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頑主代表人物
時間:2023-02-16 23:24:01 | 來源:營銷百科
時間:2023-02-16 23:24:01 來源:營銷百科
北京頑主代表人物:最有名氣的頑主領袖——'小混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小混蛋'周長利近40年的時間里,'小混蛋'的故事一直以一種小道消息在民間流傳。出身貧寒的'小混蛋'周長利是1968年北京最有名的頑主之一,據(jù)說被紅衛(wèi)兵亂刀扎死時,還抱著樹不愿倒下,成了當時北京頑主與紅衛(wèi)兵矛盾激化的標志人物。這個死于'文革'前期的18歲少年和他的朋友、仇人們一起,以一個主流之外的群體形象,變成了影視劇里的精彩片斷。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血色浪漫》,'小混蛋'以及他代表的由群架、幫派、血統(tǒng)、義氣構成的江湖不斷被渲染。有關'小混蛋'的死有諸多版本,可以獲得證實的是,周長利一個人被200多個紅衛(wèi)兵圍截,身陷重圍,不幸殞命。他死后,北京的頑主每人軍用的挎包里都裝一把菜刀,'見到紅衛(wèi)兵就辦!'
無論是王朔還是誰來扮演,當小混蛋唯一的一張照片出現(xiàn),還是具有強大的力量擊退那些流言蜚語。從學生證上撕下來的照片已經(jīng)殘破不堪,周長利留一點中間的劉海,那天真的笑容完全是個學生樣。妹妹周秀蘭不知道該不該公布這張照片,'有人說哥哥行俠仗義,有人說他地痞流氓,但起碼這是真人真事'。周秀蘭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周長利死了40年,依然能從各種渠道聽到有關他的消息,她的理解是,'哥哥從小就人緣好,嘴甜,他從沒為家里的事打架,都是幫朋友打完架,回來再被父親一頓揍'。周長利的朋友說,周的水性很好,在頤和園還救過落水兒童,和一統(tǒng)北京江湖的老大形象很不一樣。'電視劇里都把我哥哥描寫成冷血動物了,胡說八道。'周長利的父親傳說中是蹬三輪的,其實是第三機床廠的鍋爐工。家里6個孩子,周長利是大哥。'父親特別嚴厲,家里也窮,哥哥帶著兩個小弟弟睡。到了1966年他上初中就停課了。那時工作都是等分配的。'
周秀蘭一直以為,周長利就是紅衛(wèi)兵,但是'文革'初期的紅衛(wèi)兵主力大多由各機關大院的高干子弟組成。在'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渾蛋'的血統(tǒng)論下的影響下,青少年很快就有了明顯的階級分化。周長利的父親因建國前開過鐵匠鋪,家里被歸為資本家,一家8口住在德勝門城樓與西海之間的一個簡易樓里,鄰里關系非常好。這幢樓已經(jīng)拆除,樓前就是西海的北沿。如今,拆遷的地方被圍成了工地,也擋住了二環(huán)路的喧囂。西海的北沿被圈成了魚塘,每天都有人在這里釣魚,安靜得像公園。沿西海不遠有裝修精美、價格不菲的四合院。周長利的朋友邊作軍回憶,樓前不遠應該有臺階延伸到水里,因為他曾經(jīng)把周長利的尸體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挪下去清洗。但臺階都已經(jīng)不存在了,據(jù)釣魚人講,這里已經(jīng)修了十幾回,印象中不曾經(jīng)有臺階。周家弟弟在德勝門的煙攤也早已在80年代消失。
