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能否成為自媒體賺錢的新平臺
時間:2022-05-24 02:39:01 | 來源:網絡營銷
時間:2022-05-24 02:39:01 來源:網絡營銷
近日,我收到來自今日頭條工作人員的這樣一條消息:“今日頭條媒體平臺支持媒體投放‘頭條廣告‘來獲得收(bian)入(xian)啦!現(xiàn)廣告投放功能正在進行線上測試,特邀請你參加第一批的測試體驗,目前體驗還沒有真實的廣告和收入,從下周開始會有廣告主參與投放,希望能多發(fā)稿體驗,并提出寶貴意見,并積極反饋測試效果。”
當時處于傳統(tǒng)媒體集體聲討風波中的今日頭條正籌謀為內容生產者提供相應的利益回饋,自媒體平臺“頭條廣告”就是其中一項,嘗試利用流量為自媒體帶來廣告收入,那么,今日頭條能否成為自媒體賺錢的新平臺呢?
1、初試今日頭條帶來的收入 之前,我在微信公眾平臺已經開了一個賬號,運營得還不錯,但是除了偶爾寫點兒軟文,也沒有什么變現(xiàn)方式,對于今日頭條這么一項利好自媒體人的舉措,我也表現(xiàn)得躍躍欲試。
雖說我沒有仔細研究過今日頭條的廣告計算方式,但是從近一個月的情況來看,我的賬號更新了8篇文章,一共收到了4.37元的廣告費,如下圖所示:
沒錯,就是4.37元,而且金額須大于100元才可申請?zhí)岈F(xiàn),在這8篇文章里,有兩篇展示過十萬、閱讀過萬(見下圖),已經是最好的成績。
跟我的內容本身有點小眾有關(或許還跟內容質量有關),如果要賺流量,我最好寫“揭秘娛樂圈女性整容的秘密”或者“盤點公開出柜的男星”并配上若干明星照片,會更輕松,流量也會更大,如下圖所示:
當然,這也并不是今日頭條一家獨有的現(xiàn)象,所有流量導向的渠道都會對內容造成這樣那樣的非正向的干擾。
之后,我已經沒有在今日頭條上更新過文章了(微信公眾號還保持著穩(wěn)定更新),因為找不到什么動力了。
如果有什么原因驅動一個“自媒體”人不停地寫作,要么是出于名的刺激,要么是出于利的刺激,后者在我這里基本上已經不成立了,至于名,也完全感受不到。
有人反映今日頭條的流量應該是所有自媒體平臺里最大的,我必須承認:同樣的文章發(fā)在今日頭條和微信公眾號上,前者是后者的五六倍甚至更高,但是這種沒有什么意義,因為今日頭條的品牌已經吞噬了自媒體本身的品牌。
也就是說,今日頭條的讀者是隨機的、沒有沉淀的,每一篇文章的讀者都不同,他們今天或許碰巧喜歡你的某一篇文章,但極少會注意到文章的作者,更遑論對這個作者的自媒體專欄產生什么認同感,不管閱讀量是不是過萬,個人的存在感在今日頭條上簡直為零。
在億企邦看來:如果一個渠道不能為內容方提供利益或者品牌回報,這個模式就是有問題的,長期下去對渠道方自己也沒有好處。
2、流量變現(xiàn)本來就不是自媒體的商業(yè)化路徑 從目前測試得出的收入來看,億企邦覺得這樣級別的收入對自媒體來說顯然不具任何影響力,因為他們在任何平臺都可以輕松達到,而且今日頭條的廣告分成遠遠低于百度百家,也不像百度那樣擁有數(shù)十萬廣告主的百度聯(lián)盟作支撐(具體可查看億企邦的《百度百家真的能幫自媒體作者賺到錢嗎》相關介紹),想要幫助自媒體實現(xiàn)流量變現(xiàn)路還非常遠。
當然今日頭條強大的內容分發(fā)能力,確實能夠為一些自媒體帶來很可觀的收入,然而流量紅利畢竟是有限的。今日頭條1200萬的活躍用戶相比其他門戶新聞客戶端還存在巨大差距,雖然信息流中可以無限的對用戶進行內容的推薦,用戶只要還在刷新,就會有新的新聞進行推薦,但我們要知道用戶不可能無節(jié)制的去閱讀,所以,今日頭條為自媒體帶來的收入一定是有限并且極其不可觀的。
流量變現(xiàn)那是平臺應該做的事情和自媒體并無關系,殊不知即使擁有一個20萬粉絲微信公眾號通過廣點通帶來的流量變現(xiàn)收益每天也突破不了500元,而我們知道這樣的公眾號單篇的廣告價值遠遠不止這個數(shù)。
自媒體從來就不是一個流量變現(xiàn)的群體,他們通過在各大平臺發(fā)布的文章為自己積累了聲望,清楚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受眾,而這群粉絲所帶來的影響力才是自媒體變現(xiàn)最重要的渠道。
你的文章被多少人看到其實這并不重要,自媒體需要的是我能夠影響多少人,我們經??吹阶悦襟w的文章被各種媒體轉載而從來不告知,這種情況即使標注了原創(chuàng)作者,但其實對自媒體來說價值也不大。
3、不健全的分發(fā)機制將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在億企邦的《我為什么不喜歡用內容個性化推薦系統(tǒng)插件》一文中我曾對內容與個性化進行過反思,文章也帶來了很大的爭議性,其中有一段描述的其實正是今日頭條賴以為傲的基于大數(shù)據分析的個性化推薦。
“推薦熱門往往比推薦個性的冷門風險小很多,但不可否認推薦精準的個性冷門更有價值,也是個性化推薦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個性化推薦無形中使得我們關注點和興趣愛好變窄了?但不要把某個推薦邏輯作為個性化推薦的定義,推薦喜好分類只是其中一個很小一部分也不算主流,況且還有基于用戶和內容等混合推薦。”
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在結合基于興趣的個性化推薦之外,今日頭條還會向用戶推薦大量當天發(fā)生社會熱點新聞,其實我們在使用今日頭條時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新聞的左上角都會標上一個“熱”字,而這類新聞出現(xiàn)的頻率遠遠已經高于個性化推薦的內容。
那么我們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今日頭條是怎么通過算法讓機器來判斷出哪些新聞會成為熱點的呢?
