不清楚是現(xiàn)實還是夢幻。當然這種懷念是針對日本觀眾的,我們雖不能感同身受,卻也被這種設(shè)計的美感所折服。
這種風格也是為了表達日本傳統(tǒng)美術(shù)工藝的多樣性,將傳統(tǒng)美術(shù)融入具現(xiàn)代感的故事之中,宮崎駿認為,在當下無國界的時代中,沒有立足點、忘記歷史的民族,遲早會像蜉蝣般消失。
09 一句話帶過的時代背景
千尋父親認為,這里的建筑是九十年代建設(shè)的,泡沫經(jīng)濟時代,日本到處都在興建主題公園,當經(jīng)濟急轉(zhuǎn)直下時,這些公園只能迎來被廢棄的命運。
這種建筑在日本到處都能找到,以至于有攝影師專門尋訪這些地點,記錄下這些廢棄地點的荒蕪。
這種泡沫經(jīng)濟,每隔十幾年就會在日本循環(huán)一次,對日本民眾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宮崎駿拍攝本片的目的,正是為了鼓勵孩子如何面對日本的惡劣環(huán)境,正如本片中即將發(fā)生的情節(jié),父母在這個時候往往是靠不住的。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廢棄樂園:
10 空無一人的異世界小鎮(zhèn)
下圖是前幾天吉卜力官網(wǎng)放出的壁紙,意在鼓勵因疫情在家工作的人,其中代表《千與千尋》的壁紙正是入夜后的異世界小鎮(zhèn)。
這個小鎮(zhèn)的原型是位于吉卜力工作室附近的小金井公園中的江戶東京建筑園,這個園區(qū)將昭和早期的舊式建筑遷移至此,非常有異國風情。
為何選擇這里作為原型呢?我找到了宮崎駿第一次前往江戶東京建筑園是發(fā)出的感慨:
“在即將關(guān)門、人煙稀少的夕陽余暉中,我站在武居三省堂的前面,遠眺整條街,才恍然大悟,這里有我雙手觸碰過的回憶。一種非常令人懷念的感覺。猶如遇見了早已遺忘的童年時光?!?br>
江戶東京建筑園圓了宮崎駿在1964年開始產(chǎn)生的夢想,他曾希望于日本各地探訪令人懷念或未曾記載于建筑史上的無名建筑物,并為其拍照記錄。
11 可怕的消費主義 ?當發(fā)現(xiàn)空無一人的店鋪中,陳列著無數(shù)誘人的美食時,千尋的父母先后擅自就坐,大吃特吃。
當千尋提出“會被老板罵的”時,父親卻說:“到時再給錢就是了,信用卡還是現(xiàn)金,隨他收”。
這種無視風險的消費行為,是宮崎駿強烈反對的,它也是泡沫經(jīng)濟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操控者社會的財富流動,讓人生出萬物都可獲得的幻想,而一旦幻想坍塌,變成“豬”的卻是平民老百姓。
于是,千尋父母吃下了本是為神明準備的食物,被魔法詛咒,變成了肥豬。
不止千尋父母,宮崎駿認為從日本泡沫經(jīng)濟發(fā)生后,到現(xiàn)今仍沒弄懂原因情況的成年人,也跟千尋父母一樣都變成了豬。
12 千尋需要暫時離開父母
讓父母變成豬也是千尋成長的必要:宮崎駿認為,父母若一直待在千尋身旁,只會妨礙到千尋的成長。
這是宮崎駿一開始從事動畫行業(yè)就有的想法,早在1982年他就認為,孩子們的純真和寬容,有可能遭到父母親無心的踐踏。
當時的宮崎駿甚至想過,將來他要制作一部“孩子,別被父母親吃定了”的作品,向他們發(fā)出呼聲,要他們學著自立。
現(xiàn)在,這個想法終于在《千與千尋》中實現(xiàn)了,父母變成了豬,暫時無法干擾到千尋的成長。
“我把他們變成豬并不是為了嘲諷。而是有很多父母的確都變成豬了。無論是在泡沫經(jīng)濟時代或是在今后。而且現(xiàn)在也大有人在不是嗎?只不過有人變成品牌豬,有人變成稀有豬罷了”,在殺青發(fā)布會上,宮崎駿如是說。
13 跟杭州洪崖洞無關(guān)的油屋
選擇大澡堂“油屋”作為故事的主要場景,是因為在宮崎駿小時候,澡堂一類的場所對他而言,是非常神秘的存在。
我國北方的澡堂無法作為對比,我選擇的參照對象是00年代在全國遍地開花的“杭州洗腳城”,對年幼的我而言,也是非常神秘的存在。
之前有諸多營銷號將杭州洪崖洞寫成油屋的取景地,這種說法完全是一廂情愿,因為宮崎駿只在30多年前來過一次中國。宮崎駿沒有到過杭州,他的創(chuàng)作習慣是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因此洪崖洞的傳說只是蹭熱度的做法。
油屋的造型來源是江戶東京建筑園內(nèi)的子寶湯澡堂,以及19世紀末于愛媛縣松山市建造的澡堂道后溫泉本館。
而油屋里頭所充斥混合著和式、西式的風格裝潢,是引用建于東京都目黑區(qū)有著“昭和龍宮城”稱號的目黑雅敘園,或位在千代田區(qū)接待外賓用的鹿鳴館,以及日光市的日光東照宮、京都的二條城等等。
14 異世界的神秘列車