在周家弟妹們的記憶中,哥哥從小練武術,誰生病了都是哥哥背到醫(yī)院,還買三分錢一包的米花糖給大家分。'家里吃了上頓沒下頓,哥哥總說他已經(jīng)吃過了。'但在社會上,十六七歲的'新街口小混蛋'已經(jīng)頗有名氣。北京的頑主群體大多出自貧民,他們打群架,保護自己管轄領域的'佛爺'(小偷),和紅衛(wèi)兵勢不兩立。周長利的弟弟周長生說,母親經(jīng)常把哥哥買的食物踩在地上罵,'覺得來路不正'。盡管殺死周長利的王小點等老紅衛(wèi)兵至今還在強調(diào),'小混蛋'是小偷,他們是為民除害。但稍微一打聽就有40歲以上的老頑主說,'頑主是頑主,佛爺是佛爺,頑主怎么可能是佛爺?我們最看不起的就是佛爺,哪看見兩眼冒賊光的,我們就上去‘洗’了。佛爺都得管頑主叫爺爺,得供著'。
和那個時代所有的年輕人追求一樣,周長利只喜歡紅衛(wèi)兵的軍裝。'將校呢,塔帽,這些都是有錢也買不來的。只有高干子弟才能穿。'自認血統(tǒng)高貴的老紅衛(wèi)兵,在'破四舊'的行動中已經(jīng)樹立了權威。'我們砸爛公檢法,懲治壞人,連交通都是紅衛(wèi)兵指揮。'老紅衛(wèi)兵王小點說。而頑主既沒有渠道融入社會主流,又要在氣勢上和紅衛(wèi)兵一爭高低,扒衣服、搶帽子,成為雙方最理直氣壯的打架導火索。'那些大院子弟的特征就是,打倒一個其他人全跑了。'周長利常常打了大院的紅衛(wèi)兵,搶了衣服,就拿出軍官證和大家玩鬧:'我爸爸是軍官!哈哈哈哈!'
周長利的出名并非他自己打架兇猛。他的外號本來叫'周疤拉眼兒',因為一次'拔份',把另一幫頑主'大混蛋'打倒了,得了外號。'領頭人是不能動手的。'他身邊的二號人物邊作軍說:'他只要說一句:‘我新街口小混蛋’,報過了名,我們就往上沖。周長利善于策劃和組織,有幾次在公園里以少勝多的經(jīng)歷,名氣就越叫越響。就是月壇一戰(zhàn)把他捧出來了。那次我們?nèi)齻€人突圍,來一個用蘇式武裝帶打翻一個,七八十人沒攔住。還有紫竹院,小混蛋帶著10個兄弟,碰上了80多個紅衛(wèi)兵,都是騎錳鋼自行車來的,180塊錢一輛,憑票買,那時就好比現(xiàn)在的寶馬。紅衛(wèi)兵前面掛著鋼絲鎖,一邊晃鋼絲鎖,一邊說我們的武裝帶過時了。我們的人掄著棒子就上去,他們一打就跑,小混蛋說:‘搶車!’我們騎了11輛自行車風風光光回去了。'
頑主們的裝束和紅衛(wèi)兵一模一樣,走在路上很難分辨,互相經(jīng)常要'盤盤道'。在中山公園,來自部委大院的紅衛(wèi)兵問周長利:'你哪部的?'周上去就打'什么部的,裝你丫的。'頑主則問:'你哪兒的?'要是回答在某地域活動就要報幾個人名,報對了就可以放過。
'憑什么紅衛(wèi)兵就能亂打人?看電影就要坐前排?'1967年到1968年,北京的頑主幫派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當時北京叫四角城,東城、西城、崇文、宣武,除此都是城外。''南北城'的概念是泛指西單以南和西單以北。'貴賓樓對面的政協(xié)俱樂部是他們‘東糾’的指揮部。當時北京的江湖勢力有東華門的小姚子、北京站的磚頭會(就是用茶葉包兒裹著磚頭,打仗的時候用磚頭做武器)、棒子隊(報紙裹著搟面杖),東四的鐵片兒、獵狗為首,達志橋的菜刀隊。'
小混蛋并不是北京城最能呼風喚雨的頑主。他所轄區(qū)域雖然僅限于新街口與德勝門之間的約兩三平方公里的區(qū)域,但德勝門一帶沿后海當時是平民聚居區(qū),而且又離政治中心中南海,交游廣泛的小混蛋是為大家所公認的頑主中最厲害的角色。
