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1 GPRS的邏輯網絡架構

n1.2 GPRS的傳輸平面和信令平面

n1.2.1 傳輸平面

n1.2.2 信令平面

n1.3 無線接口

n1.3.1 物理層

n1.3.2 無線資源管理(RRM,Radio Res"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青草_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_欧美人与鲁交大毛片免费_国产果冻豆传媒麻婆精东

18143453325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18143453325 在線咨詢
所在位置: 首頁 > 營銷資訊 > 營銷百科 > 增強數據速率的GSM演進技術:EDGE網絡

增強數據速率的GSM演進技術:EDGE網絡

時間:2023-02-15 01:54:01 | 來源:營銷百科

時間:2023-02-15 01:54:01 來源:營銷百科

增強數據速率的GSM演進技術:EDGE網絡:第1章 GPRS簡介

n1.1 GPRS的邏輯網絡架構

n1.2 GPRS的傳輸平面和信令平面

n1.2.1 傳輸平面

n1.2.2 信令平面

n1.3 無線接口

n1.3.1 物理層

n1.3.2 無線資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n1.3.3 小區(qū)重選

n1.4 GPRS移動性管理

n1.4.1 GMM狀態(tài)

n1.4.2 GPRS MS分類

n1.4.3 移動性過程

n1.5 PDP上、下文管理

n1.6 GPRS骨干網

n1.6.1 GTP-U

n1.6.2 GTP-C

n1.7 GPRS中的CAMEL

n1.7.1 移動通信市場的演進

n1.7.2 GPRS CAMEL的業(yè)務架構

n1.7.3 GPRS CAMEL業(yè)務流程

n1.8 3GPP的組織

n第2章 EDGE概述及其發(fā)展狀況

n2.1 EDGE簡介

n2.2 全球EDGE市場發(fā)展概況

n2.2.1 EDGE的發(fā)展路標

n2.2.2 EDGE的市場推廣階段

n2.2.3 EDGE的實質運營階段

n2.3 EDGE業(yè)務和應用

n2.3.1 EDGE的典型特征

n2.3.2 EDGE的技術優(yōu)勢

n2.3.3 EDGE MS能力

n2.3.4 EDGE承載的業(yè)務與熱點業(yè)務

n2.4 EDGE發(fā)展的市場特征

n2.4.1 EDGE全球市場發(fā)展不平衡

n2.4.2 制造商為EDGE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

n2.4.3 EDGE市場發(fā)展由冷漸熱

n2.5 EDGE市場發(fā)展的驅動力

n2.5.1 用戶對移動數據業(yè)務的需求

n2.5.2 EDGE能夠暫時滿足運營商提升網絡速率的需求

n2.5.3 EDGE部署具有成本的相對優(yōu)勢

n2.5.4 EDGE在3G演進路線中的角色發(fā)生變化

n2.6 EDGE的基本原理

n2.6.1 EDGE基礎

n2.6.2 增強的調制方式

n2.6.3 鏈路質量控制

n2.6.4 EDGE中RLC/MAC的改進

n2.6.5 EDGE的RLC數據塊格式

n第3章 EDGE的物理層技術

n3.1 調制

n3.1.1 GMSK調制

n3.1.2 8PSK調制簡介

n3.2 發(fā)射側的RF特性

n3.2.1 MS功率分類

n3.2.2 調制頻譜

n3.2.3 脈沖的功率和時間

n3.3 接收側的RF特性

n3.3.1 EDGE的靈敏度和干擾性能

n3.3.2 8PSK的額定差錯率

n3.3.3 調制檢測

n3.4 EDGE物理層所涉及的問題

n3.4.1 差分GMSK信號的產生

n3.4.2 8PSK信號的產生

n3.4.3 EDGE發(fā)射機的RF約束

n3.4.4 GMSK解調

n3.4.5 8PSK解調

n第4章 EDGE的鏈路適應技術

n4.1 信道編碼機制

n4.1.1 EDGE的PDTCH信道編碼

n4.1.2 其他信道的信道編碼

n4.2 鏈路質量控制機制

n4.2.1 鏈路質量控制測量

n4.2.2 增加冗余機制

n4.2.3 鏈路自適應機制

n4.3 場景介紹

n4.3.1 下行鏈路中的IR機制

n4.3.2 鏈路自適應的實現(xiàn)