日本是個鐵路大國,鐵路文化深入民心,有不少作品都以列車作為主題,其中最有名可能是《銀河鐵道之夜》了。這是日本童話大師在1925年間創(chuàng)作的童話,在日本影響深遠。
《千與千尋》中“海原電鐵”的靈感正是來自《銀河鐵道之夜》,對于癡迷機械文化的宮崎駿來說,這樣的列車再美不過了?!耙驗槲乙恢比轮俗娷嚕匀缭傅哪且豢?,真是快樂無比?!?br>
值得注意的是,“海原電鐵”早在四十年前就存在了,這在鍋爐爺爺提供車票的時候透露過。
“海原電鐵”的外觀原型同樣是宮崎駿在江戶東京建筑園中找到的,就此,誕生出動畫世界最令人記憶深刻的列車之一。
15 俊美的白龍
“男二號”白龍,是一個讓人感覺有“透明感”且飄渺的少年,他的眼睛瞳孔做了色相方面的特殊處理。由于宮崎駿不準備賦予千尋出色的外觀,白龍的模樣便做了重點美化,作為角色造型的互補組合。
為何我說白龍是“男二號”,下面無臉男出場時會細說,在本文第21個秘密中。
白龍第一次見到千尋時就認出她來了,雖然他并不知道原因,但此時時間緊急,因為黃昏即將到來,這個時間點是“百鬼夜行”的開啟時間。
于是白龍出手,利用法術(shù)延緩黃昏的到來,為千尋爭取時間。
16 美輪美奐的小鎮(zhèn)夜晚
這里并沒有什么故事,我單獨將這張圖截出來純粹是因為太美!
《千與千尋》雖然利用了最先進的數(shù)字技術(shù),但原稿都是作畫人員一筆一筆創(chuàng)作出來的,也因此,吉卜力的生產(chǎn)效率是非常低的,平均速度是一個月產(chǎn)出5分鐘的動畫片段,這個時間在未完成的最新作《你想活出怎么樣的人生》里變成了一個月一分鐘,因為宮崎駿老爺子年事已高,效率就更低了。
按照這個速度,我們看到新電影的時間還需要等待三年——最早也要2023年。
17 透明的“死亡”體驗
在這個異世界里,如果不吃下這里的食物,人會逐漸變透明,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死亡”。
人之所以有勇氣改變現(xiàn)狀,很大程度是因為對死亡的恐懼,特別是當死亡近在眼前、正在發(fā)生的時候,人的求生欲便被激發(fā)出來。
即便是十歲的小女孩,也需要對生死有所覺悟,剛經(jīng)歷父母亂吃東西變成豬,千尋本能的抗拒白龍拿出的小紅藥丸,直至驚恐地發(fā)現(xiàn)手臂可以直接穿過白龍的身體,才將藥丸吃進去。
日本是一個不抗拒談?wù)撍劳龅拿褡?,甚至極致到有所謂的“死亡美學”,《千與千尋》采用透明的方式處理這個世界的死亡,正是死亡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
18 形態(tài)各異的眾神
?與中國高高在上的天上神仙不同,日本的神仙都很接地氣,與妖怪的區(qū)別并不算大,當它們被人們觸怒時也會化身不詳,這點在《幽靈公主》中有充分的展現(xiàn)。
考慮到神仙們到油屋來是放松娛樂的,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眾神,樣子都比較可愛。他們從船上下來時,前面還有些一本正經(jīng)官員打扮的神仙,后面簡直跟妖怪登場沒有區(qū)別,二層樓甚至是一個個長的一模一樣的大胖鴨子…
其中戲份比較多的是一個外觀如蘿卜的神仙,它后來協(xié)助千尋前往湯婆婆房間,這個神仙叫做御白樣,在現(xiàn)實中是日本東北地方一帶所信仰的一種神靈的名稱。
當千尋最后認出父母時,跟著一起歡呼的群眾中,也有這位神仙的身影,可見是一位相當熱心的神仙了。
“日本的民俗空間——從故事、傳說、慶典、美術(shù)工藝、神祇到妖怪符咒等——其實是豐富又獨特,只是都不為人知罷了?!ㄆ婵ㄆ嫔健颉姨伞拇_已經(jīng)失去說服力?!薄c千尋企劃書
19 湯婆婆的手下
這只人頭鳥身的妖怪,應(yīng)該是和湯婆婆同一個種族的。它是湯婆婆的眼線,每當城內(nèi)有異動,它就會飛在空中巡視。后來,它被錢婆婆變成一只有點可愛的大蚊子。
我們可以認為它的造型來源于日本傳說中的妖怪“山佬”,或者就是“山佬”這一族,傳說杭州佬與紡織關(guān)系密切,錢婆婆的愛好正是在家里進行手工紡織。
不過這一說法并不全面,在《千與千尋》的設(shè)定集中,宮崎駿明確表示他還參考了歐洲童話 Krabat(后被拍成電影《鬼磨坊》)。
20 不多的動作場面
在宮崎駿的原計劃中,無臉男是個無關(guān)緊要偶爾路過的角色,湯婆婆錢婆婆都是反派,千尋與白龍會在最后與婆婆們大打出手,最終贏得勝利。
這個計劃的唯一問題是:整部影片將長達三個半小時。當時已經(jīng)決定了電影上映的時間,如果按照這個計劃,電影會被推遲一年上映。
無奈之下,宮崎駿開始大改后半部的結(jié)構(gòu),安排了千尋與無臉男之間的故事。
也因此,白龍唯一能展露身手的地方,就是最開始帶著千尋以極快的速度穿過街道和人群。雖然時間很短,但張力十足。
