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應用
時間:2023-06-08 18:30:01 | 來源:營銷百科
時間:2023-06-08 18:30:01 來源:營銷百科
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應用:最顯然的應用是直接利用濾鏡成像。所有的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都提供這一基礎模式,但經(jīng)常配備附加的掃描濾鏡(圓形可變?yōu)V波器),這樣做是為了取得豐富的數(shù)據(jù)(二維的平面空間和一維的光譜)。考慮到大氣湍流是隨著時間不斷改變的,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富的觀測資料及數(shù)據(jù)聽起來就顯得異常誘人。這可以利用全視場攝譜儀(IFS)做到。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 (CFHT)的CMOS系統(tǒng)在可見波段的觀測和西班牙卡拉阿托天文臺的3D在紅外波段的觀測是這一方面的先驅。類似的設備同樣安裝于8米望遠鏡,尤其是安裝于雙子星望遠鏡(Gemini)的GMOS系統(tǒng)在可見波段的應用以及安裝于甚大望遠鏡(VLT)的SINFONI -SPIFFI系統(tǒng)在紅外波段的應用。
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有很大的技術挑戰(zhàn)。其中包括快速低噪聲的傳感器(為了能使用比較昏暗的引導星來進行矯正);高能、可信且易于操作的鈉激光器;超高速處理器,要求每秒的運作此時達109到1010次;可變形鏡面,帶寬幾千赫茲和上千個觸動器;大型的二級自適應透鏡。后者在熱波段尤其有趣,任何一小塊附加的鏡面都加大由設備造成的原本已經(jīng)很大的熱背景。
基于自然引導星的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正幫助現(xiàn)代的8到10米望遠鏡不斷取得接近衍射極限的成像質量以及分光數(shù)據(jù)??梢姽獠ǘ蔚母恼严喈斃硐?,但是至今仍然無法到達衍射極限。人造引導星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被應用于不少天文臺,而且這個數(shù)字正不斷的增加。但是人造引導星在極高天空覆蓋率下的穩(wěn)定應用仍然沒有實現(xiàn)。MCAO技術仍在襁褓階段。
許多最近的天文觀測成果都基于新的光學觀測技術。尤其是當甚大望遠鏡(VLT)投入使用后(干涉觀測法帶來了更清晰的像質),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顯得更加重要。強大的集光能力和極小的分辨率(空間上的和光譜上的)將為未來地面天文觀測帶來最主要的進步。更深入地,計劃和討論中的巨型光學望遠鏡(比如OWL)將依賴先進的自適應光學技術來實現(xiàn)全部的天文觀測---在這些項目的建設初期望遠鏡就和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