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化電商到底是怎么樣的?
時間:2023-03-14 03:26:02 | 來源:電子商務
時間:2023-03-14 03:26:02 來源:電子商務
微信賣貨,都有這么一句話:如果我朋友圈的人不斷鋪商品,我自然會給他屏蔽。所以社交化電商貌似難度極高。
我并不懂怎么微信營銷,我只想從一個純粹的用戶角度去理解一下社交化電商,專家們請繞道。
淘寶的成功不是2C的成功,而是2B的成功,每次看到杭州建了shopping mall就人滿為患,就想到需求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在杭州,這幾年,你只要建個可以停車(足夠方便現(xiàn)代居民)的購物市場,你就能賺錢,因為人們會蜂擁而至。
所以淘寶也就是在互聯(lián)網的領域開了一個“更方便”的購物市場,它經營的是那些賣家,而不是買家,當然淘寶庇護消費者的事屢見不鮮,其實這是一種商業(yè)規(guī)則,既然經營就要立規(guī)矩,你乍一看是保護了消費者,其實是保護了整個健康的生態(tài)圈。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先是買,后是賣,先有買的需求,再有賣的供應,亙古不變。所以淘寶一切保障消費者的手段,都是在建立并完善整個賣家生態(tài)的目標。
而社會化電商的前提是以消費者導向為前提,所以原來淘寶的商家模式就會出現(xiàn)瓶頸,淘寶的商家習慣了P4P、直通車、淘寶客,習慣了花錢買流量、刷評價,沖皇冠之類的,對于消費者理解只是GMV的數(shù)字,最多就是拿著買家的手機號碼使勁發(fā)垃圾短信,在新浪微博上發(fā)發(fā)虛假商品,而這些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在社會化電商時代,貌似已經行不通了。
該讓商家更具消費精神了。
在社會化演變中另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產業(yè),就是廣告的變化。絕大部分上網的消費者都知道,越來越多病毒視頻、植入營銷代替了完整獨立的廣告制作,從電視媒體轉變向社交傳播媒體。他們的轉變在某種意義上是去“商業(yè)化”,讓品牌更貼近理解消費者,更具消費精神。
所謂消費精神就是先娛樂,再消費,先免費,再付費。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七喜的一系列互聯(lián)網傳播的病毒視頻,它比傳統(tǒng)10秒廣告長很多,卻有那么多人看完并且推薦,也許這個過程你不會喝一瓶七喜,但你已經成功地在年輕人心里植入了七喜的品牌好感。
消費精神也像是一場戀愛,誰都討厭世故的婚姻,上來就車子房子票子,傳統(tǒng)的電商過于現(xiàn)實猴急,不會講故事,不會給消費者“圓夢”,上來就說¥2.99史上最低價,所以現(xiàn)在淘寶成了低價劣質假貨聚集地也并不奇怪。
戀愛需要養(yǎng)成,開始只是搭訕,然后是曖昧,再來是表白,之后還有建立維系關系,一開始就上床這種事,除了ONS就是炮友了。有多少電商和消費者的關系不是ONS就是炮友關系呢?要上床了,我只要記住幾家夜店,就行了,記你的名字和號碼有什么用?同樣,我要買東西了,只要記住淘寶就行了,記你的品牌和地址有什么用?
發(fā)廊小姐出來很難談戀愛,不僅臟,而且不懂怎么談,關鍵是談戀愛還賺不到錢,這也是淘寶中部分電商的困境。
再來看看現(xiàn)在時下熱門的朋友圈里買賣的人,不是說在朋友圈里賣東西了就叫社會化電商,但有人會看到兩個假象:
1、用戶會更聽信朋友的推薦而進行下單;
2、朋友圈里其實充滿了各種品牌的傳播;
但他只看到表面沒有深層次地挖掘這現(xiàn)象背后地原因,第一點,重要的前提是朋友不是貿易者也就是在整個活動中他不會因為這個推薦而獲得直接的經濟利益,因為人本身是利欲熏心的,如果我今天給你一點利益作為推薦的報酬,那你就會肆無忌憚地為了報酬而推薦,那這個商品本身的可信度就會下降。
千萬不要把社會化電商變成傳銷,最近的新聞說現(xiàn)在微信圈中的商品推薦已經有傳銷跡象,微信也在嚴格在控制。
朋友圈里充滿的品牌其實分兩類:
1、炫耀,都是比較高端或者小眾或者最新的品牌,發(fā)在朋友圈里就是一種態(tài)度。
2、普羅大眾的闡述,你不可能說我到了xx吃了個漢堡,你肯定會順其自然地加上kfc或者麥當勞,這些品牌并不會有商業(yè)傾向,就好像一個菜名一樣常見。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提到商品或品牌。但這些原因并不構成商業(yè)邏輯。
nice為什么能夠紅,其實切入的用戶群是一群潮牌愛好者,他們對于品牌的熱衷高過其他人,用戶群永遠都是金字塔型的,抓住塔尖的用戶,從而去輻射更多用戶的做法叫做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專家提供內容去引導用戶,淘寶接下來的計劃也可以從新版中看到,專門培養(yǎng)達人,從而去影響更多的消費者。先不管這個模式能不能成,至少在朋友圈里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淘寶能成功的第一游戲規(guī)則就是信用程度,而評價成了必不可少的利器,其實這是最早的弱社交,而至今為止淘寶都沒有在這方面去深入挖掘評價的價值,一味的在調整評價的門檻,卻忽視了刷評價的惡意行為。淘寶論壇(幫派)也早就沉淪為賣家互相到流量的地方。
而社會化電商有個重要的基礎就是信任感,我推薦了自己用的不錯的護膚品給朋友,我用的是自己的信任感,而社會化電商中的品牌也好賣家也好,是需要去逐步建立和提高推薦中的信任感,而不是去消耗。
建立和提高的最好辦法就是你過硬的產品或服務,給用戶真正的驚喜。我前兩天去美食節(jié)目推薦的一家韓國烤肉吃飯,進去到吃飯各種驚喜,甚至讓我忘記傳統(tǒng)的韓國烤肉的味道,這一切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看到身邊很多食客都不停地拍照分享著,這,就是社交化電商的動力源泉。
社會化電商不是一個你只要花錢就能干得好的事,也不是在微博上買流量買點擊就能干成的事,更不是你作為賣家或者利益獲得者在朋友圈里發(fā)發(fā)商品就能干成的事。
首先去商業(yè)化,然后具備消費精神,最后維系粉絲的信任感。
想和我聊聊?掃描二維碼并關注我的公眾號(zhezhexiong)吧