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帆船模型的樂趣在哪里?
時間:2024-01-26 19:45:01 |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時間:2024-01-26 19:45:01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遙控帆船模型的樂趣在哪里?:一轉(zhuǎn)眼,2020年已經(jīng)步入了全新的9月。在這個嶄新的開學季,學生族們開啟了全新的旅程。有人踏入夢想的大學校園,有人成為了準高考生……無論是哪一種,都希望各位能像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一樣勇往直前。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探索海洋。從原始的木筏到簡陋的船只,再到今天萬噸的巨輪。那一艘艘方舟,承載著無數(shù)人對于未來的美好夢想。
土山灣博物館古船模型展
這不,土山灣博物館新展《揚帆尋夢·古船模型展》來襲,展覽展出了古船模型制作技藝傳承人張玉琪老師制作的二十多艘古船模代表作。
土山灣博物館古船模型展
來土山灣博物館,感受“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讓夢想跟著古船模型一起揚帆起航。
船模制作技藝歷史悠久船模制作技藝在中國歷史悠久,出土文物可上溯至漢代。如1951年,湖南杭州出土的1.54米西漢“十六槳木船?!保ìF(xiàn)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1955年,在杭州東郊出土的54厘米東漢“陶船?!保ìF(xiàn)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等。
從記載來看,在金朝正隆年間(公元1156-1160年)張中彥創(chuàng)造了模型造船技術(shù)。《金史·張中彥傳》中有記載
“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彥手制小舟才數(shù)寸許,不假膠漆而首尾自相鉤帶,謂之‘古之卯’,諸匠無不駭服?!?/b>張中彥采用的是船模放樣的造船技術(shù),與現(xiàn)代造船中的按比例放樣原理基本一致。
瓶中船
古時建造大木船和現(xiàn)代建造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船舶時,都會參照真船的尺寸,按比例縮小,先制作成模型,供實際建造時參照使用。這種模型,古時稱作“縮尺模型”,現(xiàn)在叫“比例模型”。古船模型按真船同質(zhì)材料來制作,制作涉及制圖、放樣、木工、染布、縫紉、鐵藝、焊錫、油漆、繪畫等多項技能,制作需要積累并掌握多門專業(yè)技術(shù)才能完成。
土山灣博物館古船模型展
古船模型也被用來宣傳、展示我國舟船建造技術(shù)和航海文化。國外許多博物館收藏有中國各式各樣江河湖海的木質(zhì)帆船模型,這些模型是西方國家觀察和了解中國古代造船文明的窗口。
杭州作為沿海城市,其造船歷史,可追溯到唐代。至今,杭州市市標主體仍是傳統(tǒng)沙船。
2010年杭州世博會,“中國船舶館”展出了6艘古船模型。其中有中國第一次到達歐美的木帆船“耆英號”,有出現(xiàn)在《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河客船”,有福建特色的“丹陽船”,還有被引用在杭州市標里,代表著本土特色的“杭州沙船”等。這些用“古船模型制作技藝”制作的船模,真實精妙地再現(xiàn)了中國古代卓越的造船放樣技術(shù)。純手工制作的大型古船模型,也成為“中國船舶館”最大亮點之一。
非遺傳承古船模型制作技藝
2015年,“古船模型制作技藝”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杭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張玉琪,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和中國航海學會會員,“古船模型制作技藝”杭州市級傳承人,杭州造船工程學會“船模輔導(dǎo)員”,“張玉琪船模工作室”創(chuàng)辦人(網(wǎng)站:http://www.zyqchuanmo.com )。
