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的內涵一篇文章就夠了
時間:2023-03-12 10:58:01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3-12 10:58:01 來源:電子商務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平臺:化工通(GDHGT_COM)?
導語:大宗商品在沒有需求的時候,就是土,就是石頭,就是廢棄物,沒有任何價值;在有需求的時候它就是一座金礦,就是一大堆現金和存款。那么該如何讀懂大宗商品的內涵呢?
一、大宗商品的本質及價值
大宗商品的屬性基本相同,都是滿足工業(yè)需求,最終滿足生活需求的原材料。不論鐵、銅還是石油,基本都是取之不竭的,至少在我有限的人生里甚至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不同的,只是獲取的成本不同,能夠低成本獲取的產量有限,開采成本、篩選成本及地理原因造成的利用成本不同。所以一樣儲量的一個礦山,可能值一個億,也可以值一百個億,也可能一分錢也不值。對其價值起到決定作用的是開發(fā)成本、原材料運到交易市場的成本和市場價格。
二、大宗商品周期的演變
需求增長——產能釋放——需求滯漲——產能過?!ギa能——供需再平衡
中國的崛起,二十一世紀初到今后一段時間所經歷的大宗商品的周期是一個最典型的過程。
然后在某一天,出現了第二個中國,或者是印度,或者是非洲,再次出現一個大國的崛起,帶來巨大的需求,大宗商品會再次重復上面的周期。跟經濟危機一樣,由于人的貪婪和短視,出于自身最優(yōu)化考慮,這個周期不會被抹平,再次崩盤也必然發(fā)生。
三、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
金融的本質就是掙取利差和匯差,金融在整個大宗商品周期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同時加大了整個泡沫的規(guī)模,使得利潤攫取過程更加瘋狂,也造成了破滅過程更加曲折和漫長。下面以幾個例子來闡述一下資本在大宗商品周期的發(fā)揮的作用。
1、利潤、利差、匯差
在大宗商品處于暴利并瘋狂擴張的階段,大量資本不論是以投資方式、借貸方式還是貿易方式,涌入相關行業(yè),他們的目的就是分享行業(yè)暴利的盛宴,攫取高額利潤。而處于行業(yè)擴張期的企業(yè),由于超額的利潤,只要獲取資金的成本不超過可以獲取的利潤,就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最后一些被套牢的資本,通過債券、信托等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將資產轉移給債券和信托的投資者,最大限度的轉移風險,同時導致企業(yè)融資成本的急劇上升,加重企業(yè)負擔,成為壓垮企業(yè)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整個過程中,最終承受損失的是企業(yè)的原始投資、多年來辛苦積累的資本、廣大股票及金融衍生品投資者,而金融行業(yè)帶走了高額的投資利潤和利差、匯差。
2、操縱市場,攫取暴利
大宗商品市場自從產生開始,就有人在試圖操控市場價格,這些人背后體現了一些國家的意志,同時充斥著各大投行的身影。這些人出現在各大礦山的身后,出現在各期貨交易所的身后,也出現于各大貿易商及倉儲商的背后。
3、借助貿易實現資本的跨境套匯、套利
金融資本通過大宗商品貿易的方式,實現資金在不同國家的流動,實現無風險的匯差和利差套利。
以鐵礦石為例,在穩(wěn)定上漲的幾年,這些企業(yè)從國外銀行拆借資金,比如從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獲取年息2%左右的資金,采購鐵礦石,出口到其控制的中國境內公司,掙取國內外的利差、匯差和大宗商品貿易利潤。通過將境外轉移到境內的資金投入到生產企業(yè)和再次循環(huán)加杠桿套利,基本上能夠穩(wěn)定獲取20%以上的復核收益。所有與大宗商品沾邊的大型國有企業(yè),在過去一些年也是該套利模式的主力或者通道。
小結:大宗商品的關鍵內涵,既有商品的基本面屬性,但更被人利用的是其資本的屬性。資本是沒有國籍和人性的,它認準的只是利益,犧牲再多的個人和國家也在所不惜。很多生活中的天災、人禍或者政治事件,背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資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