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00149)復習資料
時間:2023-03-18 15:22:02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3-18 15:22:02 來源:電子商務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1.各國進行貨物貿易一般計算離岸價(FOB)計算出口額,到岸價(CIF)計算進口額,因此世界貨物出口額總是小于進口額
2.國際貿易額是指世界出口總額
3.總貿易體系是以貨物通過國境作為統(tǒng)計進出口貨物的標準
專門貿易體系以貨物經過結關作為統(tǒng)計進出口貨物標準
4.①貨物消費國、生產國直接買賣貨物的行為,稱為直接貿易
②轉口貿易也稱中轉貿易。貨物消費國與貨物生產國通過第三國進行的貿易活動
③過境貿易。是指別國出口貨物通過本國國境未經任何加工
5.對外貿易按商品形式與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
6.聯合國國際標準把國際貨物分為10類
(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1)飲料及煙類(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4)動植物油脂及蠟(5)未列名化學品及有關產品(6)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7)機械及運輸設備(8)雜項制品(9)沒有分類的其他商品(0~4是初級產品,5~8是制成品)
7.服務貿易的四種形式:①跨界供應(如國際長途電話服務)②境外消費(如國際旅游)③商業(yè)存在(如銀行或保險公司向當地消費者提供服務)④自然人流動(如藝人演出)
第二章
1.國際分工是指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
2.世界市場形成的標志
①多邊貿易與支付體系的形成
②國際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貨幣的形成
③形成比較完備的世界市場運作機制
④商品種類的多樣化和大宗貿易的增長
3.運輸網絡是由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陸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共同組成
第三節(jié)
1.世界市場價格的種類
①世界自由市場價格(供需關系)
②世界“封閉市場”價格
(1)調撥價格
(2)壟斷價格
(3)區(qū)域性經濟貿易集團內的價格
(4)國際商品協定下的協定價格
2.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高漲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1.對外貿易政策包含的基本因素
①政策主體(一般是各國政府)
②政策客體或政策對象
③政策目標
④政策內容
⑤政策手段
2.對外貿易政策的基本類型
①自由貿易政策
②保護貿易政策
第二節(jié)
1.早期重商主義的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
2.晚期重商主義是英國的托馬斯·孟
第四章
1.關稅是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所設置的海關向進出口商征收的一種稅
2.按照征收對象或商品流向:①進口稅②出口稅③過境關稅
3.按照征稅的目的,關稅可分為:①財政關稅②保護關稅
4.按照差別待遇和特定的實施情況,關稅可分為:①進口附加稅②差價稅③特惠稅④普惠稅(原則是普遍的、非歧視的、非互惠的)
5.按照征收的一般方法或征稅標準分類,關稅可分為①從量稅(以進口商品的重量、數量、容量、長度和面積等計量單位為標準征稅)②從價稅(以價格為標準記一定比例的關稅,從價稅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采取的)③復合稅(即在從價稅的基礎上增加或減少一個從量稅)④選擇稅⑤技術性關稅
6.海關稅則國際貿易
①海關稅則,又稱關稅稅則,海關稅是關稅政策的具體表現。關稅稅表包括(稅則,貨物分類目錄,稅率)
②海關稅則主要可分為單式稅則,復式稅則,自主稅則,協定稅則
第二節(jié)
1.非關稅措施是指除關稅以外一切限制進口的措施
2.中國目前主要使用的非關稅措施包括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進口限量登記
3.非關稅措施的主要種類
①進口配置額
②自動出口配額制
③進口許可證
④外匯管制
⑤進出口國家壟斷
⑥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
⑦國內稅
⑧進口最低限價制和禁止進口
⑨進口押金制
⑩海關估價制
(11)進口商品征稅的歸類
(12)技術性貿易措施
第三節(jié)
1.出口信貸是一個國家為增強商品的競爭能力,擴大本國商品出口,通過給予利息補貼并提供信貸擔保的方法,鼓勵本國銀行對本國出口廠商或國外進口廠商提供低利貸款。
分為:賣方信貸,買方信貸
