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9 13:38:02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2-19 13:38:02 來源:電子商務
【編者按】本文作者@李建忠JZ 。作者陳述,其實無論中外,隸數互聯網史上的偉大公司,無不是把鏈接做到極致的公司。
Google搜索引擎核心PageRank做的是page之間的鏈接,Amazon創(chuàng)造的是people和product之間的鏈接,Facebook社交網絡做的是people之間的鏈接,Apple開創(chuàng)了隨時隨地的移動鏈接……
鏈接對于產品來說,不是簡單的“有或者無”的問題,鏈接還存在質量上的差異。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讓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中國的PC軟件歷史。了解中國軟件行業(yè)的朋友應該對下面這些軟件耳熟能詳:網絡螞蟻,Winamp,RealPlayer, ACDsee,超級解霸,瑞星殺毒, Winzip,QQ…….除了QQ之外,其他的軟件現在都幾近消失,或者式微到可以忽略不計。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用戶需求不再?這個并不能說通。實際上,大家會發(fā)現它們大多都有同類軟件活躍在當下:迅雷、PPTV、美圖秀秀、暴風影音、360等。拋開運營、管理、創(chuàng)始人等因素,到底有什么樣的產品因素導致這些軟件式微?
如果將它們與其強大的后繼者做對比,我們會發(fā)現這些式微的軟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鏈接的缺失,或低質量。
就拿最近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風生水起、估值上億美金的幾家App軟件公司:Instagram, Evernote, FlipBoard, Path, DrawSomthing等來說,我相信很多朋友看了它們的軟件功能都會有疑問“不就一些寫寫畫畫嘛,這種軟件也值這個價?” 但如果你從另一個角度,即鏈接的角度來看,這些無不是創(chuàng)造了豐富、迅速、高強度的鏈接。我不敢說鏈接是一個App成功的充分條件,但鏈接絕對是一個App成功的必要條件。
鏈接,在Web范疇里來自于HyperLink這個詞。自從Web相對傳統軟件取得壓倒性優(yōu)勢后——其實Web的壓倒性優(yōu)勢正是鏈接的勝利,人們發(fā)現傳統軟件雖然沒有HyperLink這種特定的形式,但客戶端軟件與服務器,客戶端軟件之間,服務器軟件之間的每一次通信過程實際上都是一次鏈接過程。
要很好地理解鏈接的力量,我們需要建立對鏈接質量的一些評價維度,以下是我個人的總結:
1. 鏈接的數量
這是評估一個軟件產品、或軟件形態(tài)最基礎的標準,比如:對于Facebook,QQ這樣的社交產品,或者Google搜索引擎,其中處理的鏈接數量是冪指數級的(在理論的極值上,n個用戶、或n個網頁之間可以創(chuàng)造的鏈接數量是n!)。而很多普通的軟件產品所處理的鏈接數量是零,或者很少(例如我們常用的winrar、各種記事本、優(yōu)化大師等工具軟件)——這樣數量稀有的鏈接,甭管用戶量有多大,軟件產品的價值注定是不高的。
2. 鏈接的速度
表面來看,只要是互聯網上的鏈接,基本都是光速(光纖作為傳播介質)。但如果深究下來(特別考慮到一次往返鏈接反饋),不同產品鏈接的速度其實是不一樣的。比如Email鏈接的速度,就不如QQ的鏈接速度(用戶A寫Email給用戶B,B反饋回來,這樣一次往返鏈接少則幾天,多則上月,嚴重遲滯了光速。而QQ一次往返對話完全以光速運行)。博客的鏈接速度,就不如微博的鏈接速度(寫一篇博客得到的反饋,和微博得到的反饋,速度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為什么Email的價值遠遠不如IM,博客的價值遠遠不如微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人類的眼睛天然是光速的,只有光速的鏈接才能與之匹配。
3. 鏈接的頻度
頻度是單位時間里,鏈接的次數。有些軟件一個月鏈接不了幾次(例如早期的Windows Phone 6.0 系統軟件),有些軟件一天產生的鏈接就不計其數(例如iPhone系統軟件:iMessage, iTunes Store, App Store, Podcast Store……)。高頻的鏈接,有絕對的產品優(yōu)勢。
