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告訴我們,最好的檔期能讓票房翻番
時間:2022-06-05 14:54:01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6-05 14:54:01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文|南如珉 一個好檔期究竟能夠賦予影片多大的加持,其實這是很難用數(shù)據(jù)精準推演出來的,因為沒有一個契機來進行推算。
但今年的11月給了那么個機會。它不僅是2020年最寬松的檔期,甚至說是近5年來最寬松都不為過。今年11月極為符合市場的數(shù)據(jù)預演的條件,因為它處于影片最少的環(huán)境當中,理論上說對于檔期內(nèi)種子影片的空間加持達到了最高值。而最終的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好檔期賦予影片最高的加持是要超出預期的。
11月,種子影片普遍翻番 很多市場的理論是通過數(shù)據(jù)來推演出來的,但也不能過分的相信數(shù)據(jù),因為很多想當然的經(jīng)驗和套路,其實都來自于不假思索的數(shù)據(jù)經(jīng)驗。數(shù)據(jù)很重要,但如何用數(shù)據(jù)、看數(shù)據(jù)、從中得到客觀的理論,是更為重要的。
一個壞檔期究竟給影片帶來多大的傷害,這個其實從過往的特殊檔期中能夠大體推算出來,最差的情況會接近50%。即一部正常1億的影片,放在了最不該放的檔期中,最終只有5000萬體量,當然這是很極端的案例,真實情況下很難發(fā)生,但差檔期影響達到了30%的情況還是比比皆是的。
但好檔期賦予的加持,這個卻很難推演出來,因為很多人對好檔期的認知和概念是不同的,而且市場中從未有絕對意義的好檔期,至少能夠從中得到客觀理論的檔期是鳳毛麟角的。而11月,幾乎是最為接近用于數(shù)據(jù)推演的一個“好檔期”。
前面已經(jīng)提到,就市場大盤來說,11月是近幾年最差的。但相反,對于11月的影片來說,卻是能夠吃到理論上最大值的排片,對于它們的加持幾乎達到了上限。由于從業(yè)者普遍認為11月太冷,因此沒有任何一部具備體量的影片敢于定檔于此,也導致了11月成為小眾類型片的狂歡。
進而引發(fā)了一系列奇葩的市場現(xiàn)象,比如正常情況下只能是三號種子的犯罪片,因為無片上映,只能被當成頭號種子來用;比如長期沒有好萊塢大片進場,竟把買斷片當成好萊塢來看待。史無前例的片荒局面,造就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局面。
造成今年11月如此片荒的情況,除了行業(yè)歷來對11月冷檔的畏懼感,更多還是來自疫情沖擊下帶來的影視寒冬,大家更寄望于把壓箱底的東西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比如賀歲檔,比如春季檔,因為行業(yè)已經(jīng)觸底了,已經(jīng)不容有失了。當然這些操作在主觀中沒什么毛病,但卻違背了客觀的檔期規(guī)律。
11月的片荒是全行業(yè)“努力”的結果,自然也是成就了所有11月上映的新片,也給了數(shù)據(jù)推演一個平臺。而最終的數(shù)據(jù),也兌現(xiàn)了初期的預想,結論便是,如果寬松的檔期,會給影片至少翻番式的加持。雖然以后很難再出現(xiàn)類似今年11月的情況,但至少它論證了好檔期給予翻番加持的論點。接下來逐一分析下每部影片的情況。
《風平浪靜》 影片受到的檔期紅利是最大的。作為一部明顯擁有類型、受眾局限的小眾電影,過往所有類似影片都以不超過15%的排片開畫,而且從未擁有過頭號種子的待遇。影片完全是因為長期沒有中大體量影片的上映,占據(jù)了得天獨厚的檔期紅利,最終在新片中處于絕對頭部的位置。
首日斬獲了近27%的排片、拿到了1500萬票房,這是一個不敢想的數(shù)據(jù)。因為口碑層面并未賦予它在市場上任何的加持,這種口碑溢價能力幾乎為零,僅僅是它作為頭部新片帶來的熱度和體量所致。這幾乎是近幾年來檔期加持的極致表現(xiàn)。