對于一些突發(fā)性的事件,例如哪里發(fā)生了地震、某某歹徒的恐怖襲擊等等,這些事件往往帶有極強的不確定性,想讓系統(tǒng)預測到,我想這不是基于用戶行為的大數(shù)據分析就簡單可以做到的。
今日頭條從各個網站抓取了大量的內容并聚合了數(shù)以百計的評論,在它的系統(tǒng)中一定有通過檢測訪問量從而判斷新聞是否“熱”的一種機制。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恰好收到了小道消息的微信公眾號內容推送,其中也提到了今日頭條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哪些文章受歡迎?娛樂新聞、明星八卦、社會新聞,在所謂的智能推薦機制下,幾乎總是能獲得最高的瀏覽量,這就是大眾的口味,而稍微嚴肅一點的內容,其實并不那么受歡迎。”
采訪了多位今日頭條自媒體平臺用戶后,我大致對今日頭條推薦新聞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億企邦也有不少朋友已經嘗試在今日頭條平臺進行SEO行為,甚至用一段打油詩總結概括了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fā)機制:低俗段子傳播廣,中華酷聯(lián)爭議忙,小米錘子對罵爽,蘋果水軍非常強,汽車評測話凄涼,奇葩趣聞擼管王,何為頭條新熱點,還得要看黨中央。
今日頭條推薦的絕大多數(shù)新聞絕大多數(shù)都是低俗的段子、惡趣味的娛樂八卦新聞、汽車評測的軟文廣告、爭議性的數(shù)碼產品,當然還有中國夢。
我想使用過今日頭條媒體平臺的朋友都會有這種直觀的感受,這類文章因為受眾群極多,所以總是能夠受到系統(tǒng)的親睞,從而獲得更多的曝光。
在今日頭條為自媒體提供商業(yè)變現(xiàn)模式后,我想這種現(xiàn)象將更加嚴重,優(yōu)質的內容得不到有效的分發(fā),段子手營銷號卻將在這里大放異彩。
4、我能給今日頭條想到的自媒體未來 平臺拉攏自媒體從來都為了能夠保持平臺的繁榮活躍,所有策略走向都是刺激自媒體人提供廣量優(yōu)質的內容,至于變現(xiàn)在平臺那里始終都是個幌子。
今日頭條媒體平臺永遠成為自媒體的最終落腳之地,因為這里不是微信公眾號粗獷的放養(yǎng),而是所有你發(fā)布的內容都需要經過平臺允許。
今日頭條當下的商業(yè)模式仍然是廣告,而一旦自媒體可以隨意在平臺發(fā)布內容時,當你影響力足夠大時,廣告主都去找自媒體發(fā)廣告時,億企邦覺得你將會面臨和平臺競爭的兩難抉擇。
今日頭條C輪融資的1億美元,其中發(fā)現(xiàn)了新浪微博的身影,而在前不久新浪微博也上線了自媒體平臺的計劃,我想這絕不是偶然,新浪微博不缺優(yōu)質的內容,但是卻缺少有效的內容分發(fā)機制,用戶無法在平臺發(fā)現(xiàn)優(yōu)質內容。
今日頭條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內容分發(fā),但卻無法幫助自媒體實現(xiàn)粉絲聚焦,自媒體的商業(yè)價值無法得到放大,但是如果兩家公司能夠結合,我想未來將不可估量。
億企邦點評: 可能“自媒體”還是大V們才能玩轉的東西,業(yè)內有一些自媒體大號,在今日頭條發(fā)布的很多文章都能過10萬的閱讀量,收入或者可觀。但當我嘗試問今日頭條的工作人員和業(yè)內的自媒體時,大家都表現(xiàn)出諱莫如深的樣子,有大V直接表態(tài)說“這種靠點擊的就不要抱什么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