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3:56:02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3-10 13:56:02 來源:電子商務
毋庸置疑,地推已成為O2O企業(yè)的“痛點”。面對面、手把手的推廣,讓品牌更有溫度和價值。
但伴隨著O2O興起的第三方地推大軍,尚處在莽荒時代,團隊良莠不齊。作弊泛濫,手段千奇百怪,數(shù)據(jù)真假難辨。不少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地推的摸索中吃盡了苦,踩夠了坑。確是痛點,卻也讓創(chuàng)業(yè)團隊感覺到切膚之“痛”。
第三方地推公司,是資本大潮最末端的淘金者,有人試圖渾水摸魚,也有人試圖走出一個商業(yè)模式來。尚處在藍海的第三方地推行業(yè),正有種子在萌發(fā)。
應運而生
具51地推創(chuàng)始人顧騰飛說:“其實地推由來已久。90年代,中國民營企業(yè)興起,實體經濟進入狂歡般的線下推銷年代。彼時,國產保健品、家電滿大街撒宣傳單,一個個龐大的銷售團隊殺入各個小村小鎮(zhèn),滲透到了毛細血管,一路嘯聚高歌,攻城略地。腦白金、太陽神、三株、步步高、愛多,這些名詞至今也不陌生”。
互聯(lián)網(wǎng)到來后,推廣開始轉戰(zhàn)線上。但隨著線上渠道被分割、壟斷,價格飆升的同時,質量也在下降。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時代到來后,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涌現(xiàn),他們開始回歸線下——中國不缺人,可以使用巨量的廉價勞動力迅速打開市場。
90年代,我們叫“人海戰(zhàn)術”和“地毯式廣告轟炸”,如今,我們叫“線上線下聯(lián)合推廣”。
地推行業(yè)阿里、美團、58同城、餓了么等巨頭,財大氣粗,自建地推鐵軍,浩浩蕩蕩橫掃全國,無堅不摧,創(chuàng)造過不少勇猛傳說。
但不是所有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都有如此實力,僅以北京為例子,如果試圖在北京組建地推團隊,至少20人?,F(xiàn)階段地推人員的平均工資3千到5千不等,外加提成,一個月的人力成本就需十萬。
況且,對于O2O企業(yè)來說,并不是只需要北京用戶就可以。如果試圖將地推落地全國,每個城市組建20人團隊,恐怕沒有幾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吃得消。于是,找第三方地推公司成了必須之選。
這些公司大面積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并不算太長,他們大多隨著O2O的浪潮興起,看到巨大的市場痛點后開始試水。
一切只是應運而生。
莽林市場
地推行業(yè)門檻較低,涌入的團隊良莠不齊。整個市場尚處在莽林時代,沒有規(guī)則,沒有底線。很多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初碰第三方地推行業(yè),都有過一段痛苦經歷,他們用8個字句話總結:荊棘密布,血淚斑斑。
一款針對年輕群體的APP,今年9月上線,開始進行校園推廣。地推負責人鐘典一直在接觸地推渠道,發(fā)現(xiàn)水深且渾,亂象叢生。
9月初,鐘典在北京一大學的推廣中遇見了學生小A,文質彬彬,說自己手下有幾個大學生,大學生手下還有兼職多人,可以幫忙地推。
按照以往公司自己地推的經驗,在校園中擺個攤位安排幾個人,一天最多可下載兩三百個。可小A第一天就推出了6000個,服務器都快承受不住。
緊急叫停。鐘典也開始追查這部分數(shù)據(jù),開啟“反作弊”模式,發(fā)現(xiàn)作弊率高達90%。如,同一個手機IMEI串號下載了10幾次(手機的唯一識別碼,相當于手機的身份證),幾百個同時下載的數(shù)據(jù)完全沒有激活,留存率為零。
當時與小A商議的結算價格,是一個5元。最終證明作弊的下載,都不能結算。
小A退場,小B上場。一位自稱地推軍的男子開始和鐘典接觸,聲稱地推渠道眾多,資源龐大。最后小B在各個刷下載量的作弊平臺去詢問,發(fā)現(xiàn)小A已經找過這些平臺,平臺一聽APP的名字就拒絕接單,“他們沒法作弊,不給結賬”。
小B從此消失,再也沒和鐘典聯(lián)系。
鐘典每天一撥撥見各種地推團隊,斗智斗勇,大海撈針般找靠譜的渠道。
一些外地渠道,公司自己的員工沒法現(xiàn)場監(jiān)控,只能讓對方傳來現(xiàn)場照片。其中一張照片是,4個手機擠在一起,上面都是產品的畫面。鐘典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其中3部手機都是蘋果。其實APP現(xiàn)在只出了安卓版,鐘典追問下,對方才承認是直接截圖發(fā)給其他人,4個人點開了這張照片而已。
有些團隊不要公司的宣傳單和海報,只要給錢就行。“連推廣的產品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做得好”。
有些團隊,接單后就開始分包,層層轉包,在執(zhí)行層面,利潤空間已經被剝奪殆盡,只能靠虛假刷下載量來掙錢。
有些團隊,通過掃樓、送豐厚禮物等捷徑讓下載量迅速上來,可留存率又太低。
地推真的讓你又愛又恨
3個月的“反作弊”,鐘典感覺太耗心耗力,接觸了幾十個團隊,最終留存下來“尚可用”的渠道,只有三四個。
“地推真的讓你又愛又恨”,鐘典對i黑馬說,愛的是,在線下,產品摸得著看得見,效果立竿見影。真真實實在“啟蒙”用戶,如果他們接受了這個產品,最有可能成為種子用戶,像星星之火將產品推廣出去。這種有溫度的傳播,更具品牌價值。
恨的是,這個市場水太深,不交點學費,根本找不著北。
魚龍混雜
第三方地推公司都比較新,尚處在行業(yè)無序發(fā)展期。他們中有很多渾水摸魚者,找了一群兼職干,數(shù)據(jù)真假難辨;他們中也有人想做出品牌來,但尚未形成市場規(guī)則,在莽原叢林中舉步維艱;他們中也有野心家,試圖整合地推行業(yè),干成一個流量入口平臺。
北京51地推的前身,是一家線上廣告公司,目前營銷人員20多人有全職地推人員50多人,來找他們的客戶開始頻繁問一個問題:“你們能做地推嗎?”
