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4 21:45:02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2-24 21:45:02 來源:電子商務
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做電子商務或社會化網(wǎng)絡的,呵呵,還真不是,而且完全不搭邊。我是做商業(yè)產(chǎn)品的,做的是平臺項目,性質偏向于整合和貫通。所以常羨慕做用戶產(chǎn)品的同學,能更多的關注用戶體驗、交互設計,有機會使用自己設計的產(chǎn)品,可以聽到周圍最真實的反饋。商業(yè)產(chǎn)品則功利和直接許多,關注的也不大相同,今天就簡單的說說工作體會吧。
1. 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商業(yè)產(chǎn)品的目標很明確,要么幫公司賺錢,要么幫公司省錢,或者更快更好地賺錢省錢。賺錢的點其實就那么一兩個,其他的多是輔助,做的再酷再炫,當客戶發(fā)現(xiàn)你是想要他掏荷包的時候,會一下子謹慎起來。許多我們覺得挺不錯的東西,客戶第一反應卻是“你又在干嘛啊?我不要這個,我就要以前那個。土是土點,圖個安心。”偏偏這種情況還特常見。
另一種呢是信心滿滿都打算上線了,一線人員看了看說“這個不錯,但能內(nèi)部用嗎,先不開放給客戶。我擔心他們看到這個,會有疑問,可能會影響XX,也會增大我們的工作量。”你一聽傻了眼,但沒辦法,步子大了會扯著蛋。
這還不包括什么時機問題啊,推廣成本啊,法律風險啊,等等,都得考慮。本來做了一個蛋糕,滿心歡喜地想要端上臺,結果最后只剩下餅底,還不一定有人吃。
所以,規(guī)劃是美好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許多的變動和刪改始料未及,又不得不做,產(chǎn)品總是越做越小。
友情提示:有機會了,先占坑,其他的可以慢慢來,如果需要砍功能,也千萬別手軟。精心打造的結果,往往是被其他產(chǎn)品搶了先,于是面臨胎死腹中,舉步維艱。如果鑫爺看到這段,應該會特無力。
2. 不只是有用戶體驗
我們會更關注客戶,而非用戶。用戶有另一幫人去考慮。
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收入的上漲通常會帶來用戶體驗的下降。因為收入的絕大部分來源是廣告。喜歡看廣告的人不多,不過像Amazon那樣,廣告版kindle能便宜25刀,估計能忍的就多起來了。
之前聽某位同事這么說:“客戶來我們這兒是為了賺錢,只要你能讓他賺到錢,再難用他都會來。多幾個操作步驟,說不定還會多花點時間研究呢。等哪天他真虧了,你設計得再漂亮再好用,客戶也不會來的。”
就這么個理。
所以商業(yè)產(chǎn)品經(jīng)理會更“功利”,更關心營收和商業(yè)模式。要讓客戶賺錢,我們也能賺錢,本身就不容易。先做到能用,再是易用,最后才考慮交互設計、用戶體驗。不是不提倡UCD,有時真的力不從心。KPI你傷不起啊。
3. 客戶很實際,酷炫的東西不一定好賣,功能多而全的也不一定受歡迎
因我屬于研發(fā)團隊,和RD的接觸會多些。
許多工程師在技術上都有所信仰。前端開發(fā)者希望能有酷炫的展示效果,就像google doodle那樣。后端的沉迷于構建高效靈活的架構,最關注的是性能問題。最重要的,他們認為客戶和他們想的一樣。
這幾天我反復在和同事們說,“要明確核心功能才能活下去,什么都有的大雜燴只會讓新產(chǎn)品死得更快。”
這點上,用戶產(chǎn)品也一樣。在推出新概念新產(chǎn)品時,最好建立起“做某件事”和“網(wǎng)站”之間的關聯(lián),就像“找工作上智聯(lián),買機票上去哪兒,看餐廳信息去大眾點評”這樣,試圖潛移默化地影響用戶的使用習慣。最初一定是目標明確地攻堅這塊陣地,它以后會成為你的立足點,等到用戶形成了“我要做這件事可以上這個網(wǎng)站”的條件反射后,再擴張也不遲。
有人會說“這樣不是等于給網(wǎng)站貼了個標簽嗎?再做其他的也難以擺脫這個屬性了。”
嗯,我不這么看。
舉個例子,當當最開始賣書,現(xiàn)在也賣百貨,我不能武斷地說百貨利潤一定不及圖書業(yè)務,但主動登陸當當并產(chǎn)生購買行為的,絕大多數(shù)的購物車里都會有書吧。能讓用戶不定期的主動登陸,對網(wǎng)站來說已是質變。另外,書籍圈定的那部分用戶群并不只有買書的需求,他會在買書的同時順道買些其他商品(一次買齊所有東西是很多人的共有想法),逐漸的,用戶會開始了解原來當當?shù)陌儇浺埠荦R全,這會是一個挺長的過程,畢竟,淘寶占有了太多的購物流量。只要當當能穩(wěn)住圖書市場的占有率,其他部分的利潤增長還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當當最初同時推出了圖書+百貨,會比現(xiàn)在的局面好嗎?敢大膽宣布停止投放百度廣告嗎?有信心讓廣大顧客直接登錄當當嗎?我的答案都是“NO”,我就覺得功能明確、目標客戶明確最好啦。