4. 鏈接的精度
鏈接是粗糙的?還是精準的?差別很大。Web的URL的精準定位使得Web鏈接擁有極高的精準度,這也是目前來看絕大多數Web網站比客戶端軟件或App更為成功的原因——你很難想象手機App的購物應用,能夠創(chuàng)造出比taobao.com 或360buy.com這些網站更大的交易額。你看到一個好的商品,在Web上可以將URL直接復制、粘貼到微博或QQ里面,發(fā)給朋友。但想推薦一個App里面的商品,目前很難。
其實,目前的搜索、廣告等PC互聯網商業(yè)模式在Mobile上不靈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移動App缺乏鏈接的精準度”,只有有了精準的鏈接,搜索、廣告等這些生態(tài)環(huán)境才能得以大規(guī)模建立。
精準的鏈接標準是我認為下一代移動互聯網App在技術架構上要努力解決的問題——類似用REST的架構方式,來將App的狀態(tài)隔離成一個個精準的單位頁面,然后加上一個穩(wěn)定的地址表示。這個必須由Apple、Google、Microsoft這幾個大的平臺級玩家坐下來建立像Web的URL一樣的統一標準,在小圈子里玩是沒有意義的。當然另外一個可能性是,這些大的平臺級玩家吵得不可開交,最后在移動App上建立不起來像 Web的URL那樣精準的鏈接標準。
5. 鏈接的強度
鏈接是有強弱的,有些弱鏈接,發(fā)出去沒有回饋。但強鏈接就要更高一籌。 LinkedIn所創(chuàng)造的鏈接,相對于Facebook創(chuàng)造的鏈接,其強弱絕對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LinkedIn的價值與Facebook價值差別巨大的原因所在。
6. 鏈接的向度
鏈接有單向、雙向區(qū)分,單向的鏈接(例如Yahoo等門戶主導的Web 1.0時代),肯定不如雙向的鏈接(例如,博客、論壇、社交網絡等主導的Web 2.0時代)。
7. 鏈接的切合度
有些產品也試圖創(chuàng)造大量的鏈接,但這些鏈接與它們主功能的切合度很低,是“搭售品”,所以價值聊聊,成就不了偉大產品。例如:金山電池醫(yī)生搭載了所謂的“裝機必備”,“下載排行”這些鏈接元素,但這種在主功能(電池維護保養(yǎng))之外搭售創(chuàng)造鏈接的做法,注定了鏈接的質量不可能高。真正高質量的鏈接必須與產品的主功能高度切合。
8. 鏈接的傳播力
不同的鏈接,傳播力是不一樣的。有些鏈接,只能從A傳播到B;但有些鏈接,就能創(chuàng)造從A到B、再到C、再到D…..這樣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鏈式傳播。例如,微博的鏈式傳播,其威力要遠遠大于天涯、Discuz等論壇的聚合傳播,這是因為社交網絡的鏈接天然具有鏈式傳播能力——注意這里說的是鏈接的產品特征,不是鏈接承載的信息內容,雖然然不同內容興趣點傳播起來肯定效果不同。
當然以上鏈接的8個維度只是個人的產品經驗和思考總結,不一定全面,歡迎朋友們互相補充、互相學習。
有了這8個評價鏈接的維度,在規(guī)劃產品或者定位產品時,就可以從鏈接的角度看產品,它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分析這個產品的成長空間,比如:類似萬年歷,電池醫(yī)生,手電這類應用,有時候單看產品,裝機量巨大,有些人就興奮的不得了。但是這些產品里面幾乎沒有鏈接,或者即便有,鏈接的質量也很低,這就注定了這些產品不可能成長為偉大的產品。
為什么鏈接如此重要?本質上,互聯網上的每一次鏈接行為,背后都是“一個人的需求、愿望、情感的表達”。它的大小、強弱、快慢就是“人的需求、愿望、情感”的大小、強弱、快慢。
鏈接之于軟件,就像神經之于身體,交通之于城市,江河湖海之于地球。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沒有鏈接,死水一潭。有了豐富茂盛的鏈接,就有了生生不息,不斷繁衍的生機。
所以,對于做軟件產品、特別是移動App產品的朋友,我最大的建議就是:挖空心思地創(chuàng)造鏈接,提升鏈接的速度、頻度、強度、向度,那么很快你就會發(fā)現你的軟件產品將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那樣的軟件才叫互聯網軟件!
我對自己目前的產品做得產品就有一條鐵律:堅決不做沒有鏈接的產品。沒有鏈接的軟件,是沒有生命力的。
原文:
關鍵詞: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