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到“三十”,女性群像劇的宇宙是如何構(gòu)建的?
時間:2022-06-02 05:18:01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6-02 05:18:01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犀牛娛樂原創(chuàng) 文|冷罐頭 編輯|樸芳 《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串場了。
階梯教室里,“紅樓四子”在等待著生死未卜的論文答辯。鏡頭緩緩后移,前來蹭課的“三十”姐姐們,在“紅樓四子”句句戳心的話中,憶往昔,嘆今朝。
劇中,這是前浪和后浪的一次較量。但在劇外,與其說是前浪市場和后浪市場在掰手腕,不如說是合力釋放出,女性向市場崛起的強烈信號。
前有《二十不惑》呼,后有《三十而已》應(yīng)。
不可否認,女性群像劇是這個夏天勢頭最旺的異軍突起者。站在校園與社會邊界,準備遭受社會毒打的女大學生群像,人生軌跡各異的三十歲女性群像,都在這個夏天擁有了“姓名”。
在熱度層面,自《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上線以來,狂攬熱搜20 ,多榜單熱度霸榜TOP3;在口碑層面,皆遠超于同類型作品……不偏不倚的市場風向標,在熱度與口碑的雙重風力下,已然宣告了這個夏天誰是贏家。
至此,中年困惑、女性危機……沉重的社會議題,都在女性向宇宙的雛形漸顯中,做出了有意義的探索。
女性群像 她們來了 女性向和大女主,曾經(jīng)被劃上過等號。
女性意識在影視劇中覺醒的最初時期,眾星拱月的大女主劇,成為了最直白有力的情感出口。但直到現(xiàn)在,盡管披上了大女主的嶄新外衣,但在情感依附、戲劇內(nèi)核等方面,窠臼猶在。女性意識是在裝舊酒的新瓶中,開始醞釀。
窮則思變,凸顯女性向的另外一條出路,開始明晰。女性群像帶來的紅利,上一次爆發(fā)在2016年,盡管在價值內(nèi)核上飽受爭議,但刻畫“五美”群像的《歡樂頌》所引發(fā)的風頭,確是一時無兩的。在這之后,盡管也有不少以群像標榜自己的劇作,但品質(zhì)卻沒能擔起野心。
獨木不成林,盡管“她時代”的浪潮已經(jīng)席卷而來,但真正意義上的女性群像時代,似乎還在路上。所以當《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兩幅刻畫出色的女性群像,先后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時,所激起的市場狂歡浪潮,是闊別已久的。
初看之下,《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呈現(xiàn)的是兩個獨立區(qū)隔代際的女性群像。兩部劇并非是對某一類人生活的放大,進行側(cè)寫,而是多面并存的。將20 、30 女性的真實生活圖鑒,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
在《二十不惑》中,青春劇里向來最濃墨重彩的愛情,是附屬品。419宿舍中,梁爽、姜小果、段家寶、羅艷四位大四女生在學生與“社畜”身份間的轉(zhuǎn)變,才是核心內(nèi)容。
而419宿舍,無論是從高矮胖瘦的體格來看,還是從各異的角色性格來看,都是大學校園中不可或缺的標配:女神梁爽,被富二代男友傷害后,認真搞事業(yè);勤儉持家的姜小果,不能拼爹所以拼命,靠自己在深圳站穩(wěn)腳跟;追星少女段家寶,憑著對偶像們的一腔熱愛在娛樂行業(yè)摸爬滾打;家境優(yōu)渥的羅艷,只想做一只打游戲、畫漫畫的咸魚。
在人設(shè)極具代表性的同時,《二十不惑》對于大學生活也做出了高度還原。堆滿雜物的床位、爭吵不休的熄燈、室友幫忙答過的到、以及對于大四學生心態(tài)的細膩刻畫,都在撩撥著觀眾的過往與今后。在這其中,也融入了美妝博主、微博發(fā)酵等極具代入感的潮流因素,而這也是《二十不惑》內(nèi)容落地的重要體現(xiàn)。
與《二十不惑》中即便前途未卜,但熱血依舊相比,《三十而已》不可避免的具有更加現(xiàn)實的沉重感。
《三十而已》高度覆蓋30 的女性形象,全職媽媽顧佳、已婚但還處于磨合期的鐘曉芹、“大齡”單身女性王漫妮,幾乎囊括了30 年齡層的所有女性。提出齷齪交易的客戶、嫉妒心作祟心生歹念的同事、勾引老公的女員工、無法達成共識的夫妻生活……真實、沉重又無力。在盛滿煙火氣的百態(tài)人生里,是更加深刻的社會議題。
在這兩份真實感里,《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生出的星星之火,如今頗有燎原之勢。