n第5章 EDGE中的RLC和MAC層技術

n5.1 與TBF建立相關的新RLC/MAC的過程

n5.1.1 上行TBF的建立

n5.1.2 下行TBF的建立

n5.2 RLC數據塊的傳輸

n5.2.1 RLC窗口大小

n5.2.2 確認位圖的壓縮

n5.2.3 下行確認報告的擴展輪詢機制

n5.3 GPRS和EDGE的復用

n第6章 EDGE的部署規(guī)劃和優(yōu)化

n6.1 EDGE的網絡部署策略

n6.1.1 GSM運營商的EDGE部署策略

n6.1.2 TDMA運營商的EDGE部署策略

n6.2 EDGE的網絡規(guī)劃

n6.2.1 EDGE的無線網絡規(guī)劃

n6.2.2 EDGE的無線網絡規(guī)劃過程

n6.2.3 EDGE的傳輸網絡規(guī)劃

n6.2.4 EDGE的核心網規(guī)劃

n6.3 EDGE的網絡優(yōu)化

n6.3.1 EDGE網絡優(yōu)化原則與目標

n6.3.2 EDGE無線網絡優(yōu)化

n6.3.3 EDGE傳輸網優(yōu)化

n6.3.4 小區(qū)重選優(yōu)化

n6.3.5 容量優(yōu)化

n6.3.6 干擾優(yōu)化

n6.4 EDGE性能的提升

n第7章 EDGE現(xiàn)網規(guī)劃與優(yōu)化案例分析及常見問題定位

n7.1 EDGE網絡資源評估與配置

n7.1.1 PCU資源配置評估

n7.1.2 Gb接口資源配置

n7.1.3 PDCH配置算法

n7.2 GPRS和EDGE網絡KPI評估體系

n7.2.1 GPRS IP吞吐率(下行與上行)

n7.2.2 EDGE IP吞吐率(下行與上行)

n7.2.3 IP傳輸中斷比(下行)

n7.2.4 IP傳輸中斷比(上行)

n7.2.5 GPRS中每PFC的LLC容量大?。ㄏ滦信c上行)

n7.2.6 EDGE中每PFC的LLC容量大?。ㄏ滦信c上行)

n7.2.7 EDGE使用率(下行與上行)

n7.2.8 干擾性能指標——CS-1~CS-2無線鏈路吞吐率(下行與上行)

n7.2.9 干擾性能指標——EDGE無線鏈路吞吐率(下行)

n7.2.10 干擾性能指標-EDGE無線鏈路吞吐率(上行)

n7.2.11 干擾性能指標——異常釋放的TBF百分比(無線原因,下行)

n7.2.12 容量性能指標(CCCH)——尋呼丟失

n7.2.13 容量性能指標(CCCH)-PAGE擁塞

n7.2.14 容量性能指標(PCU)——GSL負荷80%

n7.2.15 容量負荷性能指標(PCU)——RPP負荷 80%

n7.2.16 容量性能指標(PCU)——RPP擁塞

n7.2.17 容量性能指標(PCU)——PCU擁塞率

n7.2.18 容量性能指標(多時隙利用)——GPRS多時隙利用比

n7.2.19 容量性能指標(多時隙利用)——EDGE多時隙利用比

n7.2.20 容量性能指標(多時隙利用)——每TBF最大時隙預留數

n7.2.21 容量性能指標(PDCH)——PDCH分配失敗率

n7.2.22 容量性能指標(PDCH)——小區(qū)平均分配PDCH數

n7.2.23 容量性能指標(PDCH)——小區(qū)平均激活PDCH數

n7.2.24 容量性能指標(PDCH)——(B、G、E)-PDCH信道共享率(下行與上行)

n7.2.25 容量性能指標(PDCH)——E-PDCH信道共享率(下行與上行)

n7.2.26 容量性能指標(PDCH)——兩次預清空間的TBF平均存活時長(下行)

n7.2.27 容量性能指標(PDCH)-PDCH分配擁塞率(TBF建立成功率,下行與上行)

n7.2.28 移動性性能指標——路由區(qū)間小區(qū)重選時間比(下行)

n7.2.29 移動性性能指標——路由區(qū)內小區(qū)重選時間比(下行)

n7.3 GPRS和EDGE網絡的網絡優(yōu)化流程

n7.3.1 干擾

n7.3.2 移動性

n7.3.3 容量

n7.3.4 解決下行IP吞吐率低的工作流程

n7.4 常見問題定位

n7.4.1 由于TCH擁塞造成無法接入

n7.4.2 所有TBF被完全預清空

n7.4.3 多時隙分配不足

n7.4.4 PDCH共享過多

n7.4.5 RPP擁塞造成PDCH資源不足

n第8章 EDGE的網絡性能

n8.1 EDGE網絡的關鍵性能指標(KPI)

