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法庭困境
時間:2023-03-26 18:08:01 | 來源:營銷百科
時間:2023-03-26 18:08:01 來源:營銷百科
網絡法庭困境:'第一網絡法庭'成立之初,首次開審便遇上國內最大的網絡游戲公司——盛大網絡。
2007年12月,南昌網絡游戲愛好者鄧某通過盛大網絡的正規(guī)交易平臺,支付了950個傳奇元寶(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貨幣),價值人民幣987元,向另一玩家購買了一件'屠龍刀'(網絡游戲裝備)。
第二天,在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他發(fā)現'屠龍刀'不翼而飛,于是撥打盛大網絡客服電話,得到的答復是:這件'屠龍刀'被懷疑是贓物,已被盛大網絡收繳。
多次交涉未果后,2008年3月,鄧斌將上海盛大網絡發(fā)展有限公司告上新成立的網絡法庭。
如何保護虛擬財產,是各方各執(zhí)一詞的法律難題。原告主張,公民的合法財產受到法律保護,虛擬財產亦不例外;被告則稱,在法律上并未明確認定虛擬財產即為現實的財產。
該案最終以調解了結,被告付給原告3萬個元寶(虛擬貨幣)和兩件游戲裝備。
江西師范大學法律系主任顏三忠教授認為,當前我國法律對虛擬財產的屬性沒有明確的界定,電子證據地位的不確定性及不易取得性,也讓虛擬財產受損者舉證艱難。因此,調解成為了審理此類案件的最好途徑。
我國近年發(fā)生的虛擬財產糾紛案件中,大多都是采取調解方式結案。即使少數法院作出判決,也無法對游戲運營商的行為明確定性。
業(yè)內人士指出,虛擬財產案件中所暴露的問題,是網絡案件審理過程中面臨的共性難題。
吳衛(wèi)兵庭長介紹,當前網絡案件中以網絡名譽侵權、垃圾短信和虛擬財產糾紛等居多,但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分散性等特點,加上網絡證據隨時可能被修改、刪除,受害人舉證成本高,甚至很難找到實施侵權行為的人,導致法庭受理的案件不斷下降。
東湖區(qū)人民法院網絡法庭成立的2008年,共受理案件12起,到2009年,受理10起,今年1月至10月,則僅受理2起案件。這24起案件中,僅有2件刑事案件。
不了了之,或以牙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