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領域知識" />
時間:2022-10-31 20:30:01 | 來源:信息時代
時間:2022-10-31 20:30:01 來源:信息時代
領域知識 : 行業(yè)領域中的專門知識與技能。領域指某個限定的專業(yè)或行業(yè)的范圍,如金融、制造、漁業(yè)等。領域內的專家經驗、技能、管理素質構成的知識框架稱為知識領域。
1. 一般領域知識
一般的領域知識泛指各行各業(yè)的經營管理知識,也就是各行業(yè)(制造、物流、建筑、國防、電信、金融、紡織、化工等)的專業(yè)知識與經營管理知識。在知識庫中,領域知識是有關最優(yōu)化的概念、公理、命題、方法技巧(算法、策略)、經驗的總稱。領域知識可進一步劃分為方向領域知識和非方向領域知識,如旅行商問題、網絡選址問題、最短路徑問題等。
領域知識詳細描述特定領域知識和在一個應用中所討論的信息類型。例如,一個涉及設備故障診斷應用的領域知識將包含相關故障信息、故障表現(xiàn)和不同故障之間的關系等信息。領域知識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軟件工程中的“數(shù)據模型”或“對象模型”。
2.知識本體(ontology)
知識系統(tǒng)中的本體為一特定的領域提供概念描述。ontology即“知識本體”或“本體”。作為一個從哲學中引入的詞匯,其含義逐漸從抽象的、形而上學層面的理解轉化為工具性的、具有特定意義的理解,因此,ontology一詞結合不同的語境可以有多種解釋。牛津英語辭典里對ontology的釋義是“對于存在的研究或科學”(the science or study of being)。近年來,人工智能有關課題的研究進展使這個詞獲得了復興,成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術語,而Gruber在1993年給這個術語所下的一個非常簡明的定義,從而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和引用,Gruber認為,ontology是概念化的規(guī)范說明(specification of conceptualization)。1998年Studer等人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對于本體的特點給出了一個更為明確和全面的解釋:“知識本體是對概念體系的明確的、形式化、可共享的規(guī)范說明”,并且進一步指出,知識本體是“領域知識規(guī)范的抽象和描述,表達、共享、重用知識的方法” 。William等人從特征和形態(tài)方面對ontology定義為: ontology是用于描述或表達某一領域知識的一組概念或術語,可用于組織知識庫較高層次的抽象,也可以用來描述特定領域的知識。
如果把每一個知識領域抽象成一套概念體系,再具體化為一個詞表來表示,包括每一個詞的明確定義、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以及該領域的一些公理性知識的陳述(例如,“所有的期刊論文都是出版物”)等,并且能夠在這個知識領域的專家之間達成某種共識,即能夠共享這套詞表,所有這些就構成了該知識領域的一個“知識本體”。為了便于計算機理解和處理,需要用一定的編碼語言(例如,RDF/OWL)明確表示上述體系(詞表、詞表關系、關系約束、公理、推理規(guī)則等)。在這個意義上,知識本體已經成為一種提取、理解和處理領域知識的工具,可以被應用于任何具體的學科和專業(yè)領域。
對某個知識領域,每個人的認識從內容到形式都可能不是一樣的,通用知識本體(common ontology)常常從哲學的認識論出發(fā),其概念的根結點往往是時間、空間、事件、狀態(tài)、對象等抽象術語,而且不一定需要形式化; 領域本體(domain ontology)專注于解決領域知識的抽象,較為具體,容易進行形式化和共享; 術語本體(terminology ontology)常常表現(xiàn)為一個詞表,概念關系的抽取較為隨意和簡單,要求不嚴格,甚至可以沒有概念定義,例如,著名的WordNet本體; 形式本體(formal ontology)對于概念術語的分類組織要求較為嚴格,需要按照一定的分析原則和標準,明確定義概念間的顯性、隱性關系,并明確各種約束、邏輯聯(lián)系等。這類本體常常由術語本體發(fā)展而來,但卻與術語本體沒有截然的界限;另外還有表現(xiàn)本體、任務本體、方法本體、混合型本體等。
某個具體領域的知識本體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不同的知識本體必須通過某種機制進行交換,形式化的方式也需要標準化,這就需要用到知識本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