2.出口信貸的主要特點
①信貸發(fā)放以貨物出口為基礎
②貸款利率較低
③出口信貸的貸款金額,通常只占買賣合同金額的85左右,其余10到15由廠商先行支付
④出口信貸發(fā)放與出口信貸保險相結合
⑤出口信貸是政府促進出口的手段
3.出口信貸國家擔保機制
①擔保項目與金額(政治風險,經濟風險)
②擔保對象(對出口廠商的擔保,對銀行的直接 擔保)
③擔保期限與費用
4.出口補貼
①直接補貼
②間接補貼
5.商品傾銷
①偶然性傾銷
②間歇性或掠奪性傾銷
③長期性傾銷
6.外匯傾銷的條件
①貨幣貶值的程度大于國內物價上漲的程度
②其他國家不實行同等程度的貨幣貶值和采取其他報復性措施
7.促進出口的行政組織措施
①設立專門機構或組織
②組織貿易中心和貿易展覽會
③組織貿易代表團出訪和接待來訪
④組織出口商的評獎活動
8.經濟特區(qū)措施
1.①自由港(自由口岸)②自由貿易區(qū)(對外貿易區(qū)、自由區(qū)、工商業(yè)自由貿易區(qū))
2.保稅區(qū)
3.出口加工區(qū)
第5章
1.貿易條約與協定一般由序言、正文和結尾三個部分組成
2.最惠國待遇的定義:締約方一方現在和將來給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權,優(yōu)惠和豁免,也同樣給予締約方對方
3國民待遇條款:一國給予其他締約方的公民、船舶、企業(yè)的權利和優(yōu)惠。不應低于本國公民、船舶和企業(yè)享有的權利和優(yōu)惠
4.互惠待遇條款
第二節(jié)
1通商航海條約是全面規(guī)定兩國間經濟貿易關系的條約,其內容比較廣泛,常涉及締約國之間經濟貿易關系的各方面(通常以國家元首簽訂)
2.支付協定是兩國間關于貿易和其他方面?zhèn)鶛?、債務結算辦法的書面協議(外匯管制的產物)
第三節(jié)
1.國際商品協定是某項初級產品的主要生產國與消費國為穩(wěn)定該項商品價格和保證供銷等目的簽訂的政府間多邊貿易協定
第6章
1.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劃分為六種形式:①優(yōu)惠貿易安排②自由貿易區(qū)③關稅同盟④共同市場⑤經濟與貨幣聯盟⑥政治聯盟
2.完全形態(tài)的關稅同盟應具備三個條件:①完全取消參加方間的關稅②對非成員方的進口設置統(tǒng)一的關稅③通過協商的方式在成員之間分配關稅收入
3.關稅同盟的靜態(tài)效應:①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②貿易轉移效應③貿易擴大效應
4.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內容
①宗旨②職能③組織機構(締約方全體(最高決策機構),代表理事會,委員會)
④關稅與貿易協定的基本原則:(1)非歧視原則,最重要的原則(2)關稅保護和關稅減讓原則(3)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4)公平競爭原則(5)豁免與緊急行動原則(6)磋商調解原則(7)發(fā)展中國家特殊優(yōu)惠待遇原則(8)貿易政策法規(guī)在全國統(tǒng)一實施和透明原則
第8章
1.貿易術語的重要性
①確定交貨點
②確定風險轉移點
③確定費用劃分點和辦理有關手續(xù)的責任
④確定商品的價格構成因素
1.FOB(上船后轉移風險)
①.FOB Liner Terms(FOB班輪條件)即裝船費用由船方或買方承擔
②FOB Under Tackle(FOB吊鉤下交貨) 賣方負擔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處的費用
③FOB Stowed (FOB理倉費在內)賣方負責裝入船艙并承擔費用
④FOB stowed and Trimmed(FOBST)指賣方承擔理倉費和平倉費
2.CFR(交付后轉移風險,賣方付運費)
①CFR Liner Terms(班輪)船方和賣方承擔卸貨費
②CFR Landed(卸到岸上)賣方承擔卸貨費
③CFR Under Ship Tackle(吊鉤下交貨)賣方負責將貨物從船舶吊起到碼頭上的費用
④CFREX ship Hold(艙底交貨)貨物運到目的港后,買方自己開倉,并承擔運到岸上的費用
3.FAS(船邊交貨)
4.EXW(直接到生產地取貨)賣家風險最小的術語
5.FCA=FOB(區(qū)別是FOB只能海上運輸等)
6.CPT=CFR(同上)CIF=CIP
7.DAP是賣方送到買方那DDP(賣方承擔責任最大的術語)
P195貿易術語間的換算
第9章
1.憑規(guī)格買賣
商品規(guī)格是指一些足以反映商品質量的主要指標,如化學成分、含量、純度、性能、容量、長短、粗細
2.憑等級購買
指同類商品,按其規(guī)格上的差異,分為品質優(yōu)劣各不相同的若干等級
3.憑標準買賣
將商品的規(guī)格和等級標準化
4.憑說明書和圖樣買賣
機器電器和儀表等技術密集型產品
5.憑商標或牌號買賣
商標是指生產者或商號用來說明其所生產或出售的商品標志,它可由一個或幾個具有特殊的單詞,字母,數字,圖片組成
6.憑產地名稱買賣
因自然條件影響,地方特色等
7.公差條款:是指工業(yè)制成品由于科技水平或生產水平所限而產生的公認誤差
品質機動幅度是指某些初級產品,由于賣方所交貨物的品質難以完全與合同規(guī)定的品質相符
8.計量單位
