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共享經濟與“吃”結合的另一種思路
時間:2022-02-21 01:34:02 |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時間:2022-02-21 01:34:02 來源:行業(yè)動態(tài)
共享經濟在“吃”這個領域的應用就是去發(fā)掘散落于民間的、喜歡并擅長自制美食的人,如同Uber發(fā)掘閑置的私家車和人力。國外的EatWith和國內的我有飯等私廚分享平臺便是依托于共享經濟的、為私廚做信息和交易服務的第一批實踐者。但它們強調 “飯局”的概念,希望私廚帶給食客的不僅僅是一頓飯,而是包含美食、社交、文化等多種元素在內的個性化飯局體驗。對于主人和食客來說,飯局可以成為雙方的一個連接點,平臺做的是增值和溢價。
但很快,私廚平臺的業(yè)務形態(tài)有了新的思路——它對接不再是“飯局”,而可能是你周邊社區(qū)一個來自四川的老奶奶做的一頓家常川菜。如此一來,供應端的門檻降低、數(shù)量增多,食客也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方便的找到小區(qū)周邊人做家常菜的人家。這指向了一個方向——私廚的規(guī)模化。
跳出“吃飯”這個場景,人們對“吃”還有其它多樣性的需求是可以通過共享經濟來實現(xiàn)的,比如吃到來自民間手工藝人做的當?shù)孛朗呈肿鳌km然大部分手作不是剛需,但實際上吃貨對于吃這件事的痛點早已經不在“餓”上,而是進化到了“饞”。瞄準這個需求,對接食客與民間美食手工藝人的C2C食品電商也出現(xiàn)了,而通過C2C電商盤活私廚、實現(xiàn)規(guī)模,也是一個思路。
未來,當共享經濟在“吃”這個領域充分運轉起來時,餐飲和食品消費市場會變成什么樣子?企鵝智酷將通過幾個有代表性的產品來解讀這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