n8.1.1 可靠性

n8.1.2 吞吐量

n8.1.3 延時

n8.1.4 網絡負荷

n8.1.5 時隙利用率

n8.1.6 時隙容量

n8.1.7 TBF阻塞率

n8.1.8 吞吐量減少因子

n8.1.9 頻譜效率

n8.2 GPRS和EDGE的鏈路性能

n8.2.1 簡介

n8.2.2 GPRS和EDGE的峰值吞吐量

n8.2.3 RF損害

n8.2.4 干擾受限的性能

n8.3 GPRS和EDGE的無線資源管理

n8.3.1 輪詢和確認策略

n8.3.2 GPRS和EDGE的鏈路自適應算法

n8.3.3 EDGE的信道分配

n8.3.4 EDGE的調度器

n8.3.5 EDGE與GPRS的復用

n8.3.6 功率控制

n8.4 GPRS的系統(tǒng)容量

n8.4.1 簡介

n8.4.2 模型與性能測量

n8.4.3 獨立無跳頻頻段下的GPRS性能

n8.4.4 獨立跳頻頻段下的GPRS性能

n8.4.5 QoS準則下的GPRS譜效率

n8.5 EDGE的系統(tǒng)容量

n8.5.1 簡介

n8.5.2 模型和性能測量

n8.5.3 單獨頻段、無跳頻采用鏈路自適應的EDGE性能

n8.5.4 單獨頻段、具有跳頻的EDGE性能

n8.5.5 QoS準則下的頻譜效率

n8.6 語音和數據混合業(yè)務容量

n8.6.1 盡力而為業(yè)務

n8.6.2 相對優(yōu)先級

n8.6.3 數據傳輸速率保證業(yè)務

n8.6.4 愛爾蘭轉換因子

n8.7 EDGE網絡的現(xiàn)網測試性能

n8.7.1 EDGE的測試背景

n8.7.2 EDGE測試環(huán)境

n8.7.3 EDGE測試結果分析

n8.7.4 EDGE測試結論

n第9章 EDGE的殺手應用:手機電視業(yè)務

n9.1 引言

n9.2 手機電視的實現(xiàn)方式

n9.2.1 地面數字廣播方式

n9.2.2 衛(wèi)星廣播方式

n9.2.3 蜂窩移動網絡方式

n9.2.4 幾種實現(xiàn)方式的比較

n9.3 手機電視的主要技術

n9.3.1 主要技術標準

n9.3.2 實現(xiàn)手機電視的技術條件

n9.4 EDGE系統(tǒng)中的手機電視業(yè)務

n9.4.1 系統(tǒng)架構

n9.4.2 信令流程

n9.4.3 移動網絡中MBMS

n9.5 業(yè)務模式和應用環(huán)境

n9.5.1 行業(yè)政策和產業(yè)標準

n9.5.2 市場動向和運營模式

n9.5.3 國內外手機電視發(fā)展狀況和影響因素

n9.5.4 發(fā)展手機電視的策略建議

n9.6 手機電視市場的發(fā)展

n9.6.1 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

n9.6.2 可觀的發(fā)展前景

n9.7 手機電視運營模式分析

n9.7.1 手機電視運作模式

n9.7.2 手機電視的階段化運營策略分析

n9.8 需要關注的問題

n9.8.1 管制問題

n9.8.2 技術成熟問題

n9.8.3 手機成本及資費問題

n9.9 手機電視產業(yè)未來發(fā)展思考

n第10章 EDGE網絡支持的IMS通信業(yè)務

n10.1 3GPP的CSICS業(yè)務

n10.1.1 CSICS的系統(tǒng)架構

n10.1.2 多媒體電話的互操作

n10.1.3 3GPP CSICS業(yè)務實例:WeShare業(yè)務

n10.2 OMA POC(一鍵通)

n10.2.1 OMA PoC R1標準

n10.2.2 OMA PoC R1架構

n10.2.3 OMA PoC語音突發(fā)控制

n10.2.4 OMA PoC會話建立方法

n10.2.5 OMA PoC和PDP上下文的建立

n10.2.6 OMA PoC媒體問題

n10.2.7 OMA PoC Rlease 2

n10.3 OMA即時消息

n10.3.1 OMA即時消息架構

n10.3.2 即時消息模式

n10.3.3 OMA即時消息媒體類型

n10.4 呈現(xiàn)和列表管理

n10.4.1 簡單呈現(xiàn)

n10.4.2 列表管理

關鍵詞:技術,網絡,演進,數據,增強,速率

74
73
25
news

版權所有? 億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許可權利。

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瀏覽器,建議您使用谷歌Chrome瀏覽器。 點擊下載Chrome瀏覽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