21 第一男主角“無臉男”
無臉男是非常奇特的存在,介于神仙與妖怪之間,可以肯定是的它的名聲并不好,但是名氣不大,小妖怪起初都不認識它。
下圖是千尋與白龍走過大橋時,無臉男第一次出現(xiàn)的場景,在電影制作過程中,宮崎駿正是看到了這個場景,才臨時決定啟用無臉男作為主要角色。
無臉男的造型靈感源自日本戲劇,宮崎駿第一次看見它就說到:“這個東西好像麻呂啊”——麻呂是一種日本傳統(tǒng)古劇腔,類似于中國傳統(tǒng)京劇。一般演出者會將眉毛化成類似于兩點的樣式,風格獨特。
在《千與千尋》制作完成之后,制作人鈴木敏夫推出了兩部預告片,第一部被剪輯成千尋誤闖異世界,帶有一些恐怖元素。第二部則以千尋與無臉男之間的互動為主。
沒想到,第二部預告片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對,連宮崎駿都問他:“怎么讓無臉男變成預告片主角了?”
結(jié)果鈴木敏夫很淡定的表示,這部電影的內(nèi)容就是“千尋和無臉男的故事”啊,不信?鈴木敏夫拿出了一份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這份數(shù)據(jù)計算了各角色在分鏡圖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千尋第一,無臉男第二,然后才是白龍...
影片上映后,觀眾的反應(yīng)證實了鈴木敏夫的嗅覺靈敏,“無臉男”的受歡迎程度遠超白龍,成為愛好者們替千尋選定的“CP”。
22 小孩子也是要工作的
宮崎駿對于人必須工作這件事情,態(tài)度尤其的認真,在他看來,“把小孩工作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才是這個世界的現(xiàn)況。不管這種現(xiàn)況是好是壞,我們都必須謹記在心。因為人類畢竟是社會性的生物,基本上還是必須和社會有所關(guān)聯(lián)才能生存下去。因此非工作不可”。
抱著這種態(tài)度,吉卜力工作室的辛苦在日本業(yè)界也是非常有名的。
于是,千尋進入的異世界,只有工作才能讓她生存下來,在這里如果不工作,連煤炭精靈都無法維持著形態(tài)。
而與湯婆婆交涉的過程更是讓千尋了解到,這個世界并不是想要工作就能有工作的,必須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恐懼,盡全力才能爭取到工作。
千尋的確做到了這點,經(jīng)過鍋爐爺爺?shù)狞c撥,她明白了工作的本質(zhì)是拿起來就必須負責下去。
即便獲得了工作,職場也不是一帆風順,總是有人指指點點。
當然,職場也不會全是壞人,只是必須自己先足夠努力,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
可以說,宮崎駿為十歲小女孩上了一場職場知識普及課,而千尋在認真的工作中,眼神也變得堅毅起來。
23 自然生長的適應(yīng)力
離開白龍后,前往鍋爐爺爺?shù)哪且欢温?,是千尋獨自冒險的展開。盡管開始在樓梯上猶豫了許久,但千尋還是邁開了腳步,成功的抵達了目的地。
“現(xiàn)實是清楚鮮明的,當她在進退兩難的關(guān)系中面臨危機時,總會涌現(xiàn)出連她本人都沒察覺的適應(yīng)力或忍耐力,進而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擁有果斷的判斷力和付諸行動的生命力?!薄c千尋企劃書
24 十三年后再度登場的煤球精靈
煤球精靈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千與千尋》上映十三年前的《龍貓》里,它們出現(xiàn)在鍋爐爺爺這里,是因為制作組們覺得它們是最適合與鍋爐爺爺呆在一起的伙伴。
但宮崎駿也很大方的承認,當時靈感不足了,所以就重復利用了現(xiàn)成的東西。
在這個魔法世界,煤球精靈具備簡單的思考能力,當他們發(fā)現(xiàn)千尋能幫它們搬煤塊時,所有煤塊都開始詐摔,看的鍋爐爺爺一頓發(fā)火。
25 很多手臂的鍋爐爺爺
鍋爐爺爺?shù)耐庥^最初是普通老人的造型,后來為了表現(xiàn)上的趣味,在中途添加了能多只手臂的設(shè)定。
其中,手臂的模樣注重模仿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因年長消瘦而顯露出緊貼在皮膚下的骨骼。
負責影片畫面攝影的奧井敦曾提及,鍋爐爺爺是以他為范本的角色,可見本人是有多瘦。
鍋爐爺爺外表粗糙,內(nèi)心細膩,是本劇唯一有愛情意識的人。
可見,鍋爐爺爺在年輕時一定也有豐富的故事?
