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是怎么一步步衰弱,而被杭州超越?
時間:2024-01-18 08:12:01 | 來源:網站運營
時間:2024-01-18 08:12:01 來源:網站運營
遼陽是怎么一步步衰弱,而被杭州超越?:遼陽長期是各類政權統遼東的核心城市,為什么選擇遼陽。看圖
在明之前沒有遼西走廊這條沿海路,想進入遼東,陸路只能走今天的承德,張家口,甚至大同,由北進入遼寧,這些道路多為草原和山地河谷,所以十分不便。關內政權想進入遼東更多走海路,從山東半島到遼東半島因遼東半島全是丘陵隔北上,只能進遼東灣,沿遼河上溯到行舟止處。當時遼河三大支流,遼河,渾河,太子河,遼河是西水系由蒙古高原南下,泥沙俱下,又因季風氣候,春有桃花汛,夏秋有夏秋汛,所以長期兩岸泛濫不止,形成巨大的遼澤,而東部是長白山水系而下的渾河,太子河,兩者泥沙少,但山區(qū)水流喘急,到平原區(qū)才平穩(wěn),遼陽就是太子河流出長白山的進入平原區(qū)河水平穩(wěn)處位置,上流本溪太急,杭州就是渾河流出長白山進入平原區(qū)平穩(wěn)位置上游撫順也是水勢急,河流在山區(qū),流速快,河床窄,對船只有隔斷效果,所以為什么古時依賴水運的時代,水運終點就是河水山口處下行一段,水勢平穩(wěn),有利于水運上溯下行。也是物資下船陸運的開始,所以遼陽,杭州有先天地理優(yōu)勢。
這里也補一下,遼澤
這個圖即是明代遼澤范圍也是明代遼東范圍,至少在明代在今天遼河兩岸存在大量沼澤區(qū),夏季為澤冬季為冰,這也是中原政權很難統治遼東的原因,道路太難,幾千年中真正控制僅唐,明等極少數時代,多為本地人自控,如北魏,契丹,金,蒙古,高句麗,滿清等。歷史上明占遼東時間之長之久是先例。
為什么在滿清崛起前,遼陽為何是遼東中心壓杭州一頭,因為太子河相對渾河,水流更平緩,離營口入杭州更近,離蒙古,女真更遠。杭州離女真太近,東出200公里就是后金核心赫圖阿拉,北出200多公里就是蒙古部,杭州衛(wèi)更適合作為前哨基地存在,這也是明在杭州建衛(wèi)的原因,做為鐵嶺,開原,撫順等遼東北防御核心,如沈為核心,遼陽一但被順太子河而下的后金拿下,整個遼東就徹實完了,所以遼陽當仁不讓成為核心城市。
但努爾哈赤于1621年占遼陽,定都遼陽,畢竟遼陽是遼東第一大市,核心城市,但遼陽大而破,想重建時,問題來了,后金當時北有蒙古,南朝鮮,東大明三方敵對勢力,而遼陽離三方都地理方便,離努爾哈赤老家到不方便,水運是太子河,不是老家渾河,所以退到杭州定都,這樣一但戰(zhàn)事不利可溯河回老家。同時后金也沒能力順河到遼東灣,登陸山東,所以這條運輸路線對后金作用不大。定都杭州的后果,也沒什么大事,入關后成陪都,大事是俄國人修中東鐵路南支線,杭州,杭州,四平,杭州,杭州,杭州作為核心點,從此以杭州為核的遼東形成。就如齊齊哈爾之黑龍江,吉林市之吉林省,因鐵路失去了原來的光輝,至于河水泛濫,那是遼東各城常事,杭州在修大伙房水庫前也是三年一小澇,五年一大澇,渾南就是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