創(chuàng)始人顧騰飛開始注意到,這是一個市場機會。通過市場調研,他們覺得第三方地推全面興起,只是時間問題。比起線上渠道,地推的獲客成本更低。目前,一個APP獲得一個真正使用的用戶,線上推廣成本已過100元,一些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產品的獲客成本,已高達500元。
顧騰飛通過地推中積累的數(shù)據(jù)分析,目前下載和激活一個用戶的成本大概是15元,金融類產品高點,成本50元,因為需要綁定身份證和銀行卡,用戶警惕性很高,需要贈送更多禮物來驅動。即便如此,也比線上推廣劃算得多。
今年5月,他們索性組建了一個全職地推團隊。盡管已進入冬季,來找51地推的客戶依然未減少,每天至少有5個以上的客戶來詢價,現(xiàn)階段人員有限,為了保證服務質量,顧騰飛會從其中挑選優(yōu)質客戶。
久經沙場后,他也總結出一些小技巧和經驗。
他發(fā)現(xiàn),年輕的女性是最能接受地推的受眾,其次是年輕男性;在選禮品上,要根據(jù)場景挑選,如果去景區(qū)地推,禮品就要選在景區(qū)可以玩得東西,風箏、充氣小錘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帶著小孩的人群,“絕對不能放過”,要拿小禮品吸引小孩,比如吹氣錘子等小玩具。地推人員也不能馬上把氣打好,故意拖延時間,制造熱鬧,讓大伙覺得這里在哄搶,籠住了人氣,地推就成功了一半。
在顧騰飛看來,要想將地推運用到極致,就需要把握住人們“湊熱鬧”和“貪小便宜”的心理,讓用戶體驗并了解客戶的產品或者服務,從最初的試用者變成最終的用戶。
地推人員分兩個工種,一種是全職工,平均月薪3千到5千元不等;一種是兼職,每日工資120到150元,按照提成結算。
“有時候4點就得起床,收拾好攤位正好天亮,一直干到天黑。”顧騰飛向i黑馬介紹,地推就是一個靠人肉筑起業(yè)績的最低端工作。
一個燒錢如紙、估值驚人、融資光速的O2O大潮背后,是地推人員落地執(zhí)行的創(chuàng)業(yè)實景:每日風吹日曬,遭遇各種冷臉,同樣的話,每日說上幾百遍。他們只是沖鋒陷陣的小卒子,拿著微薄的工資,拼殺一線。
累,收入也并不高。顧騰飛計算過,如果一個地推工作人員,一天拉來的下載量低于30人,就得虧本,“我們做一個下載量,也就只能掙1到2元”。前期我們不會去賺取太多的錢,我們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客戶去做真實的量,維護自己的品牌,通過線下地推為切入點,再幫助客戶做一些線上的整合營銷。我們一直都在鍛煉自己的團隊,年前就是練兵,真正的發(fā)力是在明年。
但顧騰飛有堅持做地推的理由,作為創(chuàng)業(yè)年代最末端的落地執(zhí)行者,他們有深入用戶的觸角,“等團隊磨礪出來,總結地推的經驗,堅持只做真量,分析用戶的心理,了解客戶的模式和用戶的心理,如何能做到真實、高留存率。到時候推我們自己的產品時,也不是難事”。他也在打出自己的地推品牌,用線下拉動公司線上業(yè)績。北京做得扎實后,他們就在外地開分公司,拓展全國業(yè)務,記著獲悉目前51地推已開拓多個二、三線城市,野心勃勃。
請模特刷二維碼
因為是痛點,客戶并不缺,但對手良莠不齊,“一些人把市場完全攪渾”。
路在何方
第三方地推行業(yè),尚未形成像阿里、餓了么那樣全國范圍的地推鐵軍。團隊雖多,卻各自為戰(zhàn),良莠不齊;工作又苦又累,利潤空間小,難以標準化。這就是第三方地推的現(xiàn)狀。
地推給人的感覺,工作底層,門檻低,誰都可以擠進來撈金。但如果真要把這件事情做好,還需要一些核心競爭力。
場地資源,恐怕是最大的門檻。企業(yè)自己做地推,找場地需要人工詢問、現(xiàn)場勘察、效果評估等一系列流程,短時間很難搞定。
這個過度豐滿的時代,熱錢涌動,熱血沸騰,總不乏投機取巧者。
關鍵詞:浮躁,市場,心理,橫行,壞,推行,調查,資本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億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許可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