26 與其他員工不同的前輩玲
電影中沒有特別說明玲的來歷,但玲的確與其他員工不同,在早期設(shè)定稿中,她被歸類在白狐或者鼬鼠所變身的角色。
在外形方面,作畫指導安藤雅司特意將玲進行了修飾,比宮崎駿的原稿多了不少女人味。
可以說玲是這個職場里除了白龍和鍋爐爺爺,最值得信賴的姐姐了。
玲對千尋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完全符合宮崎駿的職場態(tài)度,“就像我在職場上會仔細觀察,若是認定那個人根本不行就不會伸出援手。而只要認定這個人有決心肯吃苦,盡管有很多地方讓人覺得少根筋,但終究會想要去教他、對他伸出援手,對吧?”
宮崎駿的職場態(tài)度可以追溯到他看過的英國短篇小說,小說里面寫到,每當有新任的飛行員來報到,站在部隊前方的那些人都不會想跟他做朋友,因為在空戰(zhàn)之中首先犧牲的都是新人,假如跟每一位新人都交朋友的話,他們恐怕會承受不起。因此,他們習慣只跟看起來似乎能夠存活的人做朋友。
27 硬通貨烤蠑螈
碳烤蠑螈在油屋是男女通殺的硬通貨,考慮到它們本來的妖怪身份,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比其他食物都要受歡迎了。
28 環(huán)境改變溝通能力
鈴木敏夫曾經(jīng)在工作室分享過一個說法,那是他經(jīng)常出去酒店的朋友告訴他的,他發(fā)現(xiàn),在這件酒店工作的女性,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就算原本害羞的個性,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溝通能力。
而前往酒店的男性客戶,也會因為酒店女性的互動而改變溝通方式,這位朋友覺得這種相互改變的過程相當有意思。
宮崎駿聽了這個故事也非常感興趣,這影響了千尋在故事不同階段的為人處事,從最開始常常連謝謝都忘記說,到最后即便面對湯婆婆這樣強大氣場的人物,都能順利的溝通。
29 神明們的休閑方式
在日本靜岡縣、岐阜縣、長野縣一帶于每年日本陰歷11月時期,當?shù)貢寯?shù)名扮演神祇的人員前往鍋爐里泡澡,這就是祭典霜月祭,是劇情里眾神們會抽空前往油屋泡澡休憩的靈感之一。
這同時也是宮崎駿小時候就有的想象:“有時我突發(fā)奇想:一個專為神仙而設(shè)的浴場必定更為有趣——現(xiàn)今的神仙日理萬機,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閑吧。這就是你們在《千與千尋》里看到那有神仙光顧的浴場了。”
宮崎駿認為神明們是疲憊不堪的,因此油屋為神仙們提供的服務(wù)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在宮崎駿的備忘錄中有記載:
艾草湯 硫磺湯 泥湯還有鹽湯
滾燙的熱水浴 黏滑的溫水浴 冰塊漂浮的冷水浴
30 湯婆婆其人
湯婆婆的出場是《千與千尋》全片最神秘的部分,最開始,我們只能看到臉的局部,不過這個鼻子和牙齒已經(jīng)夠嚇人了。
她手上的寶石,以及袖子上的精致圖案,無不在顯示她的奢華富有。她沒有多少耐心,能用魔法就盡量用魔法解決事情。
湯婆婆的外觀除了繼承山佬的部分特征,主要是模仿了小說《愛麗絲夢游仙境》中,一些插圖所描繪的怪異造型角色。
相信觀眾們對湯婆婆飛起來的樣子印象深刻,這種不按常規(guī)比例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要來的更極端,更符合湯婆婆的急性子。
湯婆婆代表的是誰?當然是企業(yè)老板了,“我們在工作場所就像是湯婆婆,成天大呼小叫地支使著員工認真工作”。
31 語言的力量
在《千與千尋》的世界里,語言變成一種非常重要的力量,這種力量最初展現(xiàn)的地方,就是千尋第一次面對湯婆婆的時候。
在湯婆婆的各種威脅面前,如果千尋膽敢說出“我不要”“我想回家”這樣的話,湯婆婆恐怕會立刻把她變成小豬或者木炭。