RD們總喜歡吸引眼球的、功能強大的產(chǎn)品,能搞定所有操作,客戶真這么想嗎?他是來投廣告的,他希望有更高的回報率,你告訴他如何玩轉這些商業(yè)產(chǎn)品,還不如告訴他哪里有商機,哪里能賺錢,能最容易的賺到錢。產(chǎn)品是工具,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路徑,絕不是最終。這點千萬別弄混了。
不信,你可以問問,有的客戶甚至希望什么都不管,就坐在家里等著數(shù)錢呢。大約有80%的客戶既不愿意花心思也不愿意多掏錢,這是商業(yè)產(chǎn)品挺無奈的地方。
付費客戶不比普通網(wǎng)民,他有明確的需求和期望值,你要做的是滿足這個需求,如果能比他期望的還好一點,就已經(jīng)成功了。
4. 最好能講一個故事
和上一條頗有相似之處,都是為了讓客戶記住你,這對增值產(chǎn)品尤為重要。和老大匯報,和一線介紹的時候也挺好用,方法可以參見《演說之禪》這本書。“把各種想法寫在相當于故事板的筆記本上,然后再用ppt設計出結構和布局。”
用一句話描述產(chǎn)品的定位和核心功能,很多PM都會這么做,但你有沒有試著構建一個情境,能讓人在漫無目的時想起你?哎~其實這塊我完全沒有成功的經(jīng)驗,以下部分純屬YY。
前幾天和男友聊到新有啊,即有啊生活。如下是百度的推廣圖片:
看了之后,我搖搖頭說不靠譜。生活是個太寬泛的概念,“找到生活所求”更像是種理想或服務宗旨,沒有傳達出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幫助的實質信息??船F(xiàn)在的首頁,試圖在“婚嫁、母嬰、家庭服務,教育培訓”等部分有所作為。
因為想要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婚嫁、母嬰、家庭服務等相關內(nèi)容,現(xiàn)在多半以一些女性論壇或生活論壇子版塊的形式存在著,好像沒什么大的匯總的信息渠道。大家都知道這部分的利潤大,做的人為什么不多呢?因為市場太過細分了,大多數(shù)人也就結一次婚,生一個娃,而且只會在當下那一段很關注這些信息,難以造就忠實的用戶群體,這對網(wǎng)站而言是很致命的事情。
回到我的“講一個故事”的粗略想法:在不改變網(wǎng)站大致內(nèi)容的前提下,設計一條關于生活的主線,如:
婚禮——蜜月——孕期——Baby——學齡教育——讀書
摒棄“找到所求”這樣的概念,將生活牌打得更漂亮?,F(xiàn)在的格局是以女性為目標群體的,為什么不變成以小家為目標呢。
扮演好“有啊始終在你身邊,做你的貼心顧問”這樣的角色,給予確切的有幫助的服務信息,一開始囊括的內(nèi)容不要那么大,而是能極好地滿足最先圈定的一部分客戶,讓他們能留下來,再和他們一起成長。不用太心急,也別好高騖遠。有啊已經(jīng)失敗過一次了,如果還不能抱著創(chuàng)業(yè)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姿態(tài),前景不容樂觀。
寫到這想到了一個詞,“慢公司”,想到了豆瓣。豆瓣以影音書籍作為切入點,贏得了黏性極高的用戶和良好的口碑。沒有很多網(wǎng)站的爆紅,也沒有那樣的曇花一現(xiàn)。它一直堅持著一點點地擴大,不緊不慢。更難得的是核心用戶對它的傾心和包容,允許試錯。很開心看到阿爾法城改版的消息,什么時候豆瓣說也去改了吧。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了。
可能自己是不適合做商業(yè)產(chǎn)品的,舉的例子也不倫不類。讀書的時候學經(jīng)濟學,畢業(yè)后也有進金融行業(yè)的機會,可惜發(fā)現(xiàn)自己對錢毫無感覺也沒興趣,那段時間我貌似沉迷在試用各類手機軟件中……
文章作者:wangxuntian
文章來源-
關鍵詞:產(chǎn)品,商業(yè),體會,功能,歡迎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億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許可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