1966年夏,幾名頑主中有頭臉的人物趁亂從新疆、寧夏、青?;亓鞅本?,齊聚西城平安里大影壁后面的一個小酒館,檢討北京頑主被連鍋端掉的經(jīng)驗教訓,擬定了四條玩的規(guī)則。當時,一個人用包排叉的黃草紙把這四條道規(guī)紀錄了下來。1。不欺負好學生;2。茬架不許追到家里去,不報復傷害家人;3。佛爺跳槽必須經(jīng)過玩主。4。不抬人(抬人:北京方言--出賣朋友。全世界黑道共同的緘默原則)。盜亦有道,這幾條為后來周長利一統(tǒng)南北城奠定了共同的行為道德基礎。記得當時還討論了一個案例。新街口一個叫小狐貍的因為抬人,被幾個道上人報復,找到他的家里去,給了幾刀,幾乎斃命。那么,抬人是否應受到無界限的報復?討論的結果是,家門里面安全是更高原則,無論如何,不得逾越。周長利當時對這條原則還有一個他的解釋。他說,你可以堵在他的家門外邊,等著他出來。但是,如果他的家長出來轟你,你必須走開。
關于佛爺跳槽必須在玩主之間解決的規(guī)則,目的是保護生產(chǎn)力,防止出現(xiàn)一仆事二主的情況發(fā)生。否則,佛爺在壓力下極易鋌而走險,明知不可為而強為,風險加大。當時就有西外的一位神佛為逃避幾位惹不起的哥哥的追索,自動往里面折的事情發(fā)生。好學生,就是不玩的人。不得侵害騷擾圈外人,是最高原則。
頑主和老紅衛(wèi)兵的第一戰(zhàn),西單鬧市,1967年6月文革時期,北京頑主歷史的回顧之一:
1967年夏天,紅衛(wèi)兵運動陷入低潮。文革初期聲名赫赫的以干部子弟為骨干的老紅衛(wèi)兵在連遭最高權力中心的愚弄、壓制甚至鎮(zhèn)壓后,轉(zhuǎn)入針對'極左路線'和'四人幫'的秘密政治斗爭。從這年的一月份起,每天都有幾千甚至上萬的'黃軍裝'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像沒頭的群氓,發(fā)泄憤怒,傳布消息,從黎明到黃昏,經(jīng)日不散。而經(jīng)過66年流血八月的殘酷打擊的頑主們,休養(yǎng)生息,并開始復蘇。這時,他們基本上以地域為界,以有名望的頑主為核心,自發(fā)組成后來的一個個'碼頭',并開始了彼此之間的兼并和沖突。當時以德勝門為中心的北城地區(qū)碼頭密集,加之歷史恩怨,沖突尤為劇烈。在這一狹窄的地區(qū),就有德內(nèi)、德外、后海、什剎海幾個大的幫派。如果加上周邊的新街口、西直門、太平湖、外館和地安門等,可謂群雄并立。由于老紅衛(wèi)兵打流氓運動的余威尚在,頑主方面羽翼未豐、群龍無首,在那個夏天之前,雙方基本相安無事,各玩各的。而周長利家住德勝門左近,他那時還沒有聚集起自己的基干力量,甚至在在家門口也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他那時還不被人稱作'小混蛋',而是另一個帶有侮辱性字眼的外號。當年,邊亞軍、四橫豎等人與周長利初識,每天都到遠離德勝門的錦什仿街的一個朋友家聚齊,而他們跟著周長利學打架,則是從德勝門腳下,逐步擴展地盤、收編隊伍開始的。周長利在全市頑主中樹立威望,并一統(tǒng)江湖,則是從與老紅衛(wèi)兵的第一戰(zhàn)開始的。那時,頑主們對老紅衛(wèi)兵又怕又恨,過去的那個'紅八月',人人都有一本血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