然而,千尋并沒有屈服,她在白龍的幫助下克服了生死難關(guān),自己獨立闖過了危險的小徑,還遇到了善良妖怪的幫助,這個十歲的小女孩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于是,千尋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我要在這里工作”,這樣的請求被反復說出,即便是湯婆婆也無法無視,這便是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之一。
“在今天的世界里,語言變得輕浮,甚至被解讀成有如氣泡般微不足道,那只不過是反映出現(xiàn)實有多空虛罷了。語言是一種力量,即使是現(xiàn)在,這依然是不變的真理。只是現(xiàn)在充斥著太多沒有力量的空虛話語,使得語言失去了意義?!?br>
“語言是意志、是自我、是力量,我打算在這部電影里好好的闡明這一點的看法來佐證。”——千與千尋企劃書
32 湯婆婆的巨嬰兒子
在早期設(shè)定中,湯婆婆的巨嬰兒子具備雙重人格,分別是成人與嬰兒。這個設(shè)定后來被修改,只留下了嬰兒的人格。
33 真名的力量
前面我們說了語言在這個世界的力量,那么真名則是語言規(guī)則下,最強有力的語言力量了。
如果真名被湯婆婆掌握,那么就無法違背湯婆婆的意愿,例如白龍,就屢次受湯婆婆指示去做偷雞摸狗的事情。
一旦回憶起自己的真名,便無需受制于湯婆婆,但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每個人都想離開油屋,卻沒有人能真正做到。
真名的設(shè)定也參考了奇幻小說《地海巫師》,在這本小說里,若能得知對方的“真名”,便可掌控對方的一切。
34 油屋就是日本的寫照
??在殺青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他對異世界的看法是,宮崎駿直接說出了:“那就是日本的寫照。諸如直到前些時候都還存在的紡織工廠的女工宿舍,長期療養(yǎng)所里的病房等,都跟千尋所借住的油屋員工宿舍很像?!?br>
油屋的員工被設(shè)定成由各種動物所變化的人類,男性、女性職員分別由青蛙和蛞蝓變身而來。
為什么是青蛙和蛞蝓?因為在宮崎駿眼里,我們的日常生活就跟青蛙和蛞蝓沒什么區(qū)別。
油屋是個逐利的社會,黃金在油屋同樣是硬通貨,為了黃金,它們不惜招待無臉男這種危險的客人,只為得到它的打賞。
在這一方面,油屋與外界社會也是并無兩樣的。
35 湯婆婆到底飛往哪里去了?
如果我們觀察她飛行的方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沿著鐵軌向前,正是前往錢婆婆的方向。
按照宮崎駿最初的計劃,湯婆婆并不是幕后黑手,錢婆婆才是控制她的大BOSS,因此湯婆婆離開自己的家,是去向錢婆婆做工作匯報的,新入職的員工合約,需要錢婆婆的印章蓋上才能生效。
雖然制作周期無法支持后來的“千尋白龍大戰(zhàn)錢婆婆”的劇情,但湯婆婆與錢婆婆的匯報關(guān)系還是沒有發(fā)生變化。
不過,在宮崎駿心里,這兩個婆婆的關(guān)系其實已經(jīng)不是雙胞胎姐妹了,這點我放在后面說明。
36 油屋的世界四季不分
《千與千尋》有一段鏡頭特別優(yōu)美,那就是當千尋跟著白龍前往父母所在的豬圈時,兩人穿過的那片五顏六色的花叢。
這片花叢盛開的花分別是杜鵑、紫陽花、椿花和梅花,它們在外界正好代表了四季,而在這個世界里,它們卻同時盛開了。
類似的設(shè)定還有一夜之間就能將周圍變成大海,這都是異世界不同于現(xiàn)實世界的地方。
37 “跟蹤狂”無臉男
無臉男是被宮崎駿“強行”設(shè)計成跟蹤狂的。這樣的設(shè)計在私下里被工作室的制作人們紛紛議論,最后傳言變成了:“那就是宮崎先生的分身吧”。
在殺青記者發(fā)布會上,宮崎駿將這個典故當作笑話分享了出來。
38 被嚴重污染的河神
宮崎駿家附近有一條河叫做“柳瀨川”,河水隨著附近的建設(shè)越來越臟,于是社區(qū)成立了“柳瀨船清潔會”。
清潔會成立后,每年都會發(fā)動三到四次清潔活動,但還是很難清理干凈。如果遇到下暴雨的時候,河水暴增,附近樹林的垃圾也會被一起沖進河流。當天氣晴朗后,把河水抽干(上游有壩),看到最多的就是纏在樹根上的塑膠袋。
這便是被污染的河神為何在下著暴雨的夜晚來到油屋的靈感來源了。
千尋不畏臭氣與泥濘,幫助河神洗凈身體,最終河神重新化身為龍,而千尋也得到了河神的謝禮:一個河神丸子——超強力催吐藥。
39 無臉男到底是誰?
