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興盛時期
時間:2023-07-15 05:03:01 | 來源:營銷百科
時間:2023-07-15 05:03:01 來源:營銷百科
閩劇興盛時期:辛亥革命后,閩劇進入興盛時期,出現(xiàn)了'三樂(舊賽樂,新賽樂,三賽樂)一旗(善傳奇)兩頭羊(賽天然,慶樂然)'等班社.涌現(xiàn)了鄭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馬秋藩等'四大名旦',陳芝卿,傅億儂,黃蔭霧,林依豹,林芝芳,黃銘卿等也紅極一時.武生陳春軒(藝名'嘉賓弟')吸收京劇武打技藝,創(chuàng)造一套獨特的武功,其代表作《八大錘》,1934年曾由福建民眾教育館拍成無聲電影.陳春軒飾陸文龍,唐秀山飾金兀術(shù),趙長順飾岳飛,武丑程利斌飾馬夫,林趕山,林云玉,陳春利,林厚棋等飾四錘將.那時,舊賽樂,新賽樂,三賽樂,新國風(fēng)等班社還赴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演出,深受歡迎.
30年代,上海益聞書局出版許多閩劇曲本,香港百代,高亭,聯(lián)星等唱片社灌制了許多閩劇唱片.如鄭奕奏的《孟麗君寫批》、《黛玉焚稿》、《孟姜女》、《孤兒血》、《卿之苦痛》、《百蝶香柴扇》;傅億儂的《王昭君》,《劉智遠(yuǎn)》、《玉堂春》;林芝芳的《妙善哀史》、《竇氏女哭五更》,《嘉桂嶺》;林依豹的《蘇東坡游赤壁》;黃銘卿的《王蓮蓮拜香》;林億媛的《勸同胞勿忘國恥》等。
抗戰(zhàn)時期,1938年夏夜,閩劇藝人數(shù)百名在榕城舉行抗日救亡火炬游行,個個手舉火把,身穿黑色中山裝,腳扎綁帶.隊伍從省府路出發(fā),經(jīng)過南門兜走向大橋頭.站在第一排的有著名閩劇武生陳春軒,關(guān)傳庚,劇作家林飛.他們沿途用閩劇曲牌[孝順歌]高唱:'為國家,為民族,去,去,去!去當(dāng)兵!'
'七·七'事變后,福州舞臺上宣傳抵御侵略,鼓舞抗日斗志的閩劇演出風(fēng)起云涌.首先是劇作者拿起筆桿當(dāng)?shù)稑?紛紛編寫歌頌愛國主義的古代劇和揭露日寇暴行的時裝戲.有劇作家林舒謙的獨幕話劇《噴火口》,《毒》和三幕話劇《戰(zhàn)》及大型閩劇《思兒亭》;鄭如秋的《壯烈犧牲》、《黑衣人》;嚴(yán)天鐸的《馬占山》,《夜光杯》,《民族之恥》;林飛的《象園與金門》等。
抗戰(zhàn)期間,陳春軒演出《八大錘》,黃蔭霧演出《戚繼光》,陳杏芬、林趕山、蕭夢塵、黃蔭霧合作《夜光杯》,轟動榕城。
'福建梅蘭芳'鄭奕奏與著名表導(dǎo)演藝術(shù)家晉響亭,受聘到福州公余閩劇社教授女演員林瓊,金谷蘭演唱《芙蓉恨》和《醉生夢死》等戲。每逢紀(jì)念日,游園會,他們就在'新生活促進會'禮堂義演,捐獻寒衣,還在新舞臺為'福州抗敵會'義演.黃蔭霧還應(yīng)邀到協(xié)和大學(xué),為師生導(dǎo)演抗日救國小戲《到民間去》。
著名須生陳開明,在演出《火燒連營》中,插唱一段'盧溝橋事變'唱段;武生詹傳順譽稱為'閩劇美猴王',在演出《少林寺》時,增念了一段宣揚愛國憂民的念白,還用《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作吟串.生角名宿李小白,每演一場戲,均在臺上加唱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名丑林仁,石務(wù)世還聯(lián)袂演出《福州時事》,揭露日本侵略軍轟炸福州王莊的罪行,在福州城引起轟動效應(yī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閩劇獲得新生.1952年,《釵頭風(fēng)》(贈釵,泣別)晉京參加全國首屆戲曲觀摩大會,李銘玉(飾陸游)獲一等演員獎,郭西珠(飾惠仙)獲二等演員獎.1954年,發(fā)掘整理《煉印》,參加華東地區(qū)首屆戲曲觀摩演出,林舒謙獲劇本獎,晉響亭獲導(dǎo)演獎,林趕山(飾楊傳),林務(wù)夏(飾李動)獲一等演員獎;唐秀山(飾黃卞)獲二等演員獎.1955年,《煉印》由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拍成戲劇藝術(shù)片。
從1953年-1964年,福州閩劇界創(chuàng)作,整理了《荔枝換江絳桃》,《陳若霖斬皇子》,《雙玉蟬》,《貽順哥燭蒂》,《六離門》,《夫人城》,《鬧燈會》及現(xiàn)代戲《九命沉冤》,《海上漁歌》,《紅橋》等。
'十年動亂'年月,閩劇受到嚴(yán)重摧殘,絕大部分演職員當(dāng)作城市閑散居民,下鄉(xiāng)插隊勞動.閩劇名家林芝芳被迫致死.劉小琴在家糊火柴盒,每天掙八角錢.李小白去拉板車……
東風(fēng)解凍,柳暗花明,80年代后,閩劇團又獲重建,再展新姿.閩劇又上北京城,再進中南海,還走出國門,登上世界舞臺,在參加全國展演,省市會演和中國第三屆戲劇節(jié)等活動中,獲獎劇目有《洪武鞭侯》,《林則徐充軍》,《魂斷燕山》,《天鵝宴》,《丹青魂》,《御前侍醫(yī)》,《拜石記》等.《天鵝宴》,《丹青魂》二劇還獲國家'文華獎'.青年演員陳乃春還榮獲全國第十屆戲劇的'梅花獎'和第三屆'文華表演獎'.這幾年中也涌現(xiàn)出一批中青年優(yōu)秀演員與閩劇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