①按重量計算(是目前國際貿易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計量方法,大宗農副產品,礦產品以及一部分工業(yè)制成品)
②按個數計算(大多數工業(yè)制成品,尤其是日用消費品,輕工業(yè)品,常見的有件、雙、套、打)
③按長度計算(金屬繩索、布匹、綢緞等類商品的買賣,常見計量單位有米、英尺、碼等)
④按面積計算(玻璃板,地毯,皮革等習慣于面積作為計量方法)
⑤按體積計算(木材,天然氣等)
⑥按容積計算(公升,加侖,浦式耳)
9.重量的計算方法
①毛重是指商品本身的重量加包裝重量
②凈重是指商品本身的實際重量
③公量(干量+標準含水量)
④理論重量
⑤法定重量和實物凈重
第四節(jié)
1.運輸包裝,又稱大包裝,其主要作用于保護商品,防止在儲存,運輸和裝卸過程中發(fā)生貨損
2.銷售包裝,又稱內包裝或小包裝,它是直接接觸商品,并隨商品進入零售網點與消費者見面的包裝
3.中性包裝,指既不標明生產國別、地名和廠商名稱,也不標明商標或品牌的包裝
4.定牌生產,是指賣方按照買方的要求,在其出售商品或包裝上標明買方指定的商標或牌號
5.運輸標志
①主要標志,即是通常所說的“嘜頭”,多數以簡單的文字或代號組成,其中的字母可以是發(fā)貨人名稱或買方名稱的縮寫或代號
②目的地標志
③原產地標志
④體積和重量標志
⑤件號標志
6.指示性標志(注意標志)
7.警告性標志
8.合同中的包裝條款
①對包裝的要求應當明確具體
②應訂明包裝費用由何方負擔
③明確何方提供運輸標志
第十章
第二節(jié)
1.滯期費是指由于非船東原因,承租人未能在租船合同中約定的裝卸時間內將貨物全部裝完或卸完,因此產生船期延誤,向船東支付費用
2.速遣費是指承租人在合約的時間前裝卸完畢,得到的獎勵
第三節(jié)
1.海運提單簡稱提單,是由船長或船公司或其代理人簽發(fā),證明已收到特定貨物,允許貨物運到特定目的地并交付給收貨人的憑證
2.根據貨物是否已裝船,可分為已裝船提單和備運提單
3.根據有無批注條款,可分為清潔提單和不清潔提單
4.根據提單的不同抬頭??煞譃橛浢釂危挥浢釂魏椭甘咎釂?br>
5.按運輸方式分,有直達提單、轉船提單和聯運提單
十一章
1.保險的特征
①經濟性
②商品性
③互助性
④契約性
2.保險種類
①財產保險(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屬于財產保險)
②人身保險
③責任保險
④信用保證保險
3.保險的基本原則
①最大誠信原則
②補償原則
③代位追償原則
④可保利益原則
⑤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第二節(jié)
1.海運保險是各類保險中發(fā)展最早的一種
(1)海上風險大致如下:①自然災害(如惡劣氣候,雷電,海嘯,地震,洪水和火山爆發(fā)等事件)
②意外事故(如船舶擱淺,觸礁,沉沒,互撞,爆炸,火災等類似事故)
(2)外來風險
①一般外來風險(偷竊,提貨不著,短量,受潮,包裝破裂等)
②特殊外來風險(戰(zhàn)爭風險,罷工風險)
2.保障損失
(1)全部損失
①推定全損
②實際全損
(2)部分損失
①共同海損4
②單獨海損
3.基本險別
①平安險
②水漬險
③一切險
平安險的責任范圍最小,一切險的責任范圍最大
3.附加險
①一般附加險
②特殊附加險(戰(zhàn)爭險,罷工險)
③特別附加險
4.保險單據
①保險單俗稱大保單,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訂立的正式保險合同的書面憑證
②保險憑證俗稱小保單,保險人給被保險人的證明合同已經生效的文件
十二章
1匯票是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支付工具
2.本票承諾自己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
3.匯付是目前國際貿易結算的主要支付方式,又稱匯款,是指付款人或債務人通過銀行或其他途徑,運用各種結算工具將貨款會叫國外收款人的結算方式
4.托收是指由接到托收指示的銀行根據所收到的指示處理金融單據和商業(yè)單據以便取得付款或承兌
5。信用證是指意向約定,該約定不可撤銷,并因此構成開證行對于相符提示予以兌付的確定承諾
第13章
1.檢驗規(guī)定:①出口國檢驗②進口國檢驗③出口國檢驗,進口國復驗(我國國際貿易業(yè)務中最為常用)④裝運港檢驗重量、目的港檢驗品質
2.不可抗力的范圍:①自然力量事故(水災,火災等)②政府行動③社會異常(騷亂,暴動等事件)
3.仲裁是解決國際貿易的首選方式
第14章
1.交易磋商一般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詢盤,發(fā)盤。還盤和接受,發(fā)盤和接受是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不可缺少的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2.詢盤又稱詢價,是交易的一方面向另一方面探尋購買或出售某商品的交易條件的行為
3.發(fā)盤,又稱報盤,發(fā)價或報價,在法律上稱為要約
4.還盤,又稱還價,在法律上稱為反要約
5.接受在法律上稱為承諾
根據歷年真題整理的考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