女性向宇宙 還會遠嗎 《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不是不同年齡圈層女性割裂開的話語場。
如果說串戲聯(lián)動是一次出色的營銷手段,那么在外化的聯(lián)動背后,兩部劇之間的內(nèi)外關(guān)聯(lián),似乎更值得被關(guān)注?!抖换蟆泛汀度选犯袷窍嗤臅r代語境中,前后呼應(yīng)的鏡像人生。所展現(xiàn)的,是女性從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境遇變遷和思維轉(zhuǎn)變。
姜小果和王漫妮,在角色特質(zhì)上有著一定的重合度。二人都是獨自打拼、玩命工作、事業(yè)心瘋狂跳動的女性形象。但她們的處境、對未來的期許、面對生活刁難后的應(yīng)對措施,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在事業(yè)上,面對主管的卑劣人品,姜小果可以舍棄努力許久的轉(zhuǎn)正機會,一封離職書狠狠地砸在觀眾的爽點上;而王漫妮在遭遇咸豬手的顧客、丑態(tài)盡顯的相親對象以及陷害她的同事時,只能在隱忍中周旋,為了保住工作費盡心思。在愛情上,姜小果可以拒絕霸總、放棄不用努力的人生;而王漫妮在談及擇偶標準時,“條件好壞”則是篩選的第一關(guān)。
或許王漫妮曾經(jīng)也做出過和姜小果同樣的選擇,而如今拉回她一走了之的腳步的,是三十歲的重量。沒有刻意凸顯戲劇張力的斧鑿痕跡,吸附在王漫妮身上的,是歲月的沉積。
而在這份歲月的重量下,"20 ”與“30 ”女性的生活圖鑒,突然就被打通了相連的脈絡(luò)。石頭和鐘曉芹,同樣是尚未做好準備、整裝待發(fā)的人,但二人的試錯成本,以及在迷茫中帶給觀眾的沉重感,卻相差甚遠。在前后呼應(yīng)之中,頗有些平行時空的意味。
落地感、成長感、生活感,都在平行宇宙中,瘋狂生長。
作為同時期播出的兩部劇,《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趨同的精神內(nèi)核以及愈發(fā)深厚的情感聯(lián)絡(luò),在加劇了劇作現(xiàn)實感的同時,背后升騰出的是更深刻的意義。
不經(jīng)意間,女性向IP宇宙的雛形,似乎開始慢慢顯露了。
怪圈已破 枷鎖已碎 “眼看它起朱樓,眼看它宴賓樓,眼看它樓塌了?!庇眠@句話來形容那些被價值取向打回地面的劇作,再貼切不過。
價值觀輸出對于劇作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者高筑樓臺,敗者一塌涂地。意外的是,激起市場千層浪的《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并沒有耳提面命的價值觀念表達。
誠然,《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對當今整體語境下女性的生活現(xiàn)狀,打磨得真實且精彩。但不難看出,兩部劇的鏡頭語言一直站在中立的視角。沒有先入為主,以上帝視角引領(lǐng)觀眾“站隊”,而是將生活的苦與樂悉數(shù)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是非曲直,讓觀眾自己定奪。
在女性向劇崛起的近幾年,幾乎所有的影視劇都陷入了踩著全職媽媽,表達女性就該在職場乘風破浪主張的怪圈。在顧佳之前,全職媽媽這一角色形象幾盡固化:以丈夫為世界中心、與社會嚴重脫節(jié)、也因此最終被拋棄。當褪去層層花哨的外衣后,赤裸在觀眾眼前的是在思維定式的壓制下,逐漸失衡的角色天平。
只是洞察,而非設(shè)限;去呈現(xiàn)女性,但不定義女性。雖然《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調(diào)性一個輕快、一個深刻,看起來非常不同,但在傳遞出的價值觀念上,卻是相同的,而這也是制作方在這兩部劇創(chuàng)作之初,就決定的基本立場。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的溫度與態(tài)度,那一定是:“女性的多樣選擇應(yīng)該被尊重。”
社畜也好,咸魚也好;“不務(wù)正業(yè)”的追星少女也好,追著時代浪潮跑的美妝博主也好;全職媽媽也好,職場女強人也好,愛情大過天也好。那些窸窸窣窣揮舞著的,以愛為名的人性爪牙,在“怎么樣都對,怎么樣都好”的溫和態(tài)度中,四下作散了。
女性向宇宙,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運行軌跡。但在“二十”與“三十”的前仆后繼下,世俗怪圈已破,定義女性的枷鎖已碎。障礙既除,IP宇宙的圍攏、穩(wěn)固、定型,都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