“我們的心底應(yīng)該都住著一位無臉男?!?宮崎駿這么說到。
在所有采訪和資料中,有關(guān)無臉男的資料是最少的,每當記者讓宮崎駿談一談無臉男的時候,宮崎駿總是一臉為難地說,這個角色很難講呀,他沒有表情,完全讓人搞不懂在想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無臉男缺乏自我,拼命想和別人黏在一起”,許多觀眾把他對千尋的關(guān)系理解成愛戀,這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
無臉男想要千方百計討好千尋,因為千尋是第一個看見他,并釋放善意的人。
但無臉男并不懂得區(qū)分人與人或人與妖之間的區(qū)別,他認為,大家都喜歡的東西應(yīng)該就是好東西。
因此,在給了千尋許多藥牌,幫助完千尋對付“腐爛神”后,它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會金子感興趣。
于是,它開始用金子引誘妖怪,并將它們吞噬。
無臉男不同于其他妖怪的最大區(qū)別是,它的胃非常神奇。當吞下活物時,胃并不會消化活物,而是將活物進行同化。
同化后,無臉男獲得了它們的語言、思想與欲望。而無臉男像是一個無底洞,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有人說,無臉男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無臉男想要取悅千尋,恐怕只是出于本能的“討好”。
但當千尋拒絕時,無臉男就徹底淪為欲望的黑洞,它意識到,無論吞噬多少東西,它都克服不了“寂寞”。而千尋看起來似乎是它唯一的解藥,于是它跟蹤千尋、討好千尋、甚至想要吞噬千尋。
千尋對無臉男給出了她擁有的最大財富:那半顆本想留給爸爸媽媽吃的河神丸子。她意識到正是湯屋讓無臉男變壞的,于是她將無臉男引出,將它一共帶上電車。
無臉男在跟隨千尋時,有一個鏡頭完美的詮釋了它的本質(zhì):隨波逐流。這不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這個世間的狀態(tài)嗎?
最終,原定是本劇大BOSS的錢婆婆收留了無臉男,總算是有了個 happy ending。
40 巨嬰是如何成長的
千尋最早遇見巨嬰寶寶時,它還是一個被寵壞的小孩。它的狀態(tài)正好符合宮崎駿形容的“被層層包圍、被過度保護”。也不知“巨嬰”這一次的流行到底是不是源于這里的巨嬰寶寶,但其精神內(nèi)核是一致的。
巨嬰的性格總結(jié)起來主要是兩點:
1、只相信自己接受到的信息,堅信出門就會生??;
2、凡事以自己優(yōu)先,達不到目的就哭給你看;
宮崎駿對巨嬰的安排也非常簡單:讓他遠離湯婆婆,離開了父母,孩子就會自然得到成長。
當然,好的環(huán)境還是必須的,巨嬰跟著混的是已經(jīng)成長起來的千尋,而千尋將他們當成了朋友。
離開了湯婆婆,被變形成老鼠的巨嬰,很快就展露出新的性格:
1、樂觀有趣,它在煤炭精靈中的“劇場”表演,深受煤炭精靈喜愛;
2、找到了自己的自尊心,能自己走就自己走,不輕易接受千尋的幫助;
3、在錢婆婆體會到什么是勞動,什么是團隊合作;
當他變回原形的時候,他已經(jīng)學會了獨立思考,這便是簡縮版的孩子成長過程。
41 一模一樣的錢婆婆
錢婆婆和湯婆婆的設(shè)定,最早是一高一瘦、一胖一瘦,這樣可以做出鮮明的對比。但是制作工期實在無法支持宮崎駿再創(chuàng)造新的角色形象了,無奈之下,錢婆婆的容貌、衣裳、包括手上的戒指、身上的配飾都弄成跟湯婆婆一模一樣。
雖然在劇情上,湯婆婆和錢婆婆仍然是互相對立的雙胞胎姐妹,但這樣的改動,其實已經(jīng)讓宮崎駿的內(nèi)心想法發(fā)生了變化。
在多個場合,宮崎駿不止一次提到,錢婆婆與湯婆婆其實是一個人的兩面:當身處企業(yè)公司時(油屋),她就是嚴苛易怒的湯婆婆。而回到家(沼底)時,她又變成了善良慈祥的老人。
但這個想法已經(jīng)來不及調(diào)整到電影中,那樣勢必會引起許多畫面的改動,劇情也多出很多需要解釋的地方:這到底是人格分裂,還是什么高深的魔法造成的?
總之,錢婆婆在外形與定位上的變化,導致無臉男成為了本片的“第一男主角”,也讓有些習慣了套路的觀眾在后半句有些疑惑:怎么都不見打BOSS的最終決戰(zhàn)了?
