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打車:叫車習慣漸趨成熟,過半數(shù)用戶表示滿意
時間:2022-02-21 00:52:01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2-21 00:52:01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2015上半年中國移動打車應用(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等)用戶叫車頻率在每周三次或以上的占比為22.4%;每周1-2次的用戶占比為19.9%。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移動打車市場用戶教育已經(jīng)基本完成,用戶使用打車軟件叫車的習慣漸趨成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74.1%的中國出租車類打車應用用戶單次預算在50元以下,對于專車類應用用戶單次預算,39.6%的用戶是在50-100元之間。出租車類應用與專車類應用面對的細分用戶群體具備不同的價格敏感度,兩者對價格預算的差異也比較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2015上半年,中國手機網(wǎng)民使用移動打車的場景分布廣泛,且分布較為平均。其中在對個別地段難打車的問題解決效果最為明顯,20.5%的用戶選擇在難打車地段使用移動打車應用,16.9%的用戶則選擇在天氣不好時使用移動打車應用叫車。艾媒咨詢分析認為,針對此前打車的諸多痛點,移動打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用戶在特定場景下叫車難的困境。出租車司機也可以通過移動打車平臺有效地提升使用效率,真正做到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在中國手機網(wǎng)民對于移動出行應用的滿意度方面,54.7%的用戶認為當前移動打車應用整體表現(xiàn)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間。而認為移動出行體驗很差的用戶,占比僅為0.7%。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中國手機網(wǎng)民對當前移動出行打車服務的不滿原因主要集中在使用場景有限、響應速度較慢以及用車安全顧慮三個問題上,分別占33.8%、33.1%以及30.3%。另外,在定位準確性、價格規(guī)范性等方面,同樣存在一些問題。
艾媒分析師認為,經(jīng)過前期激烈的補貼大戰(zhàn),除了有雄厚資本支撐的滴滴與快的之外,打車軟件市場其他品牌被擠出市場。隨著滴滴與快的的合并,目前出租車類打車市場格局基本已定,滴滴快的在出租車市場中已經(jīng)基本形成壟斷。
在互聯(lián)網(wǎng) 出行各領域里,出租車類打車應用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其用戶教育相對成熟。在取消打車補貼之后,用戶的黏性雖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定水平。出租車類打車應用用戶的使用場景分布相對較為均衡,基本覆蓋了用戶日常打車場景。
出租車類打車屬于高頻次,寬場景覆蓋的應用類型,具有較強的使用黏性。通過出租車類打車的高頻次,也有望進一步帶動專車、拼車等其他出行方式的使用習慣。同時,結合本地生活信息與用戶出行數(shù)據(jù),未來將成為O2O營銷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