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信息網(wǎng)站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打造?有什么指標說明?
時間:2023-12-28 12:00:01 |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時間:2023-12-28 12:00:01 來源:網(wǎng)站運營
分類信息網(wǎng)站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打造?有什么指標說明?:我自己的理解,就現(xiàn)在的分類信息網(wǎng)站形態(tài)來說,
1、立身之本——是對用戶(買賣雙方)有用。無需多做說明,我自己租房、買賣二手物品,從地方門戶到趕集,從趕集到58,網(wǎng)站看起來雖然挺土,但真是有用。
2、核心競爭力——大量真實準確信息,包括商品信息和用戶信息。舉個例子,幾年前,當?shù)胤介T戶的租房板塊已被黑中介全面侵占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到完全不可用的時候(我曾打過50個電話無一是個人),趕集卻在網(wǎng)站上設計各種功能用來驅逐中介(那會還是因為google牌照事件知道這個站的)。各方面長期的積累讓交易信息越來越真實,可信度高。
3、壁壘——我的看法是一種類似用戶對搜索引擎那樣的使用慣性。我曾問過一些搬家?guī)煾岛偷跪v二手貨的人。他們都對趕集和58贊不絕口,說法幾乎一模一樣:“東西放上去馬上就有人聯(lián)系你” 。這個結果的背后,首先需要大規(guī)模的用戶,然后需要真實準確的交易信息(上面第2點)。這兩方面疊加起來,便產(chǎn)生了和通用搜索一樣的結果:看似沒有用戶忠誠度、可以輕易被其它網(wǎng)站替代,實際一點一滴的優(yōu)化信息純度和積累用戶規(guī)模,會讓用戶產(chǎn)生很強的使用慣性,從而樹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
如果按照以上三點來看,分類信息網(wǎng)站不應該存在多家,寡頭壟斷的形態(tài)不符合用戶和信息的本能需求,只有全部集中到一個平臺上才能夠讓效率最大化。我相信58、趕集和百姓,這三家在未來至少會一死一傷。
其實道理和如今的淘寶類似,只不過阿里不僅做了信息流,把現(xiàn)金流也給做了,所以看起來壁壘很明顯,但其實道理是相通的。
PS:回答提問者的補充:
1、是信息嗎?是大量的信息嗎?分類信息時效性比較強,個人感覺大部分都是沉淀下來產(chǎn)生不了多大價值的內容呢;而且內容再次利用率太低,比如SNS一篇熱門的日志可以被再次分享、收藏等;
實際上搜索引擎上抓取的信息,絕大部分也是難沉淀、重復消費率低下的。但問題不在這里,信息就像水,有湖泊也有川流。流動還是沉淀都是不同信息的不同特性,分別作用于不同層面的信息。像分類信息網(wǎng)站這樣的業(yè)務,要的就是信息的快速流動、強時效性的信息更迭。
是服務嗎?信息篩選、誠信機制個人感覺不是一般的難做呢;
如上所述,分類信息網(wǎng)站的誠信機制和淘寶不大一樣,做可視的量化標準很難。但是“用戶信任”這種不可見的有點虛的機制其實也存在,但需要多年、持續(xù)、枯燥的維護,一點點的維護。并且相對好做一點——畢竟大多不需要走物流,面交對買賣雙方都有約束。
是大量的同時在線的流量嗎?這個好,可是除了依靠大量的廣告投入產(chǎn)生短期的效果外,依靠這個項目本身健康的發(fā)展好像比較困難呢;花錢買來的用戶,用戶黏性也低呢,分類信息提供的服務還達不到讓一般的絕大部分用戶每天沒事的時候來逛一圈網(wǎng)站的地步吧。
大部分用戶沒事閑逛是理想狀態(tài),實際上只要做到“有需要了就想到你”就夠了。事關忠誠度、粘性什么的,本質上這事和當初無數(shù)做搜索的網(wǎng)站說要干掉百度一樣,看似百度沒用戶忠誠度,但它有用戶的使用慣性,慣性即習慣,習慣是最難被改變的。
至于花錢買用戶,這個其實沒啥,只要兩點:
1、買來的用戶是真用戶,不是僵尸。
2、你的服務對用戶真的有用,用戶具備高頻或低頻的回訪需要。
滿足這兩點,買用戶是很好的擴大規(guī)模的方式。去年很多電商砸錢買來用戶最后全部流失的問題在于,這些電商銷售的商品種類單一、且是用戶超低頻次購買的東西(鞋子一年會買幾雙?襪子呢?創(chuàng)意玩具呢?),加之競爭過度,預期中的用戶再次訪問被其它電商的促銷給截胡。這和分類信息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