42 白龍的遭遇
影片沒有空間解釋,白龍是為何到湯婆婆這里學習法術(shù)的,但我們不妨猜測一二。
白龍是正統(tǒng)的神仙,他的血脈純正,這點可以從他變身龍形態(tài)后,與凈化后的河神形態(tài)對比得出。
但神仙也需要根源,白龍的根源:那條叫琥珀川的河流,已經(jīng)因為人類的建設(shè)而消失了,也就是說,白龍是個無家可歸的神仙。
也許這就是白龍不惜被湯婆婆控制,也要學習強大法術(shù)的原因吧,至于習得法術(shù)后是回去做什么,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下圖中,白龍“趴”在墻上的樣子,是宮崎駿在制作會議上提出,將蛇類生物扔在墻上就會是這個樣子。
而下圖中,千尋將河神丸子喂入白龍口中的動作,則是制作組在宮崎駿的要求下,前往寵物商店,觀察人將拳頭放入大狗的嘴巴里時,是什么樣的情景。
制作組將狗的反映用攝像機拍攝下來,多番回放,才有了這一幕的畫面。
43 守護符咒與破除厄運
當后來錢婆婆提起,守護印章的符咒消失了的時候,千尋誤以為說的是這只小蟲子。她趕緊解釋,小蟲子被它踩死了。
但錢婆婆卻說,小蟲子其實是湯婆婆用來控制白龍行動的東西,只不過是河神丸子“順帶”將它一起催吐了出來。
那么,守護的符咒到底是如何消失的呢?其實就在鍋爐爺爺為千尋做的“破除厄運”的儀式中。
這個來源于日本民俗的動作,在千尋所在異世界中是具備真實法力的,這并不是一段可有可無的情節(jié),是鍋爐爺爺及時的幫助了千尋。
44 搭乘海原電鐵
在宮崎駿心里,他認為最能代表影片中的高潮段落,是千尋搭乘海原電鐵時的那一段寧靜內(nèi)容。
為此,他還在備忘錄中專門寫了一首詩,描述此時的大海:
一夜暴雨過后
連地平線也化為汪洋一片
濕地或森林 還有荒野
全都在透明的浪濤底下?lián)u曳著
揚起波浪 定時電車馳騁向前
巨大的水母和魚兒們
也來到這種地方
悠哉地搖尾翻滾著
水平線里 小鎮(zhèn)飄然浮現(xiàn) 一座夢幻的小鎮(zhèn)
那是金色的清真寺之塔
有幾個像沙粒般的東西 在上方盤旋著
沉穩(wěn)的微風 平靜的波浪聲
濕氣松弛了緊繃的心靈
今天是海洋之日
45 異世界也是個茫然的世界
有不少觀眾對電車上以及站臺上,那些透明的黑色身影表示不解,甚至有人認為這些是死人的意思,這個誤會就有點大了。
實際上,宮崎駿專門解釋過這一段如此制作的原因,他希望這趟電車之旅讓千尋意識到,盡管這個世界跟外面有些不同,但這里也有生活著的人,也有漂亮的風景,但這是他們的世界,千尋不屬于這里。
用黑色的身影制造出有些“出戲”的氣氛,正是宮崎駿的用意所在,他們不是死人,他們是這個異世界的原住民,可能是神,可能是妖,這不重要。這個世界跟外界一樣,“是個茫然的世界”,原住民們在這里茫然的生活,這種茫然用影像來表達,就是這種半透明的黑色狀態(tài)。
有了這一趟旅行,等到千尋回到外面的世界,她不會覺得這兩個世界的區(qū)別有那么大。那么,在這個異世界找到的勇氣,在外界也是可行的。
車窗外不斷飄過的招牌也在提醒著千尋,異世界也有商店。
46 禮貌的魔法燈
這個魔法燈戲份非常少,卻讓人印象深刻。
當它一蹦一跳來到千尋面前時,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樣的動作:向?qū)Ψ骄瞎獑柡谩?br>
它與千尋前面見過的妖怪都不一樣:在油屋,員工們只對客戶熱情,那是個赤裸裸的商業(yè)世界,已經(jīng)很難區(qū)分出人心真假。
而這個樸素的油燈,面對前來拜訪的客人,它的舉止就像是彬彬有禮的管家一般,這樣的見面,才是日本人最傳統(tǒng)的方式吧?
47 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不可能忘記
?錢婆婆對千尋說的,“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不可能忘記”,成為本片的經(jīng)典臺詞之一。
這句臺詞的靈感來自于宮崎駿,他在制作《千與千尋》時,回憶起許多小時候的記憶,比如小學三年級時遠足到凈水廠的事情,在制作過程中突然浮現(xiàn)在腦海中。
“每個人所形成的體驗或記憶,都已經(jīng)深植在自己的記憶深處,是一種雖然想不起卻也無法忘記的東西,它會被埋藏得很深,進而形成牢不可破的基石,里面包含著DNA的記憶或其他記憶,而它的尖端則連接在莫名其妙或讓人捉摸不著的地方。”
因此,只有跟著白龍飛在天上,看到地面的海洋時,潛藏于千尋幼時的記憶才浮現(xiàn)出來:原來自己與白龍的相遇,是因為撿鞋而落入河中,被白龍救起。(這段劇情的靈感來源于,千尋的原型千晶,在去往宮崎駿別墅度假時,不小心將運動鞋掉到河川讓眾人追著鞋子跑的畫面。)
當千尋說出“琥珀川”時,白龍的記憶也終于解封,回憶起自己的真名。
白龍的原名在日文里寫做“ニギハヤミコハクヌシ”,部份字取于日本神話人物“饒速日命”的假名“ニギハヤヒ”。饒速日命是為人熟知的“天照大神”的孫子,乘天磐船從天而降,被認為是飛行的祖神。
從白龍的真名也可以推測出,白龍的神仙血統(tǒng)是比較正統(tǒng)的。
48 千尋是如何認出父母的?