通過橫向對比。類型、風格相近的《暴雪將至》拿到2717萬票房、《雪暴》為2820萬票房,陣容略微強大的《冰河追兇》為4309萬票房、口碑強大的《暴裂無聲》也僅有5425萬票房而已。顯然《風平浪靜》對比以上影片并未任何優(yōu)勢可言。在這個賽道下,這種帶有犯罪的偏劇情向的影片,票房是上限為《南方車站的聚會》,但后者在陣容和品質上要高出不少。
因此《風平浪靜》的首日1500萬、最終破8000萬幾乎是個奇跡。這得是多個條件都能成立才行,除了首日具有廣闊的開畫空間,后續(xù)檔期要持續(xù)寬松。它在次周新片沖擊下依然有4%左右排片,保障了后面的續(xù)航問題。由數(shù)據(jù)來看,這萬中無一的檔期給予了它提升N倍的表現(xiàn)。
《熱血合唱團》 它的嚴重失利完全是因為類型極為局限、品質嚴重不佳所致。跟劉德華等因素無太大關聯(lián)。可即便如此,《熱血合唱團》收到的檔期紅利依然不容小覷。要知道熱度如此之小、類型如此狹窄,依然在首日拿到了新片的老大,拿到超過20%的排片,這證明了它至少在影院經(jīng)理心中是救世主的角色。
按照正常的市場邏輯,這種小眾類型片更多的埋在一個角落里,拿到8-12%的排片,甚至處于更為兇險的境地。但首日20%排片以及700萬的開畫,已經(jīng)在證明了它作為檔期畸形下“最好的一部新片”,已經(jīng)成為了觀眾的頭部選擇,這種無形的加持是巨大的。
最終影片的5000萬體量,雖然有部分為包場行為,但真實數(shù)據(jù)當中,依然得有至少50%來自于檔期紅利所帶來的加持。倘若它的品質稍微有所提升,都會有一個破億的表現(xiàn)。
《汪汪隊立大功》 作為又一部國民級動畫IP,《汪汪隊立大功》成為了低幼兒童非常喜歡的動畫。就類型來說,動畫電影在檔期上的加持并沒有那么大,至少跟前面兩部影片沒得比。這更多是因為低幼動畫的數(shù)量本來就不多,全年的競爭壓力都不大,因此檔期紅利也就相對沒那么大。
《汪汪隊立大功》的檔期紅利更多體現(xiàn)在了上映前后兩三周都沒有競品給予競爭,以至于它在次周周末依然有破1000萬的表現(xiàn)。橫向對比近年的《賽爾號》、《豬豬俠》3000萬體量,《汪汪隊立大功》最終的8000萬級別顯然要高出不少。雖然檔期的加持沒有翻番那么多,但保守估計力度在50%以上。
《除暴》 又是一部無一人競爭的新片,這部將香港警匪電影的精髓融入90年代內(nèi)地的影片,按道理能夠劃分到香港警匪類型的范疇當中,至少市場角度是成立的。那么它的20%排片便是一個比較平均的數(shù)據(jù),但《除暴》在無人競爭的情況下,竟然拿到了近40%的排片。
首日6小時拿到5000萬 ,次日斬獲8000萬體量,這儼然是頭部警匪片的成績,其開畫表現(xiàn)媲美大爆款《無雙》,足以見得檔期給予了它海量的加持。尤其是《金剛川》上映近一個月的時間,《除暴》成為了后續(xù)的首部商業(yè)電影,能夠及時解決市場中嚴重的觀影需求。
其他的類型相近的影片當中,跟《除暴》的陣容、品質相近的影片有《沉默的證人》、《犯罪現(xiàn)場》等,但后面都屬于2億體量的影片。但《除暴》在首周兩天半就順利突破2億大關。接下來的一周檔期依然相對寬松,《除暴》有機會走出兩倍后勁,從而沖擊4億大關。顯然它因檔期紅利,也是成功翻番了。
《末日逃生》 這種標準的B級片,如今也有了很多的觀影需求,因為一些好萊塢受眾只能將它作為唯一的選擇。影片竟然在首日拿到了14%的排片,斬獲760萬票房。而最終將沖擊4000萬體量,顯然這種表現(xiàn)不符合它的體量和類型。
同類題材對比,今年1月份的《滅絕》斬獲1600萬票房,去年《星際探索》僅有2286萬。理論上講這才是《末日逃生》最有可能的市場落點。顯然它的表現(xiàn)基本也是實現(xiàn)了翻番。
結語:雖然對于這些影片來說,票房實現(xiàn)翻番,賺的盆滿缽滿,但宏觀來看,11月這種極其片荒的操作,是對檔期資源的嚴重浪費。它們只吃到了檔期資源的40%,剩下的60%白白浪費掉,而正是因為沒有更多的填充物將其填滿,才讓片單影片發(fā)揮出超出自身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