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8 10:30:01 | 來源:信息時代
時間:2022-11-18 10:30:01 來源:信息時代
數據庫評價 : 對所建立的數據庫系統(tǒng)的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內容涉及: 與功能性能需求的一致性,數據庫系統(tǒng)內部的設計與實現(xiàn)是否具備應有的質量準則,完善而高質量的文檔等。由于不同客戶的業(yè)務模型不同,因此數據庫設計優(yōu)秀與否是相對每一個客戶的需求而言的??蛻簟⒆罱K用戶以及數據庫管理員的評估和使用才能決定一個數據庫是否優(yōu)秀。
設計優(yōu)秀的數據庫具備許多特點,如能夠滿足數據存儲需求; 數據便于最終用戶訪問; 具有良好的數據庫安全機制來保護數據; 數據是準確的且易于管理; 數據庫整體性能合理; 盡可能少地存儲冗余數據等。下面列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最普遍的特點。
1.滿足數據存儲需求
數據庫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存儲數據。判斷數據庫是否滿足數據存儲需求,可以根據如下幾個因素進行判斷:
(1)是否滿足所有的數據庫存儲需求。
(2)是否高效率地存儲所有數據。
(3)數據庫模型是否能夠處理復雜的業(yè)務關系。
(4)數據庫模型是否能處理數據庫的最大數據存儲量。
(5)硬件設備是否滿足數據存儲需求。
(6)數據庫軟件是否滿足存儲需求。
(7)哪些數據應該脫機存儲,而哪些應該聯(lián)機存儲。
(8)是否便于訪問脫機保存的數據。
(9)所有不需要聯(lián)機保存的數據是否可以導出并存檔在脫機存儲設備上。
2.數據的可用性
數據的可用性,也就是便于最終用戶訪問,是設計優(yōu)秀的數據庫的一個方面。在業(yè)務操作的全過程中,數據都應該便于最終用戶的訪問。許多組織都是24×7小時工作的,為了滿足不同時區(qū)、不同地點的用戶訪問數據庫的需求,數據必須每天24小時都是可以被使用的。
數據是否可用還與用戶對數據庫性能的期望和感覺有關。在現(xiàn)實中用戶的感覺就是事實,用戶對數據庫和應用軟件性能的期望有可能超出所設計的性能指標。對應用軟件進行一定的改進可以提高用戶對數據庫性能的主觀感覺。
3. 數據保護
數據被保存到數據庫后,數據的保護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建立一定的數據庫安全機制來防止未授權用戶對數據的訪問,從而達到保護數據的目的。數據保護涉及如下一些問題:
(1)數據庫是否存在安全機制。
(2)是否能防止外部用戶訪問數據。
(3)是否能防止內部用戶訪問特定數據。
(4)未授權用戶是否很容易就可以訪問數據。
(5)數據庫實現(xiàn)后是否還存在安全隱患。
(6)是否便于設置在數據庫范圍的不同用戶組的訪問權限。
(7)是否便于對不同的用戶組授權和撤銷授權訪問數據庫。
如果沒有數據庫安全機制,數據庫很容易就會崩潰。限制用戶訪問數據庫的權限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在非常低的級別限制用戶訪問數據是數據庫安全的最基本規(guī)則。
4.數據的準確性
通常,約束條件可以用來控制數據。約束條件一般應用在表的列一級上,它用來校驗進入每一個特定列的數據的有效性。但約束條件并不能完全消除錯誤數據的出現(xiàn)。最終用戶應該負責管理數據的有效性。
下面列出的問題有助于確定是否需要采取一定的預防步驟來保證數據盡可能的準確:
(1)是否使用了引用完整性。
(2)是否使用其他約束條件來檢查數據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3)在數據庫中,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否便于維護。
(4)用戶是否很容易輸入非法數據。
(5)在應用軟件接口是否存在約束條件對數據進行校驗。
(6)是否為數據庫創(chuàng)建了校驗表。
5.合適的數據庫性能
性能是所有數據庫的主要問題。從最終用戶到數據庫管理員到主管,使用數據庫的各個部門都非常關心數據庫的性能。對于什么是合適的數據庫性能,以下列出一些指標作為參考:
(1)業(yè)務和小型數據查詢的預期響應時間。
(2)最終用戶認為數據庫系統(tǒng)性能如何。
(3)在事務處理高峰時期,數據庫性能如何。
(4)在進行批處理操作,比如,大量數據加載和對大量數據進行查詢時,數據庫性能如何。
(5)如果數據庫性能存在問題,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是否與數據庫設計、應用軟件接口、網絡以及硬件有關。
通常,數據庫的真正性能與用戶所期望的性能存在較大的差距。用戶通常都期望數據庫能夠立即響應數據請求。而事實上,數據庫數據查詢或相對較小的業(yè)務處理的響應時間一般為1~5秒。由于數據庫設計、應用軟件的設計、硬件速度以及網絡速度等諸多原因,這個數量級的響應時間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數據庫性能不能為最終用戶和客戶所接受,在數據庫性能評估時就應該慎重地降低一點要求。但是,對于數據庫的批處理操作以及涉及大量數據的查詢操作是允許時間相對較長一點的,因為數據庫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
6. 盡可能減少冗余數據
數據庫存儲數據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減少或消除冗余信息。如果可能,同一個數據在數據庫中只保存一次。如果同一個數據在數據庫中多次出現(xiàn),為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數據更新操作就必須在所有出現(xiàn)該數據的地方進行。同樣,數據的添加或刪除操作也必須在多處進行。冗余數據會降低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而在某種程度上,數據的不準確是由于數據進入到表時的錯誤數據產生的,數據的不一致是由于相同的數據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不同表而產生的。
例如,如果一個地址記錄存儲在多個位置,對用戶來說就可能會出現(xiàn)數據不一致的問題。
如果該數據僅在一個地方存儲,就不會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由于冗余數據而造成的數據不一致容易使用戶在查詢和修改數據時出現(xiàn)混淆。因此,設計數據庫時必須要注意這一點。
數據庫邏輯設計LRA評價技術是一項數據庫邏輯結構求精的定量評價技術,它是由T.J.Teorey及T.P.Fry提出。主要用于已設計系統(tǒng)的邏輯結構模型,借助于“邏輯記錄存取數”對相應數據操縱的“邏輯記錄傳送量”和“數據存儲空間”進行估算,從而使設計者可以定量地對已設計的數據庫模式有關的時間特性與空間特性有明確的估算量,以便在修正模式時可衡量相應的變通究竟帶來哪些“時空”好處。
7. 系統(tǒng)評價
根據新系統(tǒng)運行情況,對系統(tǒng)目標、系統(tǒng)功能以及各項指標的符合程度,對用戶要求的滿足程度,對人、財、物及軟硬件、數據資源的利用程度,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找出系統(tǒng)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改進意見; 選定評價指標,對系統(tǒng)作估計、檢查、測試、分析比較和評審,從技術和效益等方面對系統(tǒng)進行評價。主要工作內容有: 系統(tǒng)是否實用是檢驗系統(tǒng)設計合理性的基礎,主要反應在邏輯結構設計合理性、適用性和可擴充性; 系統(tǒng)是否可靠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主要反應在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保密性及故障恢復等方面; 存取效率是否高,它可以通過大量的事務作業(yè),對系統(tǒng)性能得出統(tǒng)計結果;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所產生的直接后果和間接后果,看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