其實早在白龍帶千尋到豬圈看望父母的時候,在沒有明確指引的情況下(白龍沒有用手指),千尋就可以毫不猶豫地從成百頭豬里認出父母了。
至于千尋是如何辨認出父母的,宮崎駿卻認為這是一點都不重要的事情。在2007年的采訪中,宮崎駿提到:“經(jīng)歷了這么多事情之后,千尋就是能夠明白父母并不在里面。至于為什么會明白,因為她能明白就是所謂的人生呀,理由就是這么簡單”。
宮崎駿還借這件事談了他的電影理念:“我知道做說明會讓觀眾更加容易了解,但看電影并不是在于懂不懂,所以,我最不喜歡以條理制作而成的電影?!?br>
49 如果回頭會如何?
這是許多觀眾展開豐富想象的地方,網(wǎng)上有無數(shù)文章對此進行分析,結(jié)論不外乎幾種:千尋會永遠回不去,白龍會死、會變成石頭等等。
我不想提出第四種可能,因為這種猜測幾乎沒有意義,不過是增加談資的噱頭。
為什么就不能相信,這句話就是字面意思呢?人生是無法回頭的,這是多么淺顯易懂的道理,可能正是因為太淺顯,導致大家都忽略它?
這句話提醒著千尋,人生沒有兼得的圓滿的,要和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就必須舍棄這個世界。
50 異世界不是做夢,是真實存在的
有兩個細節(jié)支持著異世界的真實存在,第一是錢婆婆送給千尋的扎頭發(fā)的紫色發(fā)簪,被千尋帶去了現(xiàn)實世界。
而他們出去后,滿車的落葉和灰塵,也證明了這些時間的流逝的真實存在的。
這兩個細節(jié)非常重要,是宮崎駿刻意留下的。這么處理的原因,他也仔細的說過:
“我不想把那個世界的事描繪成全都是夢,因此在結(jié)尾,當她們回到現(xiàn)實世界時,車上已經(jīng)積滿了落葉,而千尋雖然自己并沒有察覺,但她卻把錢婆婆給他的發(fā)簪給保留下來。因為那是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呀。如果不是的話就未免太凄涼了。”
“千尋好不容易才遇見愿意認同她的人們,卻又不得不與他們分離。說不定只要再多待上一陣子,她就可以更加了解哇蛙男們和蛞蝓女們,就能察覺到世上既有好人也有無奈的人,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是她卻非得全部舍棄不可。這很令人難過悲傷啊。連身為制作人的我都好難過。”
51 片尾曲的故事
其實,《千與千尋》原本的主題曲是久石讓完成的歌曲《回到那一日的河川》。
《永遠常在》是作曲家木村弓與詩人覺和歌子的作品,早在之前的策劃《畫煙囪的玲》展開時,木村弓就已經(jīng)把這首曲子寄給宮崎駿了。
當《千與千尋》的制作正式展開時,宮崎駿突然想起了這首歌的兩句歌詞:“若是一切從零開始,心境反而更加充實”(有幾種翻譯版本),他反復哼唱,發(fā)覺歌詞與這部作品的劇情有不少共鳴之處。
于是,《永遠常在》就取代了《回到那一日的河川》,成為《千與千尋》的主題曲,在劇終時婉轉(zhuǎn)唱出,給觀眾留下最后的漣漪。
最后談?wù)勛约旱母邢搿?br>
我在重溫《千與千尋》時,看完了繁體豎版的《出發(fā)點》與《折返點》,也看了不少相關(guān)書籍,包括知友推薦的森見登美彥的《太陽與少女》。
我也閱讀了不少網(wǎng)上流傳的“影評”,卻發(fā)現(xiàn)有許多故作玄虛的評論,將《千與千尋》硬生生的解讀成政治電影或者其他方面。
好電影當然是允許多角度進行剖析的,但是不少評論完全脫離了電影的細節(jié),也完全不考慮制作人的本意,就開始洋洋自得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少這樣的評論,還打著“你就是沒看懂這部電影”的旗號。
這是我本次采用逐幀解讀的原因之一,文中帶有引號未說明出處的文字,皆來自于《出發(fā)點》與《折返點》。我希望盡可能的在可靠的資料中為大家呈現(xiàn)電影最本源的“初心”。
另一個原因是我自己的私心,因為太喜愛這部電影,反而無法做出恰當?shù)脑u價,那就不如借助電影的時間線,將我看到和所想,都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吧。
“ 我只希望她們能夠明白,這個世界其實是深奧悠遠又繽紛多彩的。她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有著無數(shù)的可能性,而她們每個人又正好生活在其間。因此我覺得,她們只要知道這個世界是豐富多樣的就夠了。知道她們其實擁有這個世界就夠了……。最后我要對她們說的是,’沒問題,你絕對做得來’,我真心想要傳達這個訊息,所以才制作了這部電影。
” —— 宮崎駿于2001年9月。
涵義解讀,請參閱《獻給還沒變成豬的各位:請和千尋一樣,記住自己的真名》
我是奇妙的kiki分享觀影感受,加入奇妙觀影會,請?zhí)砑游⑿牛篶yj2333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