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螞蟻集團營收近40%的微貸科技平臺,會受15.4%生死線影響嗎?
時間:2023-05-14 17:48:01 |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時間:2023-05-14 17:48:01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占螞蟻集團營收近40%的微貸科技平臺,會受15.4%生死線影響嗎?:近期最火的兩件事:15.4的%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和螞蟻集團IPO;這兩件事又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交集。
螞蟻集團的助貸和聯(lián)合貸款業(yè)務做得很大,但招股書披露之后我們還是禁不住驚嘆:
居然這么大!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螞蟻集團的微貸科技平臺促成的消費信貸余額為 17320 億元、小微經(jīng)營者信貸余額為 4217 億元,二者總計超
2.1萬億元。圖片來源:螞蟻集團招股書
2020年上半年,微貸科技平臺為螞蟻集團創(chuàng)造
285.86億元營收,占比約40%,螞蟻集團的“印鈔機”會不會受15.4%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影響?
285.86億元,占營收比例很大,但相比于2.1萬億元就顯得很小,
與其促成金額比例僅為1.33%上下(記住這個數(shù)字),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螞蟻集團的定位——科技而非銀行或者說金融。
(想閱讀本文隱藏內(nèi)容,可在公號回臺回復:螞蟻)微貸科技平臺促成的2.1萬億元信貸余額中,98%的資金來自合作銀行和發(fā)行ABS,從此處也可以看出螞蟻集團轉型科技的決心。
試想,如果微貸科技平臺業(yè)務均為螞蟻自營,即使以花唄、借唄最低日利率為萬分之二(年利率7.3%),
這項業(yè)務一年就可以產(chǎn)生超1500億元的營收,比螞蟻集團過去一年的營收還多,若以萬分之四計算則超過3000億元。當然,以上都是假設,螞蟻的信貸業(yè)務如果全是自營不見得能夠做到這么大。
在15.4%的紅線壓力下,螞蟻集團最大的依仗是什么?就是它的大,它的2.1萬億元余額;
螞蟻集團掌握著這2.1萬億元業(yè)務的分配權,想要分一杯羹只需要拿出1.33%的成本。微貸科技平臺的營收相當于它客戶們的成本,從此可以推算與螞蟻集團合作的金融機構獲得一筆有效信貸業(yè)務的平均成本在1.33%上下。1.33%,簡直是白菜價。
圖片來源:螞蟻集團招股書
1.33%的成本,難道會愁買家嗎?反過來問:沒有螞蟻,銀行能夠將消費貸和小微企業(yè)貸的獲客和前期風控的成本降到1.33%嗎?
在沒有進一步的監(jiān)管文件出臺前,讀懂新金融堅持:最高法新修訂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名義上不適用于持牌金融機構,但因為在法院判決中往往以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約束持牌金融機構,所以當前15.4%實際上也是持牌金融機構的上限。
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條款約束的借貸雙方,而不是微貸科技平臺這種不提供資金、不承擔風險、不向借款人收費的第三方服務商;15.4%直接沖擊的,是螞蟻的客戶們——那些在賽道上奔跑的人,而不是賽道本身。而利率上限下降之后,金融機構對廉價賽道的需求將變得更加迫切。
但也正如讀懂新金融此前所說“15.4%之下無完卵”,螞蟻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只不過相比于金融機構和其他承擔風險的助貸機構,螞蟻的微貸科技平臺是損失最小的那個;至少現(xiàn)在是,因為未來15.4%有可能抑制的,是微貸科技平臺的提價空間。
如果本文有讀不懂的地方,歡迎閱讀以下文章:
《促成信貸余額2.1萬億元,螞蟻集團是科技公司嗎?》
《借唄、微粒貸吃著火鍋唱著歌:臥槽!日利率萬五成高利貸了?》
《討厭螞蟻集團這條鯰魚?銀行像個“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