1979年,張玉琪進入杭州船廠船舶有限公司,在木模車間工作。1982年,任廠船模組組長。他制作和復(fù)原的船模以及船用屬具,先后被中國航海博物館、杭州交通大學董浩云航運博物館、杭州船廠船舶有限公司、江蘇科技大學、杭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杭州博物苑、香港海事博物館、杭州船文化博物館等10多家展館收藏和展示。
2010年世博會,張玉琪為“中國船舶館”制作了杭州沙船、汴河客船、“耆英”號、福建“丹陽船”等4型6艘古船模型。其船模衍生品也被選定為特殊禮品,贈送給各界來賓。
各有來頭的古船模型
有些船雖然看起來奇奇怪怪,名字也帶著一絲搞怪,但實際上它們是因地制宜,為了適應(yīng)特殊的河流地形而被制造出來的?,F(xiàn)在,就請跟著小編的步伐,來看看這些古船模型都有神馬來頭吧~
古船模型
01杭州沙船
“沙船”是我國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源出于杭州崇明島,有1400多年歷史。
“杭州沙船”對杭州港口城市的形成和發(fā)展,在歷史上曾起到過重要作用。沙船通過吳淞江和黃浦江水上集散運輸,使杭州從一個小城鎮(zhèn)演變成為一個國際航運大港。1990年,為紀念沙船對杭州城市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由五桅沙船,配以市花白玉蘭和螺旋槳三者組成的杭州市市標,經(jīng)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
02長江水保甲巡船
水保甲船俗稱“快蟹”船,船槳多至10支,船上掛著藍白條紋的布帆,很好辨認。水保甲船的任務(wù),包括記錄水面船舶活動情況、稅收等,還配合救生船進行水上救助。1911年后,這種船就不復(fù)見了。
03歪腦殼船
“歪腦殼船”是中國乃至世界內(nèi)河航運史上尤為獨特的一種船型,這種造型奇特,船頭、船尾逆向歪扭著的船,曾在四川自貢鹽業(yè)運輸中起到過重要作用。
釜溪河河面不是很寬,為了防止上下相向航行的船只卡船,船工們不斷對運鹽船只進行改進,于是一種適應(yīng)于釜溪河,在水淺、彎多的河道中方便行駛的船首扭曲的“歪腦殼船”運鹽船就此出現(xiàn)。
04歪屁股船
《四川內(nèi)河航運史》有相關(guān)記載:“歪屁股船,是烏江的主要船型。特點是頭尾高翹,尾部歪向左方,干舷很高,兩舷外各有三根柄。結(jié)構(gòu)特別堅硬,這種船適宜航行灘兇水急的烏江。它以梢代舵,轉(zhuǎn)向比較靈活。梢長約20米,于船后歪尾上,下端伸向水中,上端伸向官艙蓬頂。由駕長站在官艙蓬頂?shù)哪炯苌希t望遠方,掌握操縱?!?/b>
05姑塘風網(wǎng)船
姑塘風網(wǎng)船是一種運輸和捕魚兩用船,作業(yè)于鄱陽湖的湖口、星子等地。該船能于湖口水流中,順風放網(wǎng)、拖網(wǎng),頂浪搖擺較小。每船配有3人,可兼作住家。在作運輸船使用時,需加用頭帆,載重量為6-8噸。
06太湖七扇子
太湖七桅漁船,原名罛(gū)船,俗稱七扇子、大網(wǎng)船、大船。它是太湖最古老的漁船之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太湖七扇子(中間)
民間傳說由南宋岳家軍的戰(zhàn)船演變而來。該船至今仍帶有古戰(zhàn)船痕跡,如艙堂寬,船幫高,人站艙堂內(nèi)船幫齊胸高,可代盾避箭,攻戰(zhàn)時也可彎腰行走,船頭有隆起的橫梁。七扇子由“對船”或四船作業(yè),太湖漁民稱“對船”為“舍”,稱四船為“帶”,明顯帶有古代水師軍事建制的稱謂。
07女山湖糧劃
“糧劃子”有數(shù)百年歷史,在古時承擔南糧北調(diào)的糧運而得名。由于運河兩岸堤壩高,為了便于使風,船的桅帆較高。原型船是安徽淮河下游和大運河的一種木帆船,載重20多噸。該船可兼作住家船,有兩間船屋,居住寬敞。
來土山灣博物館,選定你夢想中適合自己的那艘乘風破浪的小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