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前世今生
時間:2023-03-13 03:24:01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3-13 03:24:01 來源:電子商務
目前企事業(yè)單位系統(tǒng)都紛紛要上云,但是很多沒有云計算研發(fā)或運維經歷的同學,對云計算總是一頭霧水。為了不讓大家再一頭霧水,前幾天我給公司的研發(fā)和運維同事做了一次云計算相關知識的科普,題目為《云計算的前世今生》。因為只是科普,我只對相關概念進行了解釋,不涉及技術細節(jié),但卻有些八卦內容。
從名字上來看,可以認為云計算是一種計算服務,但不止于計算,是對傳統(tǒng)IT交付形式的革命。舉個例子:以前客戶可能需要自己買硬件服務器,放到機房,然后請專業(yè)的人士將這些服務器虛擬化,再在虛擬機上部署應用。云計算誕生后,客戶可能不需要這么做了,不用自己買服務器,不需要自建機房,只需要通過瀏覽器界面的幾步操作,就能使用虛擬機了。
上面只是一個使用云計算的例子,從大的方面來說,云計算主要具有三種服務形態(tài),分別是: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可以理解為把硬件當作服務來提供,比如提供虛擬機;
PaaS:平臺即服務,面向開發(fā)者,提供開發(fā)、運行所需要的中間件、工具和環(huán)境;
SaaS:軟件即服務,典型如各種Web應用,不需要本地安裝軟件即可使用;
口頭上這么說,大家可能還是覺得不清不楚,那么下面這張圖應該可以幫助你清晰區(qū)分這三種服務形態(tài)了。圖我是從網上扒下來的,侵刪。
圖中紅色部分內容是云服務提供商需要考慮的,而綠色部分是客戶自己需要考慮的。從左往右,第2、3、4幅圖分別對應IaaS、PaaS、SaaS服務??梢钥吹?,對于IaaS層,云服務商需要考慮的是網絡、存儲、服務器、虛擬化,而客戶需要考慮的是操作系統(tǒng)層面以上的東西。對于PaaS層,云服務商需要考慮到操作系統(tǒng)、中間件、運行時環(huán)境,客戶只需要考慮數(shù)據(jù)和應用。對于SaaS,云服務商考慮全部的內容,客戶要做的,可能只是安裝個瀏覽器來使用軟件服務就好。最左邊,就是用戶完全自建的情況下,這時候就需要考慮所有層面的事情,這時候往往也就沒有云服務什么事情了,除非客戶本身就是云服務商。
接下來我們看看云計算的發(fā)展簡史,讓我們先回到上個世紀。
史前 1950s
上個世紀50年代,IBM公司就有使用大型機,因為數(shù)量有限,而且需要多個人同時使用,因此就產生了一臺機器多個終端的需求。
混沌期 1970s
70年代,硬件虛擬化技術出現(xiàn),可以從一臺物理機虛擬出多臺虛擬機,供不同人員使用,這也是VPS的形式,大家共用一臺物理機,但不同虛擬機的操作系統(tǒng)是隔離的。
萌芽期 1990s
這個時期虛擬化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全球最大的SaaS服務商Salesforce于1999年成立,其創(chuàng)始人是前Oracle高管??粗鳲racle高昂的購買和維護費用,這位高管意識到互聯(lián)網時代的軟件服務模式需要改變了,因此提出了軟件將變成一種服務的口號,認為傳統(tǒng)的軟件模式即將終結。這個時候估計外界還并不知道什么是云計算,我們也不知道Salesforce公司是如何解決服務器擴容等問題的。
襁褓期 2006-2011
這個時期,虛擬化技術快速發(fā)展,主流的技術有KVM、Xen、OpenVZ等,還有VMware自家的技術,我曾經對這些技術都有所涉略。2006年,亞馬遜發(fā)布了對象存儲S3和彈性計算EC2,正式對外提供IaaS服務。亞馬遜本來是電商起家的,他們看到淡季時候很多服務器閑置著,因此琢磨著怎么充分利用起來,于是就搞出這么兩個產品,這就是一個場景催生產品的活生生的例子。也是在這期間,Google公開了GFS、Map Reduce、Big Table相關的論文,奠定了大數(shù)據(jù)發(fā)展的基石,業(yè)界紛紛效仿,Google同時推出了PaaS服務GAE。微軟在2008年也進行戰(zhàn)略轉移,將Windows Azure的Windows去掉,開始擁抱開源,給了外界耳目一新的形象。2009年,阿里云成立,其CTO是心理學博士王堅,據(jù)說也因為這個安排,導致阿里集團的很多技術牛人離職,估計都不看好一個心理學博士能帶領研發(fā)團隊馳騁于云計算的競技場。2010年在深圳IT領袖峰會上,百度李彥宏對云計算表示不屑,說是新瓶裝舊酒,而騰訊的馬化騰認為云計算可能需要一百年或更多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唯獨不懂技術的馬云,堅信云計算是阿里必須要做的,否則阿里巴巴就會死掉。今天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的市場份額的差距,可以說跟這些大佬的眼光和信念不無關系。2011年,新浪基于開源云平臺方案OpenStack推出了PaaS服務SAE,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程輝不久離職創(chuàng)辦了UnitedStack,期望基于OpenStack提供公有云服務。程輝當時還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他對要加入自己研發(fā)團隊人員的要求,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個人的一些領袖氣質,當然對人員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后來這個公司應該沒能完成程輝在公有云市場分羹的愿景,這里就不展開了。
探索期 2011-2013
VMware率先提出軟件定義數(shù)據(jù)中心的口號,并認為這是云計算的終極形態(tài)。這個時期,各種云計算相關技術發(fā)展迅速,云計算人才供不應求,一幫技術極客們創(chuàng)辦了:
七牛云存儲:專注于提供云存儲服務,面向開發(fā)者;
青云:全棧云服務,據(jù)說他們創(chuàng)始人對當時市面上的云服務不滿意;
UCloud:偏向游戲領域,創(chuàng)始人黑客出身;
這幾個云計算公司,在巨頭們的狹縫下生存,走到了今天,他們都在中國云計算發(fā)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火熱期 2013-2016
這是個群雄逐鹿的時期,巨頭們持續(xù)發(fā)力,其中包括阿里云、騰訊云 華為云等。OpenStack、VSphere 、CloudStack等方案及其互相集成技術受寵,Docker橫空出世,人們言必稱大數(shù)據(jù)。
成熟期 2016-2020
這時期,云計算行業(yè)格局漸定,大概是巨頭全覆蓋 + 垂直企業(yè);云原生:容器化 + 微服務 + DevOps + CI/CD,如火如荼在發(fā)展;k8s:被稱為下一個Linux操作系統(tǒng),采用率一直在上升;AI/ML:On Cloud,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框架上云;
未來
站在2020年中期這個節(jié)點,我們能看到的未來大概是:
云原生技術快速發(fā)展,其中Service Mesh、Serverless架構繁榮,OAM去基礎設施迅速占領舞臺,云和邊緣計算融合態(tài)勢愈演愈烈。巨頭們都在營造生態(tài),拉攏開發(fā)者,畢竟贏開發(fā)者得天下,而作為開發(fā)者,要么成為浪潮中的泳者,